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海霞
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常州 213200
食鹽是民生基本商品。食鹽產業的發展從2016年開始正式啟動鹽業體制改革,通過引入市場化要素讓更多的食鹽企業進入銷售市場,能夠展開跨區域經營。經營區域范圍和市場價格的開放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我國食鹽市場的發展活力,同時給食鹽質量安全管理帶來挑戰。
食鹽質量安全保障機制是在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后開始逐漸構建起來的。但是受到食鹽專營歷史模式和理念的長期影響,食鹽質量安全保障機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食鹽質量安全監管部門較多,監管職能分散,存在職能劃分不明確的問題。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工商部門、衛生計劃部門、公安部門等都擔負著食鹽安全質量監管職責,但是各個部門的管理職能和職責范圍是不同的。引導各部門管理職能分散,導致在食鹽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中無法發揮出職能協調統一的效能。而且不同職能部門在對食鹽進行質量安全監管時,依據的條例或標準也有差異,容易在某些領域形成質量安全監管的真空地帶,而且也容易出現重復監管、交叉執法的問題,浪費資源成本。
第二,食鹽質量安全監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雖然我國對食鹽產業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是對在鹽業管理條例和食鹽專營辦法方面沒有及時更新,隨著鹽業體制改革方案的正式實施,鹽業行業改革速度加快,面對新的食鹽生產經營環境,就得食鹽行業監管法律法規已經表現出不適宜的地方,有必要進行更新完善。
第三,食鹽質量安全檢驗技術體系有待加強。食鹽質量安全監管需要依賴完善的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實現。目前從食鹽質量檢驗檢測主體來看,主要有生產企業檢驗檢測中心和行政監管部門共同承擔。但是隨著食鹽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的食鹽生產經營企業進入,食鹽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需根據食鹽市場的發展趨勢完善食鹽質量安全檢驗支撐體系。
后專營時代食鹽質量安全保障機制在系統性上存在困境。一方面,由于食鹽質量安全監管的部門比較分散,在監管職能方面沒有明確劃分,因此各部門之間聯動機制不成熟。在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實施后,食鹽市場的主體不再是單一的食鹽專營企業,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市場競爭中,食鹽交易場所呈現出多元化趨勢,食鹽市場的監管難度較之前增大。在這種形勢下,相關監管部門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聯動機制,那么就難以適應當下的食鹽市場安全監管需求。隨著市場上的食鹽種類越來越多樣化,食鹽質量安全難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食鹽質量安全監管中,相關部門之間的監管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隨著食鹽市場經營范圍的開放,不同地區涉及到的食鹽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如果存在孤立,那就會造成重復監管或存在監管真空的情況。一些食鹽經營企業或個人以食品雜貨店、居民小區商店作為主要銷售渠道,沒有進入到超市等主要渠道,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食鹽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相互割裂,共享不足,造成食鹽小型銷售渠道質量監管信息盲點,形成質量監管真空帶。此外,由于不用監管部門之間的系統建設規模不一,層次各異,標準也有差異,因此系統對接時存在困難,如何高效構建起各部門在食鹽質量安全監管方面的信息高效傳輸和共享平臺是建立食鹽質量安全保障機制的重點[1]。
