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杰
浙江省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建筑企業要想有效提升競爭力,獲得長期穩定發展,需要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同時,加強造價控制工作,進而實現建設成本最小化,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最近幾年,我國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工作已經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就,但是在部分層面仍然存在問題,嚴重阻礙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當下造價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不斷優化造價控制模式,從根本上提升造價控制水平,有效控制施工質量和施工成本[1]。
通常情況下,建筑工程的造價主要指的是工程項目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相關費用,人員、設備機械、材料等因素都會對建筑工程造價產生一定的影響。做好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對于工程項目、建設企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做好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能夠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投入成本。有效的工程造價管理能夠統籌協調工程建設的相關資源,避免造成資源、資金的浪費,從而有效降低工程建設的投入成本。建筑工程涉及的材料、人員等會隨著外界相關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動,因此,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要適當、適時地進行調整,從而更好、更加經濟地保障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其次,做好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能夠切實提升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效的工程造價能夠明顯提升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這對于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筑工程施工期間決策的科學性將對后期的施工質量與進度產生重要影響。在項目決策期間關鍵需要對投資估算進行科學分析,相關單位需要考慮項目施工的諸多因素,然后將相關信息整合然后整合相關信息,從分析結果中做出科學決策,確保建設項目具有更好的可行性,以此從而保證造價管理的科學性。具體說來:在開展決策階段的造價管理過程中,需要制定出科學的決策方案,進而避免在工程建設期間造價無法滿足工程施工需要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時需要保證造價方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要求文件內容正確,,以此從而確保各方參建單位的利益。在決策階段造價管理過程中,要求造價管理人員考慮到投資方的實際需要,最大程度避免成本浪費。因此,要想發揮出造價管理工作的實際價值,需要在決策之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分析項目建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然后制定出科學的應對措施,確保在不同的施工環節可以將造價管理工作落實下去[2]。
建筑工程的規模比較大,使用的建筑材料的種類多數量大,因此,施工單位必須強化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建筑工程成本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便是建筑材料費用,因此,材料的價格直接影響整個建筑工程成本的投入。第一、合理規劃材料的具體使用具體情況。造價人員應該結合建筑工程施工設計方案以及施工圖紙等,統計建筑施工使用的材料種類,并對材料的數量進行統計。第二、尋找優質供貨商。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進度不被影響,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前,施工單位要選派可靠的采購人員對材料市場進行調研,從而選擇優質的材料供貨商,保證建筑施工材料的供應不會因為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中斷。同時,為了降低材料的運輸費用,所選的材料供應商應在施工現場附近選擇。第三、做好材料的運輸工作。建筑施工使用的玻璃等材料屬于易碎材料,在運輸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建筑材料的損壞,必須做好材料的運輸工作。第四、特殊材料特殊對待。建筑工程施工會使用大量的機電機械設備,在進行設備選擇時,考慮設備價格的同時,還要考慮設備運營維護的費用,在確保全壽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同時,擇優選擇機電機械設備。
建筑工程施工階段時間相對較長,工序相對較多、技術較為復雜,各個總包和各個分包單位存在交叉施工,因此在該階段造價控制是非常復雜的,除了招投標確定的工程造價,還會產生涉及修改和變更、圖紙會審、現場簽證等產生的費用。第一,注重圖紙會審工作,對建筑材料、設備費用進行控制。施工圖文件設計雖然已經設計達到了一定深度,但是在一些細節上還不夠完善,有時會存在無法保證工程質量,甚至是造成事故的問題。因此,在正式開工前需要認真進行圖紙會審工作,在施工前解決施工技術不可行問題、建筑和結構不符問題、各專業之間的矛盾等,盡最大可能降低損失,盡可能減少設計變更,慎重對待現場簽證。此外,在認無價材料、設備上,要做到貨比三家,深入市場調研后,再對價格進行確定。第二,實施動態化管理,提升造價控制意識。在項目施工時,針對每項變更洽商簽證都要附帶一份預算書,造價控制人員需要明確其對總造價全局的影響。與此同時,針對同一事件的處理,需要提出不同的處理方案和預算,對技術因素、造價因素進行全面考慮,最后進行決策。并且,需要注重提升技術人員造價控制意識,促進造價人員和技術人員之間的配合[3]。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強造價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可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保證工程質量,還可以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使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深入分析當下造價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針對性的優化策略,從根本上提升工程造價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