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峰
濟南天鴻永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0
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建筑行業無論在建筑設計、創新能力,還是在實用性與人性化方面,都應該與時俱進。然而,在實際施工中,建筑給排水及暖通空調的安裝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與綠色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綠色建筑的開發建設,并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威脅用戶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在建筑給排水及暖通空調系統的安裝中,應重視綠色節水節能技術的作用,促進建筑給排水及暖通空調工程的發展,達到環保的目的。
圖紙不僅是給排水、暖通工程實施的藍圖,也是工程實施的前提,也為工程實施提供理論指導,但并非所有圖紙都能達標。經調查,發現圖紙設計有一小部分不符合現場實際需要。如果在暖通工程實施中盲目按圖紙進行,不僅會影響施工質量,嚴重時還會返工。雖然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責任不是施工方,但一旦工期延誤,不僅會影響施工隊伍的聲譽,還會影響開發商的銷售工作。給排水及暖通工程施工圖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設計說明不全、平面圖和系統圖深度不夠等。
在建筑工程采暖通風空調安裝階段涉及各類管道和設備,如冷凍水管、冷凝水管等,但安裝施工圖未考慮已完成的給排水管道的安裝,導致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布置管道容易與已完工的給排水管道交叉。這不僅增加了施工和返工的風險,而且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背離了綠色施工的理念。
給排水與采暖通風空調安裝一直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點項目,在實際安裝時要嚴格參照具體施工工藝和順序進行安裝,避免用戶在后期使用時出現質量問題。給排水與暖通空調安裝涉及的方面較多,即使安裝要求非常嚴格,但是依然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施工人員缺乏對安裝質量的重視,完成給排水與暖通空調安裝后,沒有做到按時檢查,從而導致安裝中涉及的操作規范、材料選購以及技術標準等偏離之前的設計。
給排水及暖通工程施工前,施工隊和開發商應對設計圖紙進行審查,確保給排水及暖通工程施工質量,及時發現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避免影響施工進度。施工隊應加強對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藝的管理,特別是在使用新技術、新材料過程中的試驗和示范,確保給排水、暖通工程施工中的應用質量。設計圖紙的空間布局將影響給排水及暖通工程的施工效果。因此,管理人員應結合現場合理檢查空間布局,借助先進的設備和軟件進行尺寸重建。如果施工空間不足,應及時聯系相關人員,并檢查圖紙中的輔助設備。如有問題,應及時更換,以免影響施工質量[1]。
安裝技術人員可以觀察管道是否彎曲,表面是否嚴重腐蝕,表面是否存在重皮等現象。如果管道彎曲,需要在集中對準后進行涂漆。然后安裝技術人員根據安裝圖紙要求的主管方向和標高檢查預留孔的位置和尺寸。確認預留孔位置、尺寸正確后,掛線彈出管道安裝坡度線,并在彈出管道中心坡度線下方畫出支架安裝位置。在位置繪制完畢后,安裝技術人員可以綜合考慮干管標高、位置、管徑、坡向、坡度等因素,依據安裝圖所指示位置,結合鋼管水平安裝支架的支吊架間距,進行支架安裝。一般對于公稱直徑為32mm的保暖管支架間最大間距應為2.5m。支架安裝完成并達到強度后,安裝技術人員可根據安裝圖要求,采用測線法繪制各管段的加工圖,并劃分加工后的管段。采用分段下料的方式編制序號,同時設置焊接坡口,以保證裝配效果。將預制管段放置在預埋支架上,并臨時固定。將管道安裝在支架上時,先將管道放在支架上,用U形卡箍安裝第一根管道后再安裝第二根管道,依次安裝并擰緊螺栓。安裝技術人員應考慮在家用管道循環管道安裝過程中的熱膨脹要求,設計方案中如無特殊標志,可按國標圖集安裝[2]。
科學完整的施工流程能保障安裝的合理性,因此在施工之前就制定科學的安裝流程,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的期限。制定完整且科學的施工流程能提高項目的工作效率,還能預估施工的期限,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①嚴厲杜絕質量問題,從施工企業管理層著手,從安裝源頭開始,嚴格把控每一個安裝環,確保安裝質量滿足使用需求。首先要加強企業自身的監管能力,嚴格控制施工工藝流程,安排專門的檢查小組對材料選購、安裝以及后期驗收進行管控,合理控制安裝質量。②在建筑給排水與暖通空調安裝期間,要成立質量監管小組對安裝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檢查和記錄,并在會議上組織專家討論評審,確定最合理的應對措施。客觀評價安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這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盡可能的避免返工,發生反工不僅會對工作進度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影響整個建筑的工期,影響施工企業的聲譽。③在企業中聘請一些具有較強專業知識的專家,定期組織專家開展安裝技術培訓,提高安裝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讓整個安裝隊伍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3]。
綜上所述,鑒于我國綠色建筑的良好發展前景,節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綠色建筑的發展。為了在建筑給排水和暖通空調工程中節約用水和能源,提高水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必須采用正確的節能技術,實施具體的安裝措施,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建筑業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