一是建立食鹽市場準入機制。對現有食鹽市場建立準入制度,準入機制涵蓋到食鹽生產環節、物流環節、批發零售環節。通過對各個環節設置強制的市場準入標準,從前端保障食鹽質量安全。①生產環節準入機制:對新增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關于標準食用鹽的食品安全標準執行,同時食鹽定點生產企業應符合食鹽定點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技術規范和食用鹽的質量技術規范。通過明確準入生產技術規范,確保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生產的食鹽產品不低于食用鹽要求。定點生產企業應滿足ISO9001質量認證,生產工藝過程符合關鍵控制點體系認證及時危害分析認證。②物流環節準入機制:物流環節主要涉及到生產端到批發端,批發端到零售端。很多地區的食鹽市場對物流環節缺乏強制性市場準入規定。隨著食鹽銷售地區范圍的開放,越來越多的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和食鹽批發企業進入到本地市場,因此必須對食鹽物流環節建立規范的準入機制,保證食鹽市場物流環節的質量安全。可采用索證索票制度,對食鹽定點生產企業的生產許可證件,對食鹽批發企業的批發許可證件,對物流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件以及運送的食鹽產品來源委托證件和相關票據進行核準。行政監管部門對物流環節的生產企業、批發企業和物流企業進行證件票據核準,對食鹽物流環節進行質量把關,嚴格確保食鹽流入市場質量安全。③批發環節準入機制:食鹽批發企業采用批發許可證制度,必須具有批發許可證才能進入市場。食鹽批發企業和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可進行兼并重組。食鹽批發企業采取嚴格的資格審核機制,除了對符合食鹽批發資質進行審核以外,在對食鹽產品質量進行審核,實現食鹽批發環節市場準入。④零售環節準入機制:對食鹽零售單位進行進貨渠道的審查,食鹽零售進貨渠道應符合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具有食鹽批發許可證的定點單位進行采購。隨著食鹽零售單位數量的增加,為便于統一核查管理,可采用食鹽零售許可證制度。
通過建立和完善食鹽市場準入機制,將食鹽質量管理覆蓋到食鹽市場供應鏈全過程中,從每個環節入手做好準入核查,協同推進食鹽質量安全有效可控。在食鹽市場準入機制下,建立市場準入信息共享平臺,杜絕各種假認證、假許可的現象,使食鹽市場鏈條日益規范。
二是建立食鹽質量安全檢驗機制。根據國家食鹽質量安全檢驗工作要求,對食鹽產業鏈各個節點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監督管理。通過對實驗產品實施多級質量檢驗,確保流入市場的食鹽產品均滿足相關屬類的質量標準要求,減少問題食鹽進入食品市場的風險。食鹽產品質量檢驗由多級檢測完成。最初的食鹽質量安全由生產企業完成質量檢測,由當地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監督。之后油批發單位對采購的食鹽產品進行批次抽樣檢查,檢測結果符合質量安全標準后進行產品分裝。零售端食鹽產品由市場行政管理單位進行質量安全監督檢查。非本地的食鹽產品進入到食鹽銷售市場前,由具備質量檢驗檢測資質的機構對其進行質量安全檢測,然后再進入銷售端。零售終端具有質量檢測條件的大型商超對采購的食鹽再次進行質量檢測。銷售過程中,監管部門不定期對食鹽產品進行專項質量檢查。通過建立多級食鹽質量安全檢驗機制,有效保障食鹽質量安全。
