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相冉
東營市眾達工程咨詢中心 山東東營 257091
目前現行的《城鄉規劃法》較之以往而言,高度重視城鄉規劃中的公眾參與情況是最為突出的改變內容。我國現階段的城鄉規劃參與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征:一是我國城鄉規劃各個環節都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其象征性意義比較明顯。二是我國城鄉規劃中存在部分侵害弱勢群體利益行為,帶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城鄉規劃有關部門應做好對參與公眾的有效疏導,并認真聽取并采納其中合理有效意見。
城鄉規劃中南京梧桐樹事件是由于南京政府部門所制定的地鐵建設計劃方案中表明需移栽城市中心種植的梧桐樹來確保建設工程的實施。但這些梧桐樹是南京的標志物,且人們對其有深厚的情感,地鐵建設工程施工對梧桐樹景觀的破壞致使社會公眾產生極大的不滿。經媒體的報道后引導社會群眾的廣泛討論,并引發了給梧桐系綠絲帶和拯救南京梧桐等活動,使民眾保護梧桐樹意愿表達出來。南京市政府尊重民眾意愿停止移樹施工建設工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過組織綠坪會調整優化了地鐵施工方案,并制定了綠坪制度。新媒體時代的梧桐樹事件由公眾主導輿論、輿論推動以及政府反應機制組成,民眾有效參與到城鄉規劃中。因梧桐樹事件所制定的綠坪制度為以后的城鄉重大施工項目沿用,發揮著積極作用[1]。
新媒體時代下,電腦和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大范圍普及使計算機及手機網絡的覆蓋面明顯提升,大幅度提高了城鄉規劃中公眾參與度。計算機網絡與手機網絡是政府部門與公眾交流工作的主要途徑,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現階段,城鄉規劃公眾參與隨著新媒體在公眾中的廣泛普及而有了本質性轉變。
新媒體普及前,在城鄉規劃工作中,政府有關部門與社會公眾之間主要通過座談會及聽證會方式來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社會公眾提出有關意見和表達意愿等,政府有關部門聽取反饋建議。政府部門還會通過上訪的途徑來與公眾進行溝通。在政府與公眾的互動過程中是政府部門為主導,以個體形式進行面對致使出現公眾無法高效參與和回應不及時的問題。針對公眾意見的采集,我國法律法規中還未有明確規定作為支撐,有關政府部門在處理公眾參與中缺乏專業性,導致出現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溝通聯系通常處于從上到下的單向狀態。
新媒體時代下,新媒體在社會公眾中大范圍普及,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間則是主要通過計算機網絡和手機網絡平臺為途徑進行溝通聯系。新媒體網絡使得兩者有效聯系在一起,發揮著的政府與社會公眾的溝通橋梁作用。在新媒體時代的初始階段,社會公眾憑借網絡來進行信息的獲取和傳播,將自身意見表達出現了,社會公眾掌握了新媒體的主要話語權。政府部門在此階段相對薄弱,存在無法高效使用和關注度較低的問題,主要是通過官方網站將城市規劃有關信息進行發布,缺乏對網絡中社會公眾意見的有效關注和采集。在現階段新媒體時代下,政府有關部門在觀念上有所轉變,對新媒體網絡的重要作用有較為清晰地認知,在肅清網絡環境的同時,與社會公眾在互動模式上有明顯的轉變,使雙方的溝通聯系得以有效增強。政府部門利用新媒體開辟了為社會公眾開辟了多種互動途徑,實現了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間的直接溝通交流。這使得城鄉規劃工作中,社會公眾能夠發表自己的合理意見,使社會公眾得以有效參與進來[2]。
在當前新媒體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和手機網絡已做到高度普及,社會公眾度網絡信息的關注度大幅度提高。但經有關調查顯示,社會公眾對網絡平臺中城鄉規劃缺乏關注,參與度較低。這是社會中弱勢群體無法將自身訴求有效表達出來的表現,與其他工作相比存在明顯的落差。對此,政府有關部門應將城鄉規劃中公眾參與平臺適當拓寬,可通過網站對公眾意見進行有效征集,爭取擴大征集面積,并根據社會公眾的意見進行城鄉規劃有關計劃的合理調整。政府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城鄉規劃的公示,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并引導公眾提出有效意見,避免網絡落差的情況出現,使社會公眾有效參與到城鄉規劃工作中。在新媒體時代,社會公眾高效參與能使城鄉規劃工作考慮更為全面,使其科學性明顯提高。
在新媒體時代下,社會公眾能夠更快速更便捷地獲取網絡信息,并能做到將其大范圍傳播出去,在提高信息傳播速度的同時還會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網絡信息泛濫和虛假偽造現象是新媒體時代最為明顯的兩個特點。網絡信息泛濫是指在網絡空間中信息密集出現,致使公眾難以做到正確辨別有效信息。網絡信息虛假偽造導致公眾無法辨別出信息的正確,公眾容易被誤導。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督與管理,堅決打擊信息造假及傳謠行為,并明確規定出網站信息途徑,從而使社會公眾能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為社會公眾高效參與到城鄉規劃工作中提供有力保障[3]。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下,政府有關部門應抓住這次機遇,充分利用新媒體為社會公眾參與到城鄉規劃工作中提供有效途徑。通過適當拓寬公眾參與平臺和加強網絡信息的監管等有效措施引導社會公眾表述自身合理意見,推動城鄉規劃方案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