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欣 薛冬梅
【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生態問題也日益凸顯,不僅影響到大眾的生存環境質量,同時對于城市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也有重要影響,黨和政府已經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升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戰略目標的高度,并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本文針對城市園林建設規劃與施工中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索細節處理對園林的發展影響。
【關鍵詞】城市園林;建設;綠化;生態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195
在現代社會體系中,城市園林是一項系統性的項目,不僅要了解其綠化功能,同時也要兼顧藝術欣賞性,因此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針對城市園林工程要點進行分析,探討建設組織管理特點,制定相應的園林建設優化路徑,充分發揮園林工程的生態作用,促進生態型城市建設[1]。
1、現代城市園林建設的要點
城市是社會文明發展的核心,但是由于人口過于集中且環境保護不當等多種因素,造成了城市生態環受到嚴重威脅,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必須從生態和經濟兩個角度進行探索,做好城市的經濟轉型準備,強調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的理念,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雙向共存局面。城市園林建設是通過人工栽培的方法,將不同的植物進行搭配組合,形成錯落有致的美感空間環境,既能為現代城市人們帶來一定的視覺享受,同時也給人們放松身心的環境,因此要注重通過園林種植獲得環境收益、經濟收益以及社會收益。但是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生長周期以及壽命周期,因此在進行園林種植搭配時,要充分考慮各類植物的生態發展時間節點,同時也要有效緩解城市污染問題,為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閑場所。園林種植也可以通過對天然地質地貌的勘察進行人工改造,將一并不適合于用來城市基礎建設發展的區域進行園林種植,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環境,提高現代化城市發展水平[2]。
2、城市園林建設的綜合發展趨勢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建筑領域中取得了重要成就,就整體規模和建筑技術全面性而言,我國已經位列于世界的前沿,我國雖然是城市園林大國,但仍不是園林強國,其在施工細節管理方面還稍顯薄弱。園林施工細節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社會公眾的自身感受,與群眾的切身利益以及國民經濟發展有著必然聯系,優良的園林產品不僅要有良好的耐久性以及實用功能,同時還要考慮到后期的維護與管理,如果細節質量不過關,就會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損失,不僅會威脅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還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注重園林細節施工質量及其管理過程對生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是行業整體提升的重要舉措和手段[3]。
3、當前城市園林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經濟發展形勢,因此在很多地區出現了園林施工與規劃不夠規范的情況,近些年來城市化進程腳步加快,使得園林數量倍增,尤其是鄉村、集鎮及城鄉地區相對缺乏健全的建設規劃機構,因此管理效能上有所缺失,即使設置了相應的質量管理功能,但是由于責任面積廣大、任務艱巨,施工細節管理起來較為困難,不免會有疏漏。另外,施工細節管理質量創新需要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大量的實踐工作,而目前的建設管理機構中缺乏相應的技術人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吸納相關高校的畢業生,但是由于自身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在施工細節質量管理中還在摸索階段,使得質量管理成為了建設工程中的薄弱環節,導致出現園林景觀缺乏科學性、藝術性,增加園林建設施工成本等問題,并伴隨著一定危險存在。比如有些城市在苗木栽植的過程中,過度追求苗木數量栽植,疏密不當,出現園林景觀千篇一律的“大高密”現象,后期苗木缺乏生長空間,景觀性和藝術性欠缺。
4、提升城市園林建設發展水平的綜合策略
4.1堅持園林發展創新
要堅持創新路徑,打造特色園林,以解決管理效能缺失的問題。眾所周知,人類是整個生態循環系統中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園林的設計與建設方面要注重科學化的功能分區,并提出有關系統化的保護方式,由于生態系統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使用相關的數據通信技術對資源進行有效監控,尤其對于水文變化以及生物棲息地變化等采用系統化的方式保護園林資源,既可以對環境影響進行動態分析,同時對于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園林設計之初就應充分考慮各種設備器械的安裝位置以及監控技術的覆蓋方案。設計過程中應針對不同的景觀區域建立觀賞臺,打造具有主題特色的景觀,同時要讓園林游覽具有層次性,減少對水下土壤的施工擾動,也可開展小型的游船等方式進行觀光[4]。
4.2注重園林設計施工的人文體驗性
園林的景觀體驗區是自然景觀與人造建筑較為集中的區域,因此需要相關設計人員根據地形進行設計,既要充分體現園林景觀的自然形態,同時也要為人們設計參觀長道。有時園林會根據設計理念采用人工的方式體現出園林的水觀體系,但是應盡量保持園林本來的面貌,通過合理地形的利用讓體驗區景觀營造出園林文化特色。另外,景觀體驗區也可以結合當地的農耕文化、漁獵文化等進行合理設計,注重突顯地方的傳統文化,賦予園林更加濃烈的文化色彩。園林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空間,同時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生態功能展示,通過相關的科技教育手段與園林的天然資源進行有效結合,向人們展示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注重水體質量的重要意義,讓人們在參觀之余,學習維持生態平衡的基本知識。相關設計者可以在生態功能展示區增加鄉土物種配置,通過各類資源搭配吸引園林鳥類、昆蟲等,人們能夠親眼看見園林中的生物多樣特點,以及和人類共處的和諧場面。
4.3有效降低城市園林建設施工成本
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與建設實踐中,由于城市綠化中的植物生長與氣候、溫度、光照等多種外界因素有著密切聯系,如果種植時間選擇不當可能錯過植物的最佳生長周期,甚至造成植物死亡、提高成本等問題,因此在施工階段應充分控制施工的時間成本,根據植物生長特點選擇種植節點。例如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可以選擇休眠期的植物進行移植,這樣有利于植物生長,而一般的綠色植物則選擇在春季或秋季開始種植,城市園林綠化栽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陽光直射問題,因此可以根據各地氣候特點,選擇在合適時間進行栽植。可以有效幫助植物進行保水,進而降低城市園林的綜合養護成本。
4.4在規劃施工中注重基礎設施優化
園林既然是為人們提供多項服務的綜合體,那么就要注重自身的服務設施的建設。首先,從參觀角度要為人們設計指引路線圖,并在重要的參觀節點建立具有辨識度的標志,讓人們能夠在邁入大門的一刻就有明晰的參觀路徑。其次,要根據園林內部的實際情況為游客制定休息服務區,既要包括長廊或休息座椅,也要包括公共衛生間。最后,游覽路線要為殘障人士進行多方面考慮,尤其在上、下坡路上要有固定的扶手,也要在休息區域或有危險的區域提供求助電話標識,以免身體不便的人士遇到危險后可以快速撥打電話。
結語:
綜上所述,園林是一個城市中的重要性生態資源,因此需要相關部門及設計人員秉承科學精神的態度進行相關數據調查,采用正確的方式認知園林自身價值,并用系統化的方式保護園林資源有限度的人工開發,探索科學的園林建設路徑,以此促進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汪佩佩.園林規劃設計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應用[J].鄉村科技,2020(10):72,75.
[2]蔡倩.園林設計創新思維在現代城市建設中應用[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1):11-12.
[3]曹婷,溫雅文,尹慧.生態園林建設與城市環境保護關系分析[J].現代園藝, 2020(6): 164-165.
[4]齊周祥.現代生態園林城市道路建設景觀文化特色的設計探究[J].安徽建筑, 2020, 27(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