三是構建食鹽質量風險評估機制。對于食鹽企業來說,產品質量風險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因此必須對食鹽產品采取有針對性地管理措施。通過建立食鹽質量風險評估機制,對產品質量風險進行科學管理。質量風險評估的基本路徑是對風險進行辨識、對風險進行分析、對風險進行測算。食鹽質量風險評估的目的不僅僅是對風險進行辨識,還要對風險劃分級別。而對風險進行測算就是根據質量風險級別和相關標準進行估算,以估算結果作為食鹽質量安全管理依據的重要手段。食鹽生產企業通過建立食鹽質量風險評估模型,使食鹽生產質量得到可靠保障。風險主要包括人員風險、設備風險、物料風險、工藝技術風險、生產環境風險、質量檢驗風險。①人員風險:包括人員違規操作(身體健康狀況不符合規定、質量意識或責任意識不足、未經過培訓就上崗操作)、違反GMP文件(監控設計有缺陷或監控職責履行不到位、沒有按照GMP文件規定的要求填寫記錄、信息記錄審核不嚴格、領料和配料審核不嚴格)。②設備風險:包括設備故障(設備未經過組織驗證就投入使用、投料前沒有對設備進行調試、沒有按照設備檢修養護計劃進行定期維護保養)、設備污染(設備使用的潤滑油質量安全不符合要求、設備漏油)、設備清潔(未按照規定對設備進行定期清潔、設備清潔的方法未進行方法驗證、缺乏健全的設備清潔管理制度或管理規程)、管道清潔(管道清潔方法不合理、盲管死角位置清理不到位、管道清潔方法未進行方法驗證)、共用設備(清潔方法不合理、清潔不當造成污染)、儀表故障(使用前未進行儀表性能檢查、未對強檢儀表進行檢定)、計量檢驗儀器(使用前未進行檢查確認、未定期進行檢定校準、儀器種類數量不全不能滿足食鹽生產相適應的檢驗設備需求、檢驗設備使用不當)。③物料風險:包括物料采購風險(物料本身質量不合格、物料質量檢驗不合格)、儲存風險(各種類型的物料未按照規定進行存放、物料編碼或標簽混亂、物料交叉污染、存儲場地條件不符合要求、物料未按照先進先出導致過期、倉儲地點未做好防蟲措施)、物料發放風險(物料發錯品種、未按照生產指令發放物料、物料稱量錯誤)。④工藝技術風險:工藝風險(未指定SOP操作流程、操作流程不合理不具有操實操性、工藝規程制定不合理、操作方法未經驗證)、生產控制風險(未按照生產操作規定進行操作、操作過程未經過復核、原輔料質量不合格、物料無標簽或標簽不規范、生產環節監控不嚴存在監控漏洞、檢測方法不合理、消毒殺菌處理不當、消毒方法未進行方法驗證)、容器器具風險(容器器具未經過嚴格消毒、清潔不徹底)、稱量配料風險(稱量儀器未經過嚴格校驗、稱量儀器范圍不適用、物料名稱或數量錯誤、稱量后物料存放不當造成污染、物料配方有誤、物料標簽缺失或有誤)包裝風險(包裝材料質量不合格、文字信息和標準不符合、包裝數量不準確、包裝封口不嚴、標簽或條碼操作不當)。⑤生產環境風險:灰塵風險(空氣凈化不合格空氣較差污染、生產公共區域消毒不嚴格、清潔消毒規程不適用、存在不易清潔的死角、物流人流設計不合理)。⑥質量檢驗風險:檢驗儀器風險(質檢儀器使用前未按照規定進行驗證、質量檢驗方法未經過確認、為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取樣、標準品使用不當、質量檢驗原始記錄不全、質檢流程監督不嚴)、微生物檢驗風險(微生物菌種保存不當、微生物未按照規定傳代導致檢驗結果不具有代表性、滅菌培養設備未執行驗證管理、微生物操作規程不當)。
通過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對各個節點制定和采取有效的質控措施,保證食鹽生產質量安全。
四是建立食鹽質量信息追溯機制。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應用給食鹽質量安全管理帶來了新的可能性。近年來,國家為了更好地保證食鹽質量安全,在食鹽質量信息追溯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建成了食鹽電子防偽追溯平臺。該平臺投入使用后可以對食鹽產品進行全程監控,根據食鹽信息更準確地掌握食鹽儲備情況,做好食鹽應急管理,平臺對假冒偽劣食鹽產品可進行實時預警,能夠對不合格食鹽產品進行追溯和召回[2]。隨著相關食鹽生產經營企業加入食鹽質量信息追溯平臺,可更好地實現對食鹽產品的追溯。食鹽生產經營企業應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相關法規要求,加快構建企業內部的食鹽質量信息平臺,并與全國食鹽質量信息追溯平臺系統對接。在食鹽質量信息追溯機制下,食鹽從原料環節、生產環節、加工環節、物流環節、倉儲環節到銷售環節的各個階段都能夠實現質量信息追溯,起到食鹽質量安全監控的作用以及必要時召回食鹽產品的目的。由于各個環節的生產經營企業和行政監管部門與食鹽質量信息追溯機制都有關聯,因此能夠加強供應鏈各個節點的企業、監管部門的質量安全責任。利用食鹽質量信息追溯機制可以規范食鹽生產經營企業,構建優勝劣汰的市場運作機制,推動整個食鹽市場競爭力的提升[3]。
綜上所述,隨著食鹽市場改革深化,食鹽質量安全保障面臨新的挑戰。通過建立食鹽市場準入機制、食鹽質量安全檢驗機制、食鹽質量風險評估機制、食鹽質量信息追溯機制,構建科學系統的食鹽質量安全屏障,為食鹽市場健康運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