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卡利
西藏自治區交通建設項目技術評審中心 西藏拉薩 850000
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地質環境復雜,氣候條件惡劣,植被少,含氧量不高,交通環境差,使公路建設的難度加大。施工環境艱苦,很多施工工藝無法有效應用,導致工作效率低,對材料的要求高。如果仍然采用傳統造價標準對工程造價進行管理必然是不合理的。因此需要結合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工程建設中工程造價的影響,探究相應的改善措施和實施策略,促進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工程造價工作的順利開展。
我國傳統公路工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開展中主要采用部頒定額的方式進行造價處理。但是這種定額管理方式并不完全適用于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公路工程造價工作開展。部頒定額管理方式是一種全國性的,代表性的管理模式,對于高寒高海拔地區卻不完全適用。第二,高寒高海拔地區在公路施工過程中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藝形式,但是部頒定額定價管理中并不包括這些特殊的施工工藝。比如凍土開挖、供養設施、高原草甸移植、防風等工藝都沒有被考慮其中,導致具體的應用中存在不適的情況。雖然其中對高寒高海拔地區增加了高原地區施工的附加費,但是海拔高度和氣溫的差距使不同高寒高海拔地區的造價管理工作也會存在一定的差距[1]。因此需要結合海拔的不同高度確定不同的費率水平。此外,高寒高海拔地區氣候具有顯著的高原氣候特點,與全國統一的雨季、冬季等方面的劃分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全國統一部頒定額管理中對冬季施工、風沙地區施工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費率,但是對于高寒高海拔地區來說這些費率的增加并不合理。
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含氧量非常低,是平原地區的60%左右,而且這些地方的氣溫比較低,長期處于冰凍時期,冬季的季節長,一般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都屬于冬季。高寒高海拔地區施工人員大部分為外來人員,這些施工人員難以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含氧量,人員流失情況嚴重,施工人員的頻繁更換會導致工期延長。同時為了保證施工進度不得不加大人員投入,進一步加大工程施工成本。生活設施、招聘以及培訓等方面的費用進一步增加。
由于公路施工地點在高寒高海拔地區,電力設施建設匱乏,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現斷電或者大面積檢修等方面的問題,導致施工進度受到影響。而且由于高海撥地區的含氧量比較低,也會影響發電效果。高寒高海拔地區一般沒有建設專門的電網設備,而民用電力設備的電壓低,無法滿足施工的電力要求。為了保證供電,部分企業會自行配備發電機組,導致加大投入。此外,在外電架設中會進一步加大成本。一般外電架設1000米就需要投入70萬元的成本,電費每度達到1.2元,如果自發電的情況下電費會翻倍。
高寒高海拔地區的風力比較大,相對于平原地區來說更容易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而且短時風速大,對人員安全造成威脅,特別是對于高空作業的人員來說,在操作中更容易受到風力的影響[2]。為了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在公路施工中需要安裝抗風纜設施,特別是涉及到高墩施工的環節,必須要做好安全設施保障,而這些安全設施的投入本身也是一筆較大的費用。
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施工中地質災害對工程造價的影響作用比較大,高海撥地區的地形往往比較復雜,容易導致地質災害。特別是遇到大暴雨天氣后,地面土壤在暴雨的沖刷下會出現土壤松弛的問題,影響公路塔基的穩定。比如夏季本身多雨,而雨季的雷雨天氣比較多,高海拔地區更容易出現雷擊的問題,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更大。同時高寒地區在高壓以及寒冷氣候的影響下,會出現土壤凍結等情況,導致公路施工受到影響,進一步加大施工成本,增加設備以及材料的損耗。
高寒高海拔地區工期也會對工程造價產生嚴重的影響。高海拔地區的地形結構特殊,工作環境惡劣,導致施工難度加大,容易出現工期延長以及成本增加等問題。如果在施工中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分析,或者對工期進行預測,會導致造價水平提升。因此需要從材料設備、材料以及管理等方面實現對成本的有效預測和控制,通過縮短工期、提升施工率等方式實現對公路施工成本的節約。
高寒高海拔地區與普通地區的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同樣的機械設備在普通地區以及高寒高海拔地區的應用效果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高海拔地區的氣壓以及環境的因素導致機械設備的應用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壽命等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這種情況下機械發動機的功率和內燃機的工作效率都會有所降低。從海拔的高度來看,海拔高出1千米,內燃機的效率會降低10%,油耗則會加大12%,導致施工成本和造價進一步加大[3]。
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地勢結構復雜,傳統國省干線的建設中一般是在兩山之間沿著山谷或者河岸進行線路分布,使走廊空間被占用。新建公路與原來省干線保持布線的平行性,而且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遇到溝或者水都需要架橋或者下穿隧道的方式達到技術要求,同時在線路走向方面缺乏可選擇的余地,橋梁隧道的建設量大,占比高。而且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地勢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比如高寒高海拔地區施工場地狹窄,人員操作以及設備的安放等都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橋梁、橋墩間的高度差比較大,必須要修建便道達到施工標準。不僅加大了施工難度同時提升工程施工費用,橋墩施工的危險性比較高,在施工中和施工后都需要做好安全設備的維護,并根據施工增加安全生產和工程費用。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山地比較多,而且地勢陡、狹窄,橋梁構建建設以及職工生活場地的建設位置都比較有限,為了提升安全性需要設置擋防設施,加大建設的費用。高寒地區冬季比較寒冷,需要加強保溫設施的投入,普通地區的彩鋼結構無法保證保暖效果,需要采用磚混的結構,并加設供暖設備。高寒高海拔地區地形的限制無法按照普通地區的施工標準和標準化設施進行建設,因此在工地建設中需要的物力、人力比較多,對場地平整、污水處理等方面的投入加大。
