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本溪市營新作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遼寧本溪 117000
從目前城市角度上來說,在建設過程當中面臨著資源限制,高層建筑已經受到普遍歡迎,逐漸成為很多現代化都市的象征。建筑設計對整個房屋質量將會產生比較大影響,但是從實際角度上來說,在設計人員進行高層民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當中,依然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就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行針對性闡述。
民用建筑的設計在促進當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當前,民用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正在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民用建筑的設計必須與社會的普遍發展相協調,以滿足現代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民用建筑的設計必須遵循相對完善的設計狀態,在保證民用建筑質量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民用建筑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同時,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民用建筑的自然環境因素,使民用建筑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民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工作直接影響整個建筑項目的安全,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應滿足有關規范及標準。但在結構剛度設計時應遵守適度基本原則,其建筑項目結構剛度強弱也直接影響建筑項目自身的穩定性,而結構設計應滿足低承載力的設計核心思想。一旦結構剛度過強,其建筑項目結構自身承載能力也會增加。在發生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時,民用建筑結構自身吸收能量較強,極易發生沒有任何預警的倒塌及損壞。同時由于建筑物自身結構剛度較弱時,極易造成建筑項目出現變形,導致同樣的損害結果。所以,民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時需要遵循其延性與剛度適宜的基本原理,確保建筑項目結構能夠具備相應的剛度,防止結構變形問題的發生。同時結構具備特定延性時,也能夠更好地抵抗外力因素。
進行建筑選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整體、實用及經濟的角度出發,思考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結構設計的基礎選型有箱型基礎、筏板基礎等,進行結構設計的時候,需要根據建筑類型、載荷及地基可以承受的范圍作為設計結構的重要參考因素,設計的方案必須要滿足以上提到的這些方面。與此同時,設計人員還需要考慮整體結構的變形范圍,對結構進行設計,使設計方案可以在滿足國家對建筑安全方面要求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到經濟、美觀。層數及地基的承載能力是高層建筑設計工作中必須重點注意的參數,如果不重視這方面的參數,可能會使施工單位因設計方案缺陷而損失大量的經濟效益。
(1)要對防火間距進行科學設計,從而實現設計工作的合理性。在民用建筑結構中防火間距是影響防火效果的直接因素。一般狀況下其防火間距不適合太長,確保應急處理的安全運行,提升其防火性;防火間距一旦過小也會增加消防設計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還會降低防火器材的應用。所以,民用建筑結構中防火間距設計工作應依照我國相關規定和標準執行,不但可以節約成本,還能加強建筑物防火性能。
(2)疏散通道的安全設計。民用建筑結構工程施工檢驗標準:確保消防通道保持清潔無雜物,要具備兩條以上的疏散通道等。在發生火災事故時,可以通過消防疏散通道將人員進行迅速疏散,降低人員傷亡事件和火災損失。另外,在疏散安全通道內還應設置一定的排煙系統,從而可以高效地處理濃煙,不但可以降低人們吸入濃煙所引發的健康問題,還可以緩解濃煙造成的污染,從而實現建筑結構綠色環保設計。
(3)設置相應的防火墻和防火層等基礎設施,提升民用建筑結構自身的防火性,將火情扼殺在萌芽中。
民用高層建筑中很注重通過結構設計達到隔震和減震的目的。設計階段,應詳細地分析當地記錄的歷年地震強度等級,并結合自然地質水文分布情況預測該建筑物可能受到的地震沖擊力度,出具地震安全評估報告。在地震安全評估報告中,要計算出建筑物的抗震強度,根據計算數據指導相應的結構抗震設計。
根據有關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民用建筑設計存在很多明顯的漏洞,如標注不完整,設計粗糙,甚至出現了違反規章制度的設計。在這方面,民用建筑結構的設計師必須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實踐來提高實際業務發展水平,改正工作態度以提高民用建筑結構的設計水平和質量。另外,在實際選擇設計過程中,有必要對設計師的相關證書和資格進行審查,以提高土木結構設計的規范性。
結構設計人員應該不斷學習先進理論,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建筑結構設計的合理性??煽慷壤碚摽梢詭椭O計人員優化建筑結構方案,提高建筑的可靠性,通過失效概率對建筑結構進行評估,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將作用應力與建筑抗力分開討論。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并且已經得到我國很多建筑單位的好評,這套理論在發達國家被建筑行業廣泛地應用于結構設計環節中。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技術人員在使用可靠度理論的同時,還在不斷結合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完善,從而使這套理論隨著社會的發展依然能夠展現出良好的實用效果。
建筑結構設計工作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著非常緊密地聯系,所以結構設計人員要堅持設計原則,不斷優化結構設計方案,并且還需要參閱國家的安全規范文件,保證設計方案合乎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