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縣重點項目服務中心 山東菏澤 274600
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同時也對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PPP 項目融資模式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融資模式之一。由于其資金需求相對較高,且工程項目較為復雜,對此,需要在應用PPP 項目融資模式的過程中,結合各項風險因素,對相關風險管理措施進行合理的應用。
PPP 模式是政府與社會資本在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建設中投資合作的一種模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在政府擬建公共服務性基礎設施時,由社會資本介入來承擔融資、施工、建設、運營項目全周期工作,政府可以通過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或分期付費的方式購買服務,社會資本可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從而實現社會公眾福利。
PPP 項目具有程序復雜、周期長、規模大等特點,與傳統項目建設相比,最顯著的區別是政府不再負責項目融資,其建設資金需由社會資本方融資,政府在運營期內逐年支付相應費用。對于投資規模較大的PPP 項目社會資本方需解決較大的融資金額,銀行的融資審核條件也較為嚴格,所投資本短期內很難收回,可能造成社會資本方的資產負債率偏高,財務風險加劇,對于其長期發展產生影響。
受到PPP 項目自身特點的影響,政治因素往往更容易成為此類項目的風險因素之一,而在PPP 項目融資過程中,主要的政治風險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家法律發生變更引發風險問題,主要是由于國家在某個時間段針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調整和完善,而這種調整變化就可能會對PPP 項目的成本投入以及經濟效益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是國家政策缺乏穩定性,即在國家對相關政策進行頒布和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不連續性和不穩定性的情況,而這也會為PPP 項目的順利實施帶來一定的風險問題。
對于PPP 項目而言,其市場風險主要包括價格風險、需求風險以及市場競爭風險,而這些風險的產生會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效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不良競爭、物資需求變化以及施工材料價格波動,都會對PPP 項目的有效落實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是影響PPP 項目的順利開展,從而為各參與主體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在對PPP 項目進行融資管理的過程中,技術風險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該項風險主要取決于項目實施過程中技術應用是否科學合理,具體可以將這種風險分為三種,即技術實用性風險、技術可靠性風險以及技術穩定性風險。而不管是在項目建設期間,還是在其運行管理期間,都需要做好技術風險的防控工作。
這種風險問題主要由通貨膨脹風險以及銀行利率風險組成。其中前者主要是在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情況下,產生的風險問題,在調控之下,可能會使PPP 項目出現融資成本提升的情況,包括人力成本、設備成本以及材料成本的上升等等,這會在增加項目成本投入的同時,降低項目的經濟收益。后者主要是因為銀行貸款利率發生改變,進而產生的投資風險及收益風險。
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通過雙方精誠合作的方式對項目的建設與運營進行全方位保證,讓項目的效能得到充分發揮。對于項目本身來說,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勢必大大降低項目投融資風險,同時也提升了社會資金使用率。項目公司在其中需充分發揮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的紐帶作用,提升PPP 項目經營的技術可行性,通過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風險上可控等方面來實現對資金投入與成本開支的控制,從而實現對盈利模式的創新,使得項目各成本管控與盈利創收環節設計更具合理性。使項目通過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吸引到更多社會資金,從而依靠項目本身的資產以及收入便可以解決資金問題。此時,各資本方也愿意投資,金融機構方面也愿意提供融資服務,從而創建起良性的盈利模式。
社會資本方的優劣將極大影響到項目公司對PPP 項目的正常投資建設與運營管理。對于項目而言,優質的社會資本方不單純是解決了項目資金來源問題,更能全面提升項目公司的管控能力,規避各項潛在風險,提升項目效益。首先,政府在進行社會資本引進時,可由政府牽頭與社會經驗方一道共同組成專家組,并以專家組的身份加入社會資本的甄選中來,通過對社會資本的引入規則進行制定與預審,甄別出資本雄厚、自有資金充足、籌融資能力強、內控管理優秀及投資經驗豐富的優質社會資本方,將其引入對項目進行投資,并以借助其各項優勢提升項目的盈利與抗風險能力。同時政府可以承諾提高其收益率等形式鼓勵社會資本方利用自有資金加大對項目公司的股權投入,從而降低項目的融資成本,使得項目公司的資本結構更加合理,增加項目的預期收益[3]。
目前來看,PPP 項目的債務融資多以銀行貸款為主,整體來說融資渠道較為單一,且多數銀行的貸款期限為10 年以內,而PPP項目的運營回收期在20 年左右,存在較為突出的貸款期間與項目運營回收期錯配問題。使得項目在運轉過程中承載著較大的風險,如若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會影響到項目的整體融資進展,同時也不利于對項目資金成本進行有效控制。首先,可以嘗試運用私募基金、股票、債權以及其他金融工具進行融資,同時,還可以引進保險基金、設備基金以及養老基金等方式,以上方式對于銀行貸款來說,具有貸款周期長、融資成本低等優勢,通過將這些方式相結合,使得融資渠道更加多樣化,同時也使得投融資風險得到了有效分散,在融資成本降低的同時,不會因為一種融資渠道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而導致了整個項目的進展受到嚴重影響;其次,在提升融資征信方面,在融資過程中,往往以項目公司作為融資主體,因其自身缺乏歷史經營業績,很難獲得高級別的信用評級,此時,想要順利獲得優質低成本的中長期融資工具,還需要項目公司的股東方以及項目利益第三方或者商業機構來為PPP 項目提供增信支持。同時還可以讓地方人大常委會出具與之相關的“人大決議書”,將項目列入長期財政預算中,通過政府各項背書,來提升項目的社會影響力以及信譽程度[4]。
政府部門在PPP 項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該起到帶頭作用,要始終堅持守信原則,向社會資本方作出嚴正承諾,保證認真履行PPP 項目合同,不得以政府領導換屆等理由違約,一旦違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以及經濟責任。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由政府來對承諾進行改變時,應該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地方政府還應充分意識到自身形象與責任,完善項目的賠償以及投訴機制,對那些因為政府違約而導致社會資本財產權受到損害的事件進行妥善處理,并且將政府履約以及守信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評價體系中,從而建立起完善的政府失信記錄,通過失信責任追究的方式來對倒查機制進行完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升對失信行為的懲治力度。政府還應通過運用內部監督與社會監督的方式來建立起完善的監督體制,要以公開、坦誠的態度面對全社會的監督以及投訴,對自身的監督管理模式進行完善。最后,還應該打消社會資本對政府失信的焦慮以及擔憂,可以通過全面展示PPP 項目進展信息的方式來接受社會監督,這樣也勢必可以有效提升社會資本參與PPP 項目的積極性[5]。
綜上所述,在對PPP 項目進行投融資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進行考慮,這也使得融資過程變得更加困難,需要克服多個難點。項目公司應該結合PPP 項目的特點與實際規模來對不同方面的風險進行考慮,可以通過嘗試從提升項目自身盈利能力、擴展融資渠道、加強地方政府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入手,從而降低潛在的項目融資風險。同時,項目公司方面還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融資管理水平,對項目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從而促進我國PPP 項目投融資模式的不斷創新以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