高寒高海拔地區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外地施工人員難以適應當地的環境,很多人員到達施工現場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后會因為無法適應而選擇離職,導致人員流動加大,提升人工成本,因此需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保障,消除施工人員的后顧之憂。外地施工人員在進入施工現場后,管理人員需要做好施工人員的身體調節工作,幫助施工人員更好的適應高寒、低壓和缺氧的環境。在施工人員的選擇中需要以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員為主,這個年齡段施工人員的身體免疫力高,更容易適應惡劣的環境[4]。同時在進入施工現場前先對施工人員的心、肝、脾、胃、腎等臟器器官進行檢測,如果發現施工人員患有臟器方面的疾病需要從施工隊伍中剔除,防止高原反應造成施工人員安全隱患。此外,施工隊伍中還需要配備醫療體系,可以通過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有效應對施工人員的身體不適,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性和對高原地區的適應性,避免由于人員的安全事故產生更大的安全隱患,造成人員和經濟的雙重損失。由于施工人員在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工作效率比較低,需要合理控制施工班次和勞動時間。在施工中需要配備相應的備用工人,并通過輪番換班的方式降低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此外,盡可能聘用當地的工人,當地的施工人員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強,高海拔作業效率也比較高,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
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工程建設項目造價管理中需要加強對設計目標的細化,以常規設計為基礎,根據設計參數做好設計模擬和實驗工作。并利用先進的計算機和科學技術模式加強對公路施工線路的優化,保證布線方式的合理性。高寒高海拔地區的自然環境一般都比較惡劣,通過模擬和實驗的方式有利于對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障礙等進行提前分析,對其中可能會產生問題的環節進行改善,有效克服環境造成的施工障礙[5]。如果施工中產生使用問題和障礙,必須要返工,導致施工成本增加。在高寒高海拔公路施工中,還需要保證施工材料選擇的合理性,并合理調試施工設備。如果傳統施工設備無法滿足施工要求,需要根據高寒高海拔地區的施工條件,合理選擇施工設備和材料。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減少施工中的材料和設備浪費。
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建設工作開展中,無法通過傳統的預算和成本計算方式實現成本管理。需要結合具體的施工情況和施工問題做好預算和成本預測工作。首先,加強對材料和人工費的預算。先結合高寒高海拔地區的人工市場環境確定人工工資和人工費用,了解人工費用的超支以及結余情況。同時根據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建設要求的工期以及人員數量等進行計算,做好材料的關鍵成本控制工作,無論施工中的重要材料還是輔助材料都需要做好入場的把關。同時認真核定材料的購買成本以及裝卸成本等,并對這些成本費用定額分析和多次核定。如果發現材料數量、費用以及存量等存在差異,需要及時查找差異問題;其次,加強機械費用管理。高寒高海拔地區工作施工在招投標過程中即需要做好設備的定額測算,施工機械的應用本身存在較大的差異,需要對設備的使用成本進行認真核算,并做好對設備臺班的定額審核;再次,加強對輔助性費用的管理,輔助性費用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工程量清單以及圖紙等方面往往沒有具體的列出。比如,高寒高海拔地區在公路施工中需要的機械數量多,規模大,而且大部分機械設備都需要租賃。租賃費以及材料費等費用都需要按照施工組織等進行計劃和預測;最后,臨時施工費用,包括設施以及工地轉移的費用支出。高寒高海拔地區的環境往往比較惡劣,施工難度大,為了解決施工問題往往需要采用一些臨時設施,或者對工地進行遷移。臨時施工費用需要結合當地環境以及施工規模等進行預測。
高寒高海拔地區由于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對設備的性能要求比較高,設備必須要耐寒、耐低壓,才能夠穩定運行。在設備的選擇中要求采用大容量的發電機以及進口的固體電瓶。這種電瓶的耐溫能力強,能夠在零下50攝氏度到零上70攝氏度之間工作,使發電機即使在高寒高海拔的地區也能夠順利運行。此外,為了保溫還需要采用水套預熱設備或者乙醚助燃設備,促進發動機在低溫狀態下的有效運行。如果建筑單位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在此基礎上使用高原補償增壓發動機,使機械的運行更穩定。這種發動機可以利用進口增壓器,有利于為高海拔地區的設備提供充足的功率。機械運行過程中必然會散發熱量,導致機械出現熱度過高的問題,為了幫助機械進行散熱,除了應用冷卻系統外,還需要加設大號風扇,保證風扇的散熱速度和范圍。如果風扇的散熱效果不佳,還可以采用大型散熱器,使機械在高海拔低氣壓的環境下也能夠更好的完成散熱工作,提升發動機的散熱率。
綜上所述,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建設相對于普通地區來說,在工作環境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工作環境惡劣、地勢特殊,在施工中容易遇到很多的問題,包括施工人員的環境適應能力不強,機械設備的應用效果降低,施工效率難以提升等,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公路施工的成本增加,不利于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因此高寒高海拔地區公路工程工程成本管理中需要結合該地區的具體施工問題和環境做好成本控制,查找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實現對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降低施工企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