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
山東祥桓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2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脫硫脫硝技術應用水平的不斷提升,煤化工節能環保運行效益顯著增強。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煤化工方面應該對脫硫脫硝技術的應用發展問題予以高度重視。最好可以立足于節能環保政策要求,對當前煤化工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能耗問題以及污染問題進行動態把握。并科學利用脫硫脫硝技術手段,緩解當前能耗問題以及污染問題過重的情況。而從脫硫脫硝技術整體應用水平上來看,我國脫硫脫硝技術在部分應用層面上還是存在技術不完善以及資源浪費問題嚴重的情況,這無疑是對煤化工資源以及運行效益造成較大損失。為進一步提高脫硫脫硝技術的應用水平,煤化工生產人員應該加強對脫硫脫硝技術的應用實踐力度。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為脫硫脫硝技術提供全新的發展方向。
煤化工生產期間會產生大量廢氣,尤其是在焦化處理過程。一般來說,這些廢棄通常含有大量硫化物、硝化物以及固體顆粒,會伴隨焦化過程排放到空氣當中造成嚴重污染現象。結合近些年的生產實踐情況來看,煤化工企業為響應國家節能環保政策要求,主張采取大量可行性措施降低廢氣中污染物含量。其中,煤化工企業主要利用脫硫脫硝技術實現對廢氣污染物的有效處理。具體技術內容如下:
干法脫硫工藝基本上可以視為煤化工脫硫脫硝技術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正式應用過程中,生產人員需要將一定規格的脫硫劑以高速噴灑方式,將其送入到煙道內部當中。一般來說,在高溫煙氣的作用下,脫硫劑會在短時間內發生體積膨脹以及表面積增加等現象問題。這樣一來,脫硫劑可以充分與煙道內的廢棄發生催化反應,及時將煙道內的硫化物吸收完全,達到預期的脫硫效果[1]。
結合當前應用實踐情況來看,生產人員通常會選擇應用碳酸氫鈉作為脫硫劑,通過利用硫化物反應以及酸性物質反應,加強對煙氣內硫化物的吸收處理,并生成硫酸鈉以及氯化鈉等副產物。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應用干法脫硫工藝的過程中,生產人員應該加強對硫化劑噴灑量的控制力度。盡量將硫化劑進行分散處理,確保其與煙氣充分接觸,達到良好的脫硫效果。從作用成果上來看,干法脫硫工藝在脫硫效率以及靈活性方面表現良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中低溫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要求生產人員應該利用氨作為催化還原劑,利用綜合反應原理消除廢氣中的氮化物。一般來說,氮化物能夠與氨氣發生催化反應,并生成無害物質,如氨氣與水分。需要注意的是,催化劑可在反應一段時間之后,生成較厚的硫酸氫氨。針對這一現象問題,生產人員可利用原位再生熱解析系統實現對催化劑的二次處理,在滿足循環使用標準的同時提高脫硝率[2]。
以焦化處理為例,焦化廢氣通常含有大量粉塵,容易對周圍環境以及人員安全構成威脅。為加強對焦化廢氣粉塵問題的有效處理,生產人員可利用聯合脫硫脫硝工藝流程消除粉塵危害影響。在具體應過程中,生產人員可將焦化廢氣進行過濾除塵。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干法脫硫工藝,加強對廢棄問題的綜合治理力度。最后借助中低溫催化還原脫硝流程,提高對焦化廢氣粉塵問題的有效處理。一般來說,聯合脫硫脫硝工藝流程在反應期間為滿足精確控制要求,生產人員可利用通信監測系統對煙囪內煙氣流量以及溫度進行監測分析。根據分析反饋結果,對催化據投放時間以及作用范圍進行合理控制,以便更好地提高催化劑的活性效果。
節能環保理念基本上可以視為我國可持續戰略部署規劃理念的重要體現。近些年來,為全面促進可持續戰略部署規劃的貫徹落實,我國工業生產領域尤其是煤化工生產領域針對生產模式以及技術工藝進行了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并主動結合節能環保政策要求對相關技術內容進行全面升級與改造處理。其中,對于脫硫脫硝技術而言,相關研究人員對其技術工藝以及裝置應用進行了全面改進與優化。然而,結合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部分技術工藝以及裝置應用尚未達到成熟水平。針對于此,建議我國工業領域應該立足于當前脫硫脫硝技術發展現狀,對相關技術標準進行全面檢驗與升級處理。
同時,為確保煙氣脫硫脫硝技術效果得以達到預期,煤化工企業方面應該立足于節能環保政策要求,對當前所應用的脫硫脫硝裝置進行適當改進與優化處理。在處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該對各生產環節的脫硫脫硝裝置進行合理設置。并按照節能環保技術理念要求,做好各環節的綜合治理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完善火電廠內部監測管理體系,加強對脫硫脫硝裝置運行過程的監督管理,避免出現脫硫脫硝效果不佳問題。必要時,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段將脫硫脫硝技術信息進行妥善收集與保存,并且將部分節能環保標準輸入到系統內部當中,為后續綜合治理工作提供決策支持[3]。
總而言之,為全面推動我國煤化工節能環保發展進程,煤化工內部工作人員應該科學利用脫硫脫硝技術手段,對當前煤化工運行期間所涉及到的能耗問題以及污染問題進行綜合治理。并在此基礎上,工作人員應該準確把握脫硫脫硝技術前沿發展動態,對當前脫硫脫硝技術存在的不足問題進行及時解決,以確保脫硫脫硝技術應用效果可以達到預期。相信在全體人員的不斷努力下,我國煤化工脫硫脫硝技術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實現節能環保運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