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橋
江蘇核電有限公司 江蘇連云港 222000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核電站開始投入使用,至今在各個國家,核電事業的發展都是國家所密切關注的發展問題和發展方向。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我國核能發展也逐步攀升,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21年4月14日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藍皮書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核能發電量為3662.43億千瓦時,較2019年增長5.02%。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在建核電機組17臺,在建機組裝機容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目前我國正在從核能大國向核能強國邁進,核能的發展為我國帶來了諸多益處。
核能作為新能源發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與傳統的靠煤炭發電,核能發電的益處更有利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主要優勢在與核能的高度穩定性,在轉化為電能的過程中,能夠保證持續的產出,可以穩定的生產電源并且對電網的沖擊力度不大。成熟的核能發電技術還有成本低的優勢,這個優勢極大程度上為能源的開發節省了開發資金。并且在對核能進行投資后可獲得的回報高,收獲大,在新能源投資中,核能的投資總體上帶來益處較廣,利用價值大,是可以改變民生和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的高回報開發項目。
目前,可供使用的能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水力、核能和其他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等[1]。我國大陸由煤提供的能源占78%,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9%;而核能資源占國內產生電能比例僅為1.3%,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從數據看來,我國的核能發展必須加快,作為清潔能源,核能的發展對環境保護,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
核電相比傳統的火電來說,核電可以被列為清潔能源,核電站雖不會將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直接從煙囪排出,但是經過處理達標的廢氣和廢液仍要排放,這些雖比火電的環境污染影響小,對環境造成危害非常小,但是需考慮機組退役核廢料中放射性的危害。
核電的開發在未來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核電本身所產生的“三廢”問題也需引起關注,節能減排問題也需認真考慮。
核電的發展是由于能源的需求在增長,能源效率的提高是很重要的一環[2]。眾所周知,中國為貧鈾國家,這對核電的發展有一定限制的制約。所以節能減排在中國核電發展事業中是必要的,資源本就不夠充足,若是不實行節能戰略,鈾資源被浪費或過度使用,這會限制或結束我國核電事業的發展。所以節能戰略在核電工作中實施是很有必要的,節能才能使核電事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在核電開發過程中,“三廢”的處理也非常重要,核電站可能產生的廢料大致有氣溶膠、熱量、放射性氣體、裂變產物和活化腐蝕物、廢液等,而且廢料中帶有放射性。核電想要真正達到清潔能源的目的,廢料的處理就應被重視。正確的處理廢料,較少污染,核電事業才能夠長期健康的發展。
放射性固體廢物的管理,是核電站環保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固廢過程中可選擇超級壓縮機,為廢料做減容處理,對工藝廢物,積極研究固廢新工藝。通過優化固廢工藝,降低放射性固體廢料的產量,對節能減排和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極大地幫助,更有利于實現社會可持續性發展。
在我國,火電的節能減排技術已經完善,在一些相似的方面,核電的節能減排技術可以借鑒火電的節能減排技術,通過創新和改進研究出適合核電的節能減排技術,可以更快速的找到核電可以實現高效節能減排的方式。
對節能減排的資金投入增加,從防止污染的源頭入手治理。加大節能減排的資金投入,使節能減排從源頭處被治理,不給廢料污染環境的機會,治理好源頭相當于治理了很多污染地區。在節能減排的投入上加大資金,不使環境產生污染,其實就是大規模的保護環境,可以節約更多治理環境污染的資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不被污染所產生的收益,比在節能減排上的投入要大的多。
在核電發電過程中,資源的節約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發電過程中燃料的節約,對作為燃料鈾的節約,提高其燃耗率,設計新型反應堆[3]。核電站自身節電工作做到位,從管理制度到設備優化都可以設置節電措施,提高工作人員的節能意識。核電站場內生產用水的節約也有重要意義,生產用水成本高,應合理使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節約資源是核電站長期良好發展的保障。
隨著我國核電站的高速發展,如何安全地處理核廢料已成為全人類都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作為新型能源,核能擁有比傳統能源更加清潔的特點而在國家能源開發中被大力推廣。作為核電站,核能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核電站的節能減排也對環境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核電站應從核電開發的益處出發,理解這項事業對環境保護的好處,也要了解核電開發本身所產生的危害以及可能產生危害的方面。在自身開發過程中,積極尋找方法和措施進行解決,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