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肖
廣西有色地質中學 廣西南寧 530000
從小學生的心理和接受知識能力特點來看,他們應該適合多感官協同合作的直接學習方式。小學數學的核心任務是使學生快速形成對數學的概念直接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能夠形象的從感官方面對其所學知識予以接受。這就是常說的“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例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以前,我讓學生回家在家長的協助下制作鐘面模型供上課使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面好的多,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思考或尋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一定很好。再如:一張長3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各剪去一個邊長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松解決問題而且掌握很牢固。實踐操作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與參與學習,在操作體驗、 思考鍛煉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小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做事情容易情緒化,如果教師能夠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大大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及創造力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過程,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一旦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學習態度,從學習情感入手,把機械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例如:低年級數學課利用自制卡片,算式條等工具對學生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為激勵學生口算的準確率我還利用集小貼畫兌換獎品的活動激勵學生。再如:教學《物體的認識》時,我采用機器人帶我們去圖形王國旅游的故事作為鋪墊,來學習正方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這些圖形,并自制學具讓學生摸一摸、滾一滾等多種形式,從而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數學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突出小學生的特點,既要激發起學生對數學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學生優勢互補,形成良好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的優點,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這一方法。在分數的認識這節課就是把各知識點教學用一系列的活動串聯起來,使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實際參與動手操作、合作實踐、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全身心的參與數學活動,認識分數,充分體驗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為后面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認識1/4。
師:現在我們已經完全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生:認識1/3、1/4、1/5、1/6.....
師:(選擇1/4、1/6、1/7板書)想不想也用一個圖形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
師:到小組內選擇你喜歡的紙折一折(學具袋中有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并用涂色表示出你想認識的幾分之一。
生:小組活動,折出并涂色表示不同圖形的幾分之一
師:組織學生展示匯報
師:(分別挑選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1/4貼在黑板上),這幾個圖形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呢?
生: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師:引導折一折分母是單數的分數(1/3、1/5、1/7......).
師:像我們剛剛認識的1/2、1/3、1/4、1/8......這樣的數都叫分數(板書)。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你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的幾分之一?
生:舉例生活中的幾分之一。
通過組內動手操作、合作實踐,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這個學習的過程,從而獲得不同的收獲,并使每個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精心設計活動化教學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參與學生學習活動,并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動中正確指導,適時點撥,同時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滿足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只有這樣,才能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