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茹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新經濟環境的到來,使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取得很大成效,在企業經濟發展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企業經濟發展規劃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內容。所以,結合新經濟環境特點,深挖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要點,實現會計基礎工作全面創新,是切實可行的措施。
新的經濟環境發展,雖然影響到了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對企業會計基礎工作提出更多要求與挑戰,但新的經濟發展趨勢,也為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創新,帶來全新機遇,為其提供更多創新途徑,逐漸成為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創新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為獲得更長遠、更高水平的發展,就必須要注重構建長期有效的監督體系,無論是企業內部財務監督,還是企業外部市場監督體系,都應得到足夠重視[1]。因此,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會計基礎工作,首先要建立并完善財務監督體系,完善現有企業會計管理守則,定期進行會計基礎工作全面檢查或篩查,以防因監督不到位而出現財務問題。同時,應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科技手段,在企業會計基礎工作中的應用,重視利用科技手段構建有效的網絡監督管理體系,將監督管理系統深入到會計部門各個員工的計算機系統中,實現全面監督和全過程管控。另外,建立在已完善監督體系的基礎上,還應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建立內部審計“自控”機制,利用該機制及時發現,并糾正企業會計核算、財務收支、經濟業務事項中可能會存在的不合理、不準確以及不完善等情況,進一步維護企業利益,保障企業資產安全。
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會計工作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管理知識,掌握基礎會計工作技能,還要充分了解企業會計管理知識,積極參與到企業財務管理監督與決策環節,為企業決策部署提供自己的見解與建議。這樣才能將自己的價值作用發揮最大化,為企業經濟發展付出自己的貢獻。在此過程中,需要企業會計工作人員,及時更新自身的財務知識結構,定期參與有關于財務知識創新、會計管理創新、審計系統創新等方面的培訓工作,通過參與此類培訓工作,摒棄已不適應新經濟環境發展的傳統財務知識結構。不斷總結、歸納和整理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會計工作常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將通過培訓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進一步探索全新的會計工作方法與技能,以期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效率[2]。另外,還應進一步加強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觀念教育,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必須公平、公正、公開的對企業資金進行客觀的分配,保證企業每一筆資金的支出和收入,都有明確流水,能夠正常、有效使用,避免部門之間出現利益分配不均、經濟糾紛等財物問題。最后,還應嚴格把控企業會計人員聘任標準,完善會計人員聘用制度,注重考核應聘人員的綜合素質、技能水平、職業能力等,將內部選拔和公開招聘結合起來,以公平公正、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保障受聘人員符合企業會計工作要求。
首先,提高企業對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視力度,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進一步實現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發展。在此過程中,相關企業應加強對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可通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加大會計部門考核考評力度,定期對內部會計基礎工作的實施,展開考評與考核,以規范會計人員工作行為。其次,制定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將升職加薪、評職評優等納入激勵機制中,積極支持和配合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發展要求,激發會計人員參與考核考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會計人員對基礎工作的重視。此外,建立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可通過建立科學、嚴格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進一步劃分企業管理人員對會計基礎工作承擔的領導職責,明確會計部門工作職責與權限,賦予會計部門相匹配的權力和職能,確保會計基礎工作有效運行[3]。然后,在通過健全會計牽制制度,明確會計基礎工作處理程序,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保證會計崗位之間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管理,避免在工作中出現錯誤,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準確性與真實性。
總而言之,在新的經濟環境下,實現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創新,必須要積極構建長期有效的會計監督體系,加強會計人員培訓力度,以及建立完善的企業會計管理制度和企業內部管理體系。通過實現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嚴格化,制度化發展,加強和改善會計基礎工作,使企業會計基礎工作整體水平穩步提升,發揮會計基礎工作真正作用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