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中國地名博大精深,地名對聯包羅萬象。諸多地名經巧妙連綴,可謂趣味多多。從古至今,地名佳聯層出不窮,往往幾個地名信手拈來連在一起,對仗工穩,渾然天成,顯示出一番獨特的地域風懷。
地名聯既是漢字文明標志,也是地名歷史載體,顯示地名文化源流和沿岸花絮。北京地名聯常嵌入花草魚、牛馬羊之類,譬如“花市草橋鮮魚口,牛街馬甸大羊坊”,其中提到了北京的花市、草橋、牛街、馬甸等地名,北京味十分濃郁。南京地名聯顯示雍容華貴風范,譬如“南京氤氳鐘阜路,石城妖嬈夫子廟”,匯集南京的石頭城、鐘阜路、夫子廟等地名,南京味也異常鮮明。
“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四海臨海;江州河州湖州海州,萬州通州。”此上聯含江蘇東海市、廣東佛山南海區、浙江慈溪市西海區、廣西北海市、浙江臨海市;下聯含廣西崇左市江州區、甘肅河州(臨夏)、浙江湖州市、江蘇連云港市海州區、重慶萬州區、北京通州區,真是“東南西北中,地名薈聯叢”。
北京、河北有8個縣區:密云、懷柔、順義、良鄉、三河、玉田、豐潤、遵化。相傳,乾隆與劉墉外出私訪,乾隆觸景生情,便出得上聯“密云不雨旱三河,雖玉田亦難豐潤”。劉墉聽后,苦思冥想,終于對出下聯“懷柔有道皆遵化,知順義便是良鄉”。此聯分別嵌入四個地名,且對仗工整,因果關系貼切,可謂是用心良苦、妙趣橫生的地名聯佳構。
在江蘇鎮江市內,有石婆婆巷、磨刀巷、竹竿巷、箍桶巷,范公橋、拖板橋、石浮橋、千秋橋、太平橋等地名。于是,有人便將其中的某些地名合在一處,制成聯語:“石婆婆磨刀劈竹竿,萬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橋,千秋太平。”這副對聯,把地名中的“巷”和“橋”字去掉,上聯中加“劈”字,下聯加“搭”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立體動感,令人叫絕。
北宋名臣王安石曾出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向蘇東坡求取下聯,才子蘇東坡卻被難住了,蘇門學士經占卜者點悟蘇州虎丘,最終對出下聯“九溪溶洞,經過中洞五溪中”。在這里,七里山塘對九溪溶洞,三里半對五溪中,無可挑剔,堪稱完美。上聯“三里半”是七里路的正中,而下聯“五溪中”是九溪溶洞的中間。“七里山塘”和“九溪溶洞”同在江蘇蘇州虎丘。
明代中葉,珠江北岸有幾個秀才在院試之后,乘舟游覽廣東、廣西,船至某江口,已是半夜三更,他們還在一路褒獎著沿途上的秀美風光,艄公趁興出了一個上聯“半夜三更,講(音同‘獎’)廣東講(獎)廣西”。其中有個秀才很快對出了下聯:“孤燈一舟,逛(音同‘光’)江北逛(光)江南。”
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領導廣州黃花崗起義。起義失敗后,廣州革命志士收斂犧牲的七十二烈士遺體,葬于廣州郊外的紅花崗,并將紅花崗改名“黃花崗”。孫中山書“浩氣長存”,黃興撰聯:“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黃花”一語雙關,既指烈士們犧牲安葬之地,同時也是菊花別名。詞簡意豐,渲染了悲憤情緒。
望江樓是成都名樓,望江樓鐘云舫的長聯尤為知名。其聯曰:“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樓千古。”幾百年來,幾乎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奇妙下聯,幾成絕對。四川涪江平武縣觀霧山一位老先生熱愛家鄉,踏遍青山人未老,十分熟悉地方風物,遂以此地“觀霧嶺”與成都望江樓屬對,其聯句為:“觀霧嶺,觀霧行,觀霧嶺頭觀霧行,霧行萬重,霧嶺萬重。”
(魯言摘自《科普時報》2021年7月9日/圖 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