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群 段洙銘 王璞
陜西飛機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陜西漢中 723213
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軍用標準是承擔武器裝備研制生產任務單位的頂層要求。該標準結合武器裝備發(fā)展需求,增加了對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的特殊要求,如何有效貫徹落實這一標準中的各項要求,是相關企業(yè)必須思考的問題。
裝備承制單位貫徹新標準并通過標準的轉版審核、認證,是其持續(xù)保持國家裝備承制單位資格,繼續(xù)承擔相關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的必要條件,也是客戶對裝備承制單位質量管理體系提出的一項明確的完善要求[1]。
新標準的頒布,為裝備承制單位從容面對快速變化的內、外部環(huán)境,進一步提升裝備質量,滿足、超越客戶要求,完成企業(yè)的宗旨和使命,提供了更加開闊的管理思路。
通過深入應用過程方法、基于風險的思維,將新標準中質量要求融入到各個過程中,將進一步促使質量管理體系落地,杜絕質量管理體系“兩層皮”問題。
通過梳理目前單位內部各項工作及其具體實施過程(流程),確定各項業(yè)務工作所需的完整“過程鏈”,在此基礎上,將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各條款具體要求落實到適用的工作過程及其所屬業(yè)務活動中去,使業(yè)務活動受控,產生期望的輸出,進而做到“讓業(yè)務工作的管理符合GJB9001C-2017標準要求”,以促進質量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單位的整體績效,滿足客戶要求、增強客戶滿意,為其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裝備承制單位可通過梳理內部各業(yè)務活動及其先后順序,并結合現有的組織機構設置,按照“主要業(yè)務活動確定一級過程的原則”,將質量管理體系要素進行分類,可分為產品實現過程、管理過程、支持過程三大類,其中,產品實現過程包含合同管理及評審、項目的策劃與控制、綜保設備的設計和開發(fā)、供方控制、器材采購、外包過程、產品實現過程技術管理、產品實現過程生產管理、試驗過程、客戶及供方財產控制、產品檢驗和放行及交付后活動等12個過程;管理過程包含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與變更管理、質量管理體系的監(jiān)視測量分析與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改進管理、文件記錄控制管理、溝通管理及質量信息管理等6個過程;支持過程包含人力資源管理、廠房設施的確定與提供、設備設施的維護與管理、工藝裝備的提供與維護、信息化設施的提供與維護、產品實現運行環(huán)境管理、監(jiān)視和測量資源的管理及知識管理等8個過程,每一個小的過程作為一個一級過程進行控制,并明確其主管單位、職責及權限[2]。
為加強過程管理,保證GJB9001C-2017標準要求落實的充分、適宜,在認真學習并理解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要求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業(yè)務活動、質量管理體系一級過程的邊界,可初步確定各一級過程需貫徹的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具體條款,并形成過程與標準條款對照表。在此基礎上,可組織各一級過程主管單位,評審其一級過程落實相應GJB9001C-2017標準條款要求的適宜性。最終將確定的質量管理體系架構、一級過程的分類及主管單位、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條款與一級過程對應關系等內容在《質量手冊》中進行明確,并作為實施、保持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應長期遵循的文件和證明質量管理體系滿足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要求和客戶要求的主要證據。
為強化過程管理,可通過組織各過程主管單位從過程管理六要素著手,利用PDCA循環(huán)管理的過程設計、風險管理等手段,進一步梳理、識別具體的過程管理要素,以確保GJB9001C-2017標準的要求與過程管理、業(yè)務工作緊密結合,使質量管理真正作用于業(yè)務工作,保證過程受控、其結果滿足期望的要求。同時,還可以“績效測量指標”為抓手,以提升過程績效為目的,推進“過程運行質量”的監(jiān)視、測量,以便于及時發(fā)現過程運行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實施有效改進,提高過程運行質量,確保過程的輸出滿足策劃的要求,提升質量管理工作質量。
