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有
煙臺市萊州公路管理局工程處 山東煙臺 261400
本施工段為某工程TJ3 標段,占地面積6000 m2,挖溝長度350m,本工程K66+995-K69+750 段地形為低山丘陵,山間洼地,覆蓋層為第四系坡殘積粉質粘土,整體厚度較小。基巖為花崗巖和寒武紀變質砂巖,巖石堅硬。該段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局部分布的山地洼地的軟基問題。K69+870 至K73+400 覆蓋層為第四系坡殘積粉質粘土,整體厚度較小,基巖主要為新近系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礫巖、砂礫巖、砂巖和泥巖等。
低填時,要求松鋪厚度不超過30cm。通過試驗段合理確定松鋪厚度,燃燒法快速檢測填料含水量。含水量應控制在-3%至+2%之間。如果低于-3%,需要澆水。含水量達到設計標準后,可以重新碾壓。但是,如果含水量超過2%,則應在符合要求后進行干燥和碾壓。在整個軋制過程中,應盡可能采用慢速軋制[1]。
找平,做成1%-2%的橫坡,便于排水。填筑淺坑時應采用分層開挖方法,以避免超挖和欠挖等問題。如果開挖過程中土質變化較大,應及時報告,并修改開挖方案。挖出的棄土應放在指定位置,嚴禁沿河和山坡堆放。開挖的路塹應壓實至30cm 以內,壓實度不小于96%。路堤基底有松散土壤或耕地時,應壓實至不低于85%。
在路基填筑過程中,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填筑質量,應采用水平分層填筑的方法,每層回填厚度應控制在30cm 左右。最低處先填筑,然后鋪筑,用推土機整平,再用壓路機壓實,確保壓實度符合設計要求,然后填筑下一層。路堤填筑高度控制在80 厘米以上。在攤鋪和整平之前,有必要通過澆水和干燥將填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在2%至3%之間。當填挖交界處填筑高度h 小于等于1.6m時,應開挖原地面,直至開挖后路基高度h 大于等于1.6m。路床底部以下40cm 應翻松,用6%灰分兩層回填。第一層的壓實度≥93%,第二層的壓實度≥95%。下層25cm 應翻松,摻灰,壓實均勻,保證壓實度≥90%。
碾壓時,應使用振動壓力機進行整體碾壓[2]。先碾壓路基邊緣,再碾壓路基中部。軋制速度應先快后慢,然后進行靜態軋制。水平碾壓時,搭接部分應在0.4-0.5m 之間,縱向碾壓時,搭接部分應控制在1.0-1.5m 之間,以保證施工質量,無偏位和死角。
(1)清理路基基底。為了避免路基拼接施工中應力集中過大的問題,需要有效調整原路基拼接部分的應力狀態,保證新路基與原路基的良好連接。提高路基拼接的一致性是避免路基基底橫向錯位和開裂的關鍵。
(2)臺階開挖。清理原路基邊坡,邊開挖臺階邊清理邊坡,提高原路基穩定性。達到設計標準后,放出開挖線。本工程原路基拼接處臺階高度和寬度分別為1.0m 和1.5m,向內傾斜2%,坡度為1:1.5。開挖上部至硬路肩,開挖原路75cm 土路肩。開挖過程中出現較大位移時,要及時處理,立即停止開挖,找到相應的處理方法,確認符合設計規范和標準后,再繼續施工,避免塌方。臺階尺寸一般為60cm×90cm,臺階水平寬度應≥90cm,頂部臺階尺寸為100cm×150cm(從舊路路肩邊緣算起)。
(3)鋪設土工格柵。邊坡開挖完成后,為了盡量減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勻沉降,需要對新路基基底進行沖擊壓實,并在新老路基的接縫處鋪設土工格柵。本工程土工格柵寬度為8.0m,鋪設土工格柵對整個工程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必須保證土表面的平整度達到設計要求,并清除表面雜質。距離格柵8.0 厘米范圍內的路基填料最大粒徑應盡可能不超過6 厘米。鋪設單向土工格柵時,應保證應力方向與路堤軸線相互垂直,提高搭接牢固度,加強連接部位的加固強度,選擇抗拉強度符合要求的加固材料,兩者之間的搭接長度不應小于20cm。對于地基條件較差的路段,如果需要在路基底部鋪設土工格柵,要求最低臺階的尺寸為100cm×150cm,并保證格柵伸入舊路堤1.5m,鋪設土工格柵時,嚴禁有褶皺,填土時應使用輕型推土機緩慢推進[3]。
填土每增加2 米,從臺階內角鋪設一層寬度為8-40 米的雙向土工格柵,并在路基底面鋪設一層雙向土工格柵。橫向極限抗拉強度應大于或等于80KN/m,縱向和橫向名義抗拉強度的伸長率應大于13%,縱向和橫向伸長率為5%時的拉力應大于或等于55KN,最小焊接點的剝離強度應不小于100N 光老化等級為四級,必須采用原材料制成的土工格柵,拉緊后用U 型釘固定。U 型釘由直徑為6 毫米的鋼筋制成,排列成2 米×2 米的正方形..
壓實達到設計標高后,采用液壓壓路機進行路基拼接加固,液壓壓路機的最大夯擊勢能為30kJ。打夯機布置在離作業點50 厘米的凈距處,從道路兩側向道路中心逐漸夯實。在橋臺位置,用10kJ 夯錘夯實,其他位置用30kJ 夯錘。待加固施工的路基達到設計壓實標準后,在原有基礎上每2.0m 填土高度用液壓壓路機進行5 次夯實。
首先,路基開挖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基礎上,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
二是嚴格控制開挖邊線,避免超挖、欠挖等問題。
三是開挖過程中,需要定期監測基準點和埋設觀測點,通過監測數據分析控制開挖程度,減少路基開挖對原狀土的影響和擾動[8]。當厚度在基底以上20-30cm 時,應采用人工開挖,并根據工程設計要求設置排水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證路基的整體穩定性。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公路改擴建工程中低填方淺挖方及路基拼接施工技術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低填淺挖路基拼接施工技術是公路改擴建工程的關鍵技術,對整體施工質量、成本和工期有很大影響。為了保證施工質量,促進各工序的順利進行,需要結合工程特點、周邊地質條件、地形地貌等,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和技術,從而實現新舊路基的無縫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