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直接推動了社會各領域的建設與發展,使得我國土地資源陷入緊張狀態,為此,政府持續加強土地開發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優化了土地開發整理,并提升了耕地質量。但是在實踐中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中,仍然有部分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制約著我國土地資源開發的可持續利用與發展。因此,本文就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展開分析,具體分析了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中的問題及優化方法,希望能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提高耕地質量。
【關鍵詞】土地開發整理;耕地質量;管理方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017
近些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進程加快,在城市人口有保證的條件下,不斷提高城鎮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改善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緊迫性。在此背景下,土地開發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土地開發相關者尚未意識到提高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率和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導致在過去的土地開發管理中,相關責任方未能沒有做好相關保護工作,給土地開發整理和耕地質量產生了負面影響,不利于后續開發利用與發展,進而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鑒于此,基于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和耕地質量角度考慮,本文深入分析“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方法”具有顯著意義和實踐價值。
1、土地開發整理以耕地質量管理基本內容簡介
土地開發旨在對沒有經過人工改造的荒山等通過人為因素來改變其用途,并發揮出其土地的潛力,使得這些土地更加適合人類的生存。對于土地開發來說,大部分以技術手段和現代施工工具為基礎,利用工程措施改善土地原有地貌,不斷提高土地生產狀況,讓土地的發展更加有利于人類的生活生產活動,旨在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既要滿足人們對土地資源的實際需求,又要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1]。
耕地質量管理則是基于提高土地的生產質量和生產力,讓土地作物產品更加綠色健康安全的一種管理方法。人們可以通過改善土地環境,生產狀況以及嚴格檢查農作物質量,實現提高耕地的生產力[2]。因此,在土地資源管理中,應立足于土地開發管理和耕地質量管控兩個方面,不斷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現如今,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直接推動了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這也直接使得土地占用面積越來越廣泛,繼而給耕地資源保護增加了難度。因此,要想提高我國土地資源利用率,保護耕地資源,關鍵在于平衡自然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3]。
2、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現狀問題分析
2.1耕地質量重視度有待提高
土地開發管理是利用一些技術和工程措施來人為地調整土地關系,使得土地布局變得更加合理,繼而有效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土地開發主要對未利用的土地進行開發和整理已經應用的土地,旨在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F如今,我國土地資源開發整理工作主要以農業土地面積為核心,以增加農業面積為目標,但是在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實踐中,仍然存在耕地質量重視度不高的現實問題,如提高土地資源可利用率的工作、提高土地生產力的工作等,都沒有因地制宜落實到位,不利于我國農田耕地質量的提升[3]。另外,我國已經整理過的土地,也存在質量沒有達到標準的現象。
2.2粗放模式開采礦產資源,農村住戶集約度低
對于一些有礦產資源的地區來說,由于資源開采帶來的環境問題,使得環境保護工作存在巨大的挑戰。不僅如此,礦產資源的開采還可能引發水土流失、植被枯竭等問題,既會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又會直接影響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另外,在城鎮化進程加快的今天,農村人口大部分實現了城鎮戶口的轉化,這使得農村居民減少,農村住戶集約度隨之降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土地資源利用率的提高。
3、土地開發整理與耕地質量管理控制方法
3.1加強土地開發管理中耕地驗收評估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規定,在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時,應以保護優先,嚴禁占用現象,明確土地范圍,統籌土地開發管理,并注重收益調節工作的實施。在具體的工作中,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土地開發整理和耕地質量管理工作,有效組織土地資源減少,針對耕地總量持續減少的地區,相關部門應采取定期檢查方式,確保土地總量不變的同時,確保耕地質量也不會發生變化。不僅如此,相關部門應嚴格按照土地開發管理相關規定,組織農業部門進行驗收,在確定驗收合格之后,方可允許投入使用。除此之外,部分省級耕地需要保障占補關系平衡,既要定期考察耕地面積,又要對檢查耕地面積。這要求相關部門聯合檢查耕地面積和質量,并在實踐中,根據實際來制定合理的驗收辦法,才能真正地保證耕地面積和質量。
3.2工礦廢棄區域適應性補充耕地
為了推進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應制定可行的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并按照生態保護要求來關停不合規范的礦山,并大力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不僅如此,在實踐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堅持科學規劃與自然條件相適應,充分考慮到復墾地區地理位置及土質等特點,在水土條件良好的區域,按照宜耕則耕的原則,盡快地恢復被破壞的土地和耕地,這樣一來,既可以改善礦山生態環境,又可以實現礦山土地資源的再利用,有利于土地資源利用率和耕地質量的提高。
3.3重視并實施生態景觀規劃
生態景觀規劃雖不是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但是在土地開發整理和耕地質量管理工作中,生態景觀規劃起到的作用十分突出。在具體的工作中,應注重工作經驗總結,并積極吸取國外先進工作經驗,才能大幅度提高生態景觀工作效果。例如:生態景觀建設中融入地域文化,既可以在景觀中突出地域特色,又可以在提高生態景觀的美觀性,從而有利于促進土地利用價值的提升和旅游業的發展,進而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土地開發管理和耕地質量管理是我國社會建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其工作效果直接影響我國的持續發展。因此,在實踐中,相關部門應立足于工作現狀,加強土地開發管理中耕地驗收評估,并重視和實施生態景觀規劃,才能確保耕地質量,并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目的。
參考文獻:
[1]胡琴芬,劉聰.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新增耕地質量等別評定——以府谷縣麻鎮坪倫墩為例[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1):115-116.
[2]李莉.土地開發整理中生態環境問題及應對分析[J].華北自然資源,2019(04):132-133.
[3]張永強,劉曉玲.推進土地開發整理 服務濟源經濟發展——訪濟源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盧多璋[J].資源導刊,2017(06):16-17.
[4]吉德明,郝國靖.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效益分析——以中陽縣上莊、福祿峪村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為例[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5(09):29-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