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浙江海鹽 314300
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消防安全管理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與方法,切實優化消防安全管理總體成效,成為業內廣泛關注的焦點課題之一。
受消防體制改革因素影響,原消防隊伍中大量專業技術人員轉業復員,消防救援機構面臨著技術力量薄弱的客觀情況。消防行業經過改制后,高級工程師職稱在職人員少之又少,難以保障性消防救援機構技術性人員的儲備力量與需求得到滿足。除此以外,當前消防部門留存技術人員對晉升技術職稱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偏低,對各種考核以及職稱論文態度不夠積極,無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導致受技術層面因素影響而出現執法過錯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已成為政府部門必須深入思考的一項課題[1]。
在現代城市經濟發展環境下,各類火災隱患問題極為突出,盡管城市社會群體在消防安全知識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與掌握,但縱觀當前消防安全管理形勢,普遍存在著消防安全知識宣教不到位,社會層面的消防安全氛圍未能有效形成等共性問題。由于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識,在火災等緊急狀況下,無法進行科學應對,難以將既有消防安全知識用于消防安全實踐。同時,由于消防安全知識宣傳不到位,導致社會各單位消防安全主體責任不明確,必然會為消防安全管理埋下諸多隱患。
沒有健全的消防管理機制,對于消防安全管理的具體工作內容沒有明確,對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也沒有規定,消防管理制度尚不明確。有些單位設有明確的消防管理規章制度,但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其中的內容沒有實際操作的意義,對于安全管理工作沒有任何的實質性幫助,降低了消防安全管理的效率。部分單位不能定期組織相關的消防安全教育知識培訓,也沒有定期安排火災逃生演練,對于消防器材不能及時進行維護,導致隱患較多,影響消防安全水平[2]。
首先,需要對當前行業內所實施的消防技術評定規則進行改進與優化;其次,可將注冊消防工程師資格獲取作為消防救援機構工程師資格認定的基本條件。目前,河南省等多個省市地區已經明確規定以及注冊消防工程師可直接考核認定高級工程師,通過此種方式降低消防隊伍高級工程師考核難度,提高技術隊伍專業力量與水平;再次,可將技術職稱晉升納入單位考核范疇當中,鼓勵消防技術人員積極參與職稱晉升,對晉升空間以及技術崗位進行放寬處理,并通過與薪資報酬相掛鉤的方式,提高技術隊伍的專業力量;最后,還可公開面向社會進行消防工程師招聘,以鞏固隊伍專業力量與水平。以委托的方式積極培育消防技術服務機構以及消防工程師進行消防執法以及宣傳等一系列活動,發揮社會力量補充消防技術儲備隊伍。
面向社會積極普及消防安全知識,是新時期構建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新模式的必由之路。要高度重視消防法律與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普及的重大意義,引導全社會強化消防安全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主動落實消防安全責任。要強化消防安全應急救援技能,全面掌握火災狀況下的滅火救援、救生逃生能力,并定期組織應急演練,對真實環境下的消防安全應急狀態進行仿真模擬,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導致的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應拓寬消防安全宣教領域,豐富宣教載體,創新宣教手段,使消防安全理念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要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必須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機制。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負責,應當加大對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視。要樹立“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指導方針,明確消防責任制。企業主要負責人為消防工作全面負責,各級部門逐級落實消防安全工作內容。消防管理人員履行相應的消防安全管理。管理人員現需要掌握實際消防安全情況,并根據實際狀況制定相應的工作統籌,安排具體的工作內容,合理分配工作經費,提供相應的組織保障。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組建消防隊,并實施演練。消防安全管理人員需要組織人員定期檢查消防器材,指導消防安全操作規程,監督發現火災隱患,及時組織整改方案。管理人員應主動填寫公安消防機構發放的相關文書、消防器材的檢查保養記錄,以及火災隱患的整改記錄等,全面建設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
對我國而言,當前消防工作管理模式還體現出了單一性的特點,監督時效難以得到可靠保障,因此在消防監督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中,可以通過構建多元化模式的方式,在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促進消防監督工作體系的進步。如政府部門以及相關機構可以通過鼓勵群眾加入消防監督志愿者隊伍的方式,及時發現并舉報社區內存在的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行為,盡可能確保社會消防安全。同時,相關部門應當通力協作,形成一套綜合且系統的監督網絡體系,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將消防監督管理責任落實至基層,督促基層人員對轄區消防安全隱患進行充分排查,將消防監督的工作職能充分調動與發揮出來。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消防安全管理實踐中依舊存在諸多方面的薄弱環節與不足之處,阻礙著消防安全管理成效的優化提升。因此,有關人員應該從消防安全管理的客觀實際需求出發,充分遵循消防安全監督基本原理與規律,創新消防監督管理模式,強化消防安全管理過程控制,為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系數奠定基礎,為保障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穩定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