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濤
什么是“以小見大”呢?“以小見大”就是以小題材表現大主題。“小題材”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個細節,可以是整體中的一個小部分,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品、一只小動物、一棵小植物,還可以是一個小人物;“大主題” 可以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也可以是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種道德和一份情感。所謂“以小見大”,就是能從日常生活的細小之事、微小之物中挖掘出其不尋常的內涵,或揭示事物的本質,或蘊含深刻的哲理,或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或表現一定的社會意義。
巴爾扎克曾說過,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從小事、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等“小題材”著筆,往往能寫出“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揭示出“大主題”的好文章,“一滴水里見陽光”說的就是這個理。那么,在寫作過程中應如何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呢?
“以小”為了“見大”。“小”既是具體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是文章的主題?!耙孕∫姶蟆本褪且詡€別反映一般,以一些微小、具體的事物來反映一個重大的主題。其特征是從細小的形象和故事里,挖掘出具有深邃雋永的意義,發揮思想教育的作用,反映一個重大的主題。生活中很少發生轟轟烈烈的大事,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多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但我們卻能從這些平凡的小事中發掘亮點,悟出哲理,揭示主題。將“以小見大”引入寫人技巧之中,有助于我們從凡人小事中發現人物的“亮點”,把人物寫得有血有肉,使感情表達得細膩感人,從而揭示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主題,使主題得以深化。
例如:魯迅的小說《一件小事》一文中,描寫的是“魯迅外出搭乘人力車,人力車夫在本不用負責的情況下攙扶起被撞倒的老婦人,并將其送至警署”這么一件小事。這篇文章在選材上十分簡單,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從這么一件小事中卻折射出一個“下等人”高尚的人格力量,震撼了讀者的心靈。作者只描寫了一位人力車夫的故事,卻能將其延伸到整個下層人民甚至整個社會,這種藝術處理以“一點”觀“全面”,給作者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力。
重視細節描寫,于細微處見精神。細節描寫就是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等某一方面的細微之處進行具體生動、細致逼真地描繪。細節雖小,作用卻很大。它既可以刻畫人物性格,又可以深化作品主題。細節描寫能把人物描繪得惟妙惟肖,突出人物性格,有以小見大的作用。然而,真實的、富有特征的細節描寫,需來自作者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深刻的分析和獨立的思考。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文中,寫了父親給“我”買橘子這件事:“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年邁的父親給青年力壯的兒子買橘子,那個努力翻越月臺的背影,凸顯了深深的父愛,深深地感動著“我”。
細節描寫是一種“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細節的分量雖輕,容量卻大,我們選擇細節的時候要從細微處著手,從大處著眼,從小中見大,讓小的細節反映人的思想狀況、社會風貌。
例如: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一文中,寫孔乙己第一次出場,在買酒時他“排出九文大錢”,這一細節表現出孔乙己作為底層文人講面子、好顯擺、窮酸迂腐的個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人的迫害。魯迅的小說《祝福》一文中,幾次寫到魯四老爺“皺一皺眉”,這種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紳士厭惡寡婦、維護舊禮教的反動立場和丑惡靈魂。
很明顯,以上兩個細節描寫都很大程度上刻畫了人物形象,被稱為妙來之筆??梢姡毠澝鑼懕仨毞糯笕宋镄蜗?。
在眾多材料中,應選取最具代表性、最能體現主題的事例。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征是通過一件件具體的事例反映出來的,所以寫人時一定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品質的典型事例下筆,才能使人物活靈活現。典型事例能突出人物性格,體現主題。如果沒有典型,文章就平淡無奇,主題就很淺顯。塑造典型的目的是說明一種事理,所以在塑造典型時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不能無中生有。寫作時既要放開眼量,提升主題的高度,還要合理想象、聯想,提升材料的層次。
例如:作家魏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就從最初采訪得來的100 多個生動事例中,選出20 多個事例來寫。后來,作者發現這些事例中有的“味淡”,有的雷同,有的中心不明確,便將之精簡為5 個事例。最終寫成本文時,作者僅用了3 個典型事例:松骨峰戰斗、火海中救童、防空洞談心。這3 個事例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志愿軍戰士的優秀品質,起到“以少勝多”“以一當十”的作用。如此充分的表現力,自然使文章的中心更為突出,使讀者的心靈更受感動。
郁達夫曾說過:“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蓖瑢W們要學會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從身邊人、身邊景、身邊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