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遼寧省有色地質一〇五隊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葫蘆島 125000
我國經濟建設最近幾年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離不開各行業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才能取得了如此成就。地質勘查是礦山開采的重要準備工作之一,但從目前地質勘查存在的問題來看,勘查環境綜合治理存在一些問題,在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礦產資源的充分利用地下,礦產資源的大量開采而導致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環境地質遭到破壞,對礦區周邊的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勢在必行[1]。
(1)查明礦區內因采礦活動造成的地質災害類型、成因、規模、分布、影響范圍、未來發展情況等,對整個礦區地質災害發育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可采用遙感解譯、地面測繪、訪問等手段,手圖標記,拍照留存,并記錄野外調查表,露天礦山主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三種地質災害為主,同時不穩定邊坡、黃土濕陷等其他不良地質現象一并記錄。
(2)查明礦區及其受開采影響范圍內含水層是否遭到破壞、污染,是否影響當地人畜用水及灌溉用水,對涌水量、水位、水質等進行調查;對具有毒性、放射性等特殊礦種選廠周邊進行水質化驗監測,水質是否污染。
(3)查明礦區內地形地貌景觀、地質遺跡、人文景觀的影響和破壞情況,按照礦山工程布局調查,尤其是露天礦山微地貌改造情況,掌子面、高陡白茬山、不合理堆積的廢渣堆等等對地貌影響嚴重,對破壞地貌景觀的破壞面積、位置、破壞方式、影響程度等進行調查。
(4)查明壓占損毀的土地資源分布與面積,礦區內的工程布局不同程度的壓占損毀土地資源,查清楚壓占的土地類型、面積、程度等,礦山土地是否遭到污染,采用礦山及周邊土樣采集測試評價的方式判定。
(5)查明礦區內土壤類型、土壤肥力、微生物區系調查,摸清礦山鄉土植被種類,適合什么動物區系生存等。對礦區內“三廢”綜合利用情況進行摸底,排放量、綜合利用方式及利用量等。
(6)擬設工程部位的重點勘查,尤其是壩墻渠溝基礎、削坡及錨固工程巖體工程地質條件、植被工程是否滿足栽種等,可通過鉆探、槽探、取樣、化驗等手段獲得相關參數。
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查明后,對存在的地質環境問題、土地利用情況進行現狀評價分析及預測趨勢分析,然后提出相應工程、生物等措施,并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成效性進行思考,在勘查內業中要提出至少兩套恢復方案,并進行比選,從工程施工條件、工程措施合理性、預算資金額、施工時間、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等多方面考慮,選取最經濟合理的方案作為推薦方案,為施工圖設計打好基礎[2]。
根據礦山地質勘查環境現狀,統籌安排,分區規劃,分類指導,加強綜合治理,分期實施。堅持治理與保護并舉、保護優先的方針,從源頭抓起,避免出現新的破壞和污染;尊重自然規律,注意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充分考慮社會經濟條件,因地制宜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提高建設和治理效果,保證投入發揮最大的效益。
評價標準不局限于礦產資源開采的經濟效益,必須認真審查實際開采作業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損失,例如,在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采中,是否會發生滑坡和泥石流,以及正式開采后環境管理和維護領域的后續工作必須如何開展,建立健全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工作評價體系,有助于實施和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減少和避免因能源開采造成的經濟損失,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全面綜合考慮,提高礦業公司的社會整體效益[3]。
針對礦區要建設爆破削坡工程,根據邊坡高度、邊坡巖土物理性質和穩定性情況進行監測和處理;相關人員要加強對上部邊坡放坡破率的計算,針對下部邊坡主要以降坡排水為主;針對碎石地段要采取加固處理措施,采用漿砌塊是護坡,保證邊坡結構的穩定性,降低自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同時,在實際開采作業中,及時清理巖浮石,設置傾斜調節,加強對雨水流通性的調節,避免礦區內沉積大量的積水;同時,加強對工業場地的整治,主要以復墾為主,增加綠化面積,積極恢復山林地,及時平整礦區場地。在復墾環節中,充分利用廢棄物填充地下采空區、塌陷區,加強地區域結構的支撐;同時,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參與監督管理,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為礦區地質環境保護營造良好的外部條件,進而提升復墾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另外,要制定綜合性的治理技術路線,結合礦區地質環境破壞情況制定環境保護和環境綜合治理辦法,要求相關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施工組織計劃、施工設計說明開展作業活動,加強對開采質量的控制[4]。
在礦山地質勘查中,合理、科學地應用勘查技術和方法是影響地質勘查成果的重要因素。在地質勘探中,要充分結合礦山開采中的數字勘探技術和噪聲反饋技術,實時了解開采區域的地質情況,確保礦山開采工作正常運行,做好地質綜合準備工作,采用先進的環境綜合治理體系,及時恢復地質環境和自然環境;加強地質恢復和生態恢復工作的集中管理,加強地質恢復工程管理,確保地質環境綜合治理措施能夠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