在明確軍機質量管理體系架構及一級過程的情況下,可通過細化、落實過程各環(huán)節(jié)的管理要求,識別一級過程下的各項質量管理活動的步驟及其控制的原則、方法,并以“過程六要素”為著眼點,將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條款要求落實到一級過程下對應的質量管理程序文件中,細化過程的層級管理,進一步提升質量管理活動的可操作性,并通過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等活動監(jiān)督標準要求的在各過程的貫徹執(zhí)行情況,確保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得到有效落實。
眼睛向內是指對于質量問題應增強主體意識:對于大系統(tǒng),自己是其中一份子,應以系統(tǒng)任務順利完成為自身目標,主動匯報溝通,對于自身的問題不回避、不推諉扯皮,對于系統(tǒng)內其他單位的問題積極配合,協(xié)調解決問題,同時主動舉一反三,避免本單位重復出現類似問題;對于外協(xié)外購方,自己是總體,應站在系統(tǒng)的角度考慮問題,外協(xié)外購方的質量問題與總體設計是否有關聯,與其余配套單位提供的產品是否存在匹配問題,整改措施對系統(tǒng)而言是否需考慮適應性、匹配性等問題。質量問題歸零首先要加強管理層尤其是最高管理層的重視,不管對技術歸零還是對管理歸零,都應站在整個系統(tǒng)、整個單位的高度去審視自身的工作。質量問題歸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各環(huán)節(jié)、各部門通力合作,需要自上而下的參與,不推諉、不扯皮,主動承擔責任,形成主動歸零的良好氛圍。
在歸零過程中,多問幾句為什么,不斷審視自身工作,要有刨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例如,某些故障原因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偶發(fā)的故障或質量原因背后有其發(fā)生的必然性,歸零過程就是要找到故障必然發(fā)生的原因,并消除這些原因,徹底避免故障的再次發(fā)生。
質量控制工作往往具有時效性的要求,因為一旦發(fā)生質量問題,就意味著相關科研生產工作必須暫停,各單位往往為了保進度從而催促質量問題快速歸零。但是部分質量問題具有難度大、跨單位等特點,一味地追求進度往往會犧牲調查分析的深度,對于這些問題,要給管理工作留足時間。越是難度大的問題,背后的設計問題、管理問題越不容易被發(fā)現,因此,需要單位有慢下來的勇氣,給質量管理人員足夠的時間查找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于此類問題,徹底解決后,應給予以獎勵,鼓勵大家攻堅克難的勇氣。
一個全面的質量信息系統(tǒng),對全面舉一反三以及避免類似問題重復出現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收集各型產品研制、生產、試驗、交付過程中各類故障、質量問題信息以及維修、更換信息,建立數據庫并分析歸類,定期梳理所有的質量問題,并結合物料系統(tǒng),明確需舉一反三的模塊、組件相對應的型號產品,尤其是已交付的產品,制定計劃進行舉一反三,實現從事后處理到事前預防的目標。目前已建立全面質量信息系統(tǒng)的單位并不多,一方面是建立該系統(tǒng)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于單位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另一方面,不少單位認為目前的管理模式已經延續(xù)很多年,在運行過程中雖然也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整個單位依舊像一輛汽車一樣不斷地前行,并不需要大費周章地重新建立一個系統(tǒng)。對此,各單位應高度重視質量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該系統(tǒng)將大大減少因信息不全而造成的質量問題,進一步提升單位的質量管理水平。
在質量問題控制過程中,存在個別定位不準、原因不清、措施針對性不強的質量問題也經過評審歸零的情況,由于缺乏監(jiān)督,部分評審專家“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這類質量問題就可能帶病過關。各單位應建立質量問題歸零抽查制度,定期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尤其是單位外部的專家,對已歸零的質量問題進行復查,一方面是“亡羊補牢”,將歸零錯誤或歸零不徹底的質量問題從“歪路”帶回“正路”,重新進行歸零;另一方面也是“治病救人”,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并追責,通過這種方式提高相關責任人的歸零處理能力及質量意識,從而提高整個單位的質量管理水平[3]。
本文通過對GJB9001C-2017《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的貫徹研究,改變以“依據標準編制管理文件”的方式,堅持以業(yè)務為源頭,以提升過程管理能力及質量管理水平為目的,總結提煉了標準的貫徹要求及方法,依個人理解提出了全面管理下的實踐研究思路,以確保質量管理體系的充分性、適宜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