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喆 王海
1.青島和聯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33;2.青島安泰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34
隨著我國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包括消防工程院校在內的各行各業都有了本質的提高。但從目前消防工程的實際情況來看,其主要表現仍然是效率低下,許多先進的消防設備沒有得到合理的使用,當火災來臨時,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使情況更加惡化。此外,現代先進設備沒有得到及時應用,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能發現不足。當情況嚴重時,救援工作就會放慢速度,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可見,要注意相關設備,隨時保持最佳狀態。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對消防工程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消防工程應享有更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以確保消防工程的功能得到體現。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消防工程與理想的自動化水平還有很大差距。許多設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使已經投入使用,仍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其使用水平低下,對消防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消防觸發系統主要由探測器、手動報警組成。公共場所區域的手動報警裝置必不可少,一旦發生火災就能及時把報警信號向外界傳遞。火災探測器在消防工程中扮演的角色比較重要,其可以對火災進行靈敏探測并完成報警動作,不僅可以對火災情況的變化有很好的檢測能力,還能夠實時監測火災現場。火災探測器的類型有很多,如感光型、感溫型等。其中經常用到的是探煙型,其主要是感知火災發生出現的煙霧,這種類型的消防設施常見于公共場所和住宅。探溫器主要用于出現火災后,現場溫度有所升高或者升高速度較快,通過這種方式對火災進行偵查。
報警控制設備是消防警報檢測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在能源上提供探測器的正常運行,還可以通過監控檢測對問題故障進行探測。一旦火災被探測裝置檢測到,就會轉化為相關信號,借助聲音、燈光等方式報警火災情況。一般情況下自動化報警控制系統的組成有3類:淤區域性報警,一般在保安室內安裝,主要監測一定區域內出現火災的情況;于集中報警裝置,一般在辦公單位、居民區等安裝;盂中心報警裝置,該類裝置主要適用于高檔、高級別場所。
排煙系統主要采用機械加壓方式。事實上,當火災發生時,煙花爆竹引起的空氣和溫度變化會給建筑物帶來各方面的壓力。如果壓力不能保持平衡,可能會導致一些避難空間和疏散通道堵塞。防排煙系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利用豎井的自然通風將風引入建筑物,使建筑物的外力與內力相等,不易倒塌。此外,后續的加壓送風設備還將為建筑內部提供足夠的空氣,從而大大降低火災給建筑帶來的壓力。一方面,它也減緩了火災的發展。
防火隔離設備主要是通過各種手段將火災隔離到一定的空間,而這種手段和相應的設備就是防火隔離設施。通常,這種設施廣泛應用于大型商場和公共場所。它可以很容易地將建筑物分隔成許多獨立的空間,最典型的是防火卷簾。當火災發生時,相應的感應系統會發出報警,自動技術會在第一時間觸發相關的防火幕隔離火災,防止火災蔓延。
對于消防工程中的自動化技術,應該有一定的自動滅火系統。當發生火災時,會觸發相應的報警系統,然后發出信號。自動化設備將在第一時間接收到信號并做出響應,在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前控制火勢。該設備有效地避免了火災的蔓延,對消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火災類型較多,因此自動滅火系統根據燃燒物質的不同有不同的分類,主要分為氣體滅火和水滅火。水滅火是最常見的滅火方式。這種自動滅火器主要由閥門、火災探測器和噴嘴組成。當火災發生時,閥門會自動打開,然后水會通過噴嘴噴出,對準起火點。當火被撲滅時,閥門會自動關閉,切斷水源。火災探測器主要用于監視滅火過程,檢測水流是否通暢,是否有足夠的水噴出,水壓是否合適等。探測系統可以控制整個滅火過程。除了自動滅火水滅火器,還有一個自動泡沫滅火系統。這類滅火系統主要是針對固體易燃物或固體物質等物質進行滅火。這種系統是自動水滅火器的補充,在安裝消防設備時可以考慮。
隨著自動化技術在消防工程中的不斷發展和廣泛應用,其已逐漸成為消防工程發展的必經之路。為了保證自動化技術可以在消防工程中應用效果更好,就需要在應用的過程中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自動化設備建設給予一定的強化。若想讓消防工程中自動化技術可以更好地在火災中發揮作用,必須先保證其自動化設備的完整和功能完善,以確保在關鍵時刻其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確保其可以在火災中發揮出應有的優勢。在相關設備的投入階段,一定要科學購買,確保設施的完整和健全,為消防工程中自動化技術運用給予有力的支撐,幫助其更好的控制火災;第二,對消防人員使用自動化設備進行相關水平和能力的強化。
火災的發生嚴重威脅了我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因此,我們一定要不斷提高對火災的預防和應對能力。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對消防工程進行新的改造,將自動化技術與消防工程充分結合,提高消防預警和滅火自動化的程度,從而更好地保證對火災的預防和控制。由此可見,對消防工程來說,自動化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消防部門應更加重視消防工程中有關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同時樹立相關新概念,不斷對滅火作業進行技術創新,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最大程度上減少火災帶來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