韓鵬 何冬明
青島潤森生態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00
園林綠化工程要求在城市要合理布局規劃,來提高整個城市的形象,增強城市投資吸引力,來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近年,國內的市政部門加大對綠地的保護,投資很多的園林綠化工程。在綠化工程中,要加強優化養護管理。
對于定期澆筑的新種植植物,在養護每一個環節時都要檢查,因為這會影響植被的生長發育。景觀工程必須進行必要的排水,項目設計必須注意景觀管理。許多生長的園林植物也消耗大量土壤肥力,對園林景觀管理至關重要。景觀和自然土壤排水的先決條件是良好的土壤環境。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必須使用隔熱管道。保護環境不僅是為了確保達到園藝灌溉的質量,而且也是為了確保綠化中的景觀和樹木不僅損害環境的可持續性,而且要采取適當措施,立即修剪樹木,噴灑農藥,避免病原體。看門人定期維護道路綠化植物,對于雜草,及時清理;定期清理道路兩側的綠化草地,以消滅昆蟲[1]。
尊重自然生態,城市生態園林道路景觀文化特色設計中要尊重自然、尊重生態,重視當地歷史和文化。在道路景觀設計時借助道路硬質景觀和綠化景觀的結合展示地方歷史文化,凸顯地方特色。同時,在道路景觀設計中還要以地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為基礎,科學、合理選擇植物景觀,不能因過度強調景觀設計的生態性而忽視地理與氣候條件的思考。在寧波地區,劉胡蘭等人物塑像的周邊配置了冬青等樹種作為背景,凸顯了地區的文化特色。和傳統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相比,生態園林道路景觀設計既要重視城市的綠化問題,同時也要重視城市文化的展示,凸顯城市地方特色。另外,還有個別地區在城市生態園林道路景觀建設時過度重視短期效果與經濟利益,忽略了對周邊自然環境的影響。比如我國部分能源型城市在前期的經濟發展中開采過度,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地方環境污染嚴重,這給我國城市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自然生態環境被破壞之后在短期內很難快速恢復。所以,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應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避免因經濟發展損害生態環境[2]。
綠化設施的質量保證,在園林灌溉中,將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整個施工過程,而土木工程師則需要仔細調整施工方案,以確保每個分區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設計師必須及時與施工人員溝通,以確保設計理念準確傳達給設計師。選擇材質時,請考慮材質并指定要應用的機械技術。作為實施項目的一部分,您還可以優化設計進度計劃和規劃。在設計過程中,工程師可以更好地控制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任務是按照施工計劃進行的,目的是防止施工過程中出現違規行為,造成現場施工情況混亂。工程確保植物按正確的順序放置,避免錯誤的植物品種,從而導致建筑質量下降,影響整個園林的審美景觀。
先民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循環理念管理雨水。不僅因理水而起到灌溉、防洪等作用,還常因理水而成水鎮,因理水而成名園,因理水而添勝景。現如今許多道路屬于傳統城市建設模式,道路不平整,且路面硬化。人車混為一體,道路綠化不良,運用“凸”的概念,將融入道路地下的空間結構,人車道路分開,道路的橫截面將是“凸”形,將此概念與海綿城市理念相結合,雨水徑流以分散式進入下凹式生態植草溝,加入雨水智能板、雨水過濾裝置等創新設計,解決道路排水問題的同時利用儲水模塊箱將雨水蓄積再次利用。地上生態景觀改造與地下道路排水系統的創新設計互為一體,打造全新的道路凈排系統[3]。
體塊的儲水模塊箱設計在道路下層和下凹式綠植中,將雨水過濾進行儲存再利用。一部分雨水通過滲透排出,另一部分通過生態過濾匯集到儲水模塊箱內儲存,在需要用水時通過提升泵抽取,并經過濾凈化裝置生成再生水。這樣避免了未經過處理的污染雨水直接排放而造成水體污染和環境破壞。
針對不同的園林道路類型,以組團、樹列、花鏡等喬灌草的多層次配置形式種植,豐富園林道路景觀。在植物配置中要堅持3個重要原則,一是重視植物的多樣性原則,優先選用本土植物,適當搭配外來物種;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比如生態旱溪中選用既耐澇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彩葉杞柳、鳶尾、柳葉馬鞭草等。最后是生態效益的原則,選用根系發達、莖葉繁茂、凈化能力強的植物。以華中地區常見的園林道路植物配置為例:園林道路中常以銀杏樹、香樟、欒樹、桂花等喬木作為行道樹。在分車帶及人行道綠化帶中常配置灌木,同時會考慮路面灰塵及輻射有一定耐受性的品種,如大葉黃楊、金葉女貞、紅花檵木、月季等創造豐富的景觀。地被植物常常以草坪為主,針對當地的氣候選擇暖季性草坪草。同時草坪與草花搭配栽植,形成綴花草坪,與宿根花卉等搭配種植在路緣,構成豐富多彩的花鏡景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逐漸融合在一起。如何將城市文化融入到城市生態園林建設中成為重點。以道路景觀設計為例,結合城市文化特色和道路景觀設計,構建城市道路景觀,為城市提供保護生態資源的同時凸顯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示城市的生態美、文化美。采取有效措施,需要管理人員加強對綠植的檢查。制定綠化養護的管理制度,市政部門加大高端人才的引入,來提高綠化工作的專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