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 李 斌 李思宇
(沈陽大學,沈陽 110044)
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所有工作的開展與能力的展現,其根基在基層黨組織。因此,提高基層黨建質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不僅可以筑牢黨的領導基礎,而且有利于調動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宣傳黨的理論政策、聯系群眾、服務人民、促進發展、引領基層治理等方面的作用。
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政府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定位于為深化改革推進發展服務,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各項職能,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中的引領作用,致力于不斷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實踐中創新發展。從農村村鎮到城市社區,從政府機關到事業單位,從國有企業到民企私企,以及其他各種社會組織等,立足新發展階段、探索新的思路、利用新的技術、打造新的模式,使基層黨組織建設有了新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基層“黨建+”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產生了良好反響。同時,基層黨組織建設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難題和困境。
部分基層黨組織開展政治學習流于形式,就是讀讀會議、講話的文件,記筆記、寫總結,形式大于內容,對黨的政策、主張的理解不夠深入,動腦思考少,聯系實際分析欠缺,結合本單位、本人的實際落實踐行不足。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變化,涌現出一些新的社會組織,但是黨組織未能全面覆蓋這些新的社會組織,影響了黨的政治領導功能的發揮。一些基層黨組織凝心聚力能力不足,政治功能弱化。
部分基層黨組織簡單化解讀黨的服務功能,認為服務就是學雷鋒做好事,沒有深入群眾實際了解他們的真實需要和困難,沒有將服務于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納入工作實際,沒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地為群眾生產生活排憂解難,往往是“一陣風”“運動式”“簡單化”地開展一些活動,缺少常態化的服務機制和差異化的服務內容,缺少對服務的后續管理和監督,包括對服務效用的分析。
例如,一些城市社區需要先梳理黨組織的領導體制,特別是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中從農村到城市的新建社區。原來的以村為單位的基層黨組織與新建社區的基層黨組織之間存在權力交叉重復,未能及時理順整合相互關系,出現各成一體、各自為政,或者互相推諉、黨組織工作出現“缺位”的現象。有的基層黨組織,尤其是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經費緊張,無法滿足黨組織建設的資金要求、空間要求、載體媒介要求等,影響了黨組織開展組織活動的有效性。
一些黨的基層組織更多關注黨的建設自身,服務發展的功能理解不透徹,黨建工作與服務發展脫節。在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上走在前面,但在落實黨的任務、促進發展上卻不足。比如,一些企事業單位中,基層黨建工作以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主,較少將黨建工作融入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規劃、實際業務,職工也感覺不到黨建工作與自己有切身利益的關系。在農村,有的黨組織發展意識薄弱、發展能力不足,對改革創新沒什么想法,對帶動農民脫貧致富鞏固全面小康成果的動力不足、能力有限。在城市,有的社區基層黨組織還未能有效地激發社區群眾關注發展、積極投身社會建設、共創和諧美好生活的熱情。
首先,明確職責使命,提高投身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層黨組織本身要牢記黨的基層戰斗堡壘使命,切實履行職責,以提高黨建質量為目標導向推進基層建設,筑牢黨的執政基石。同時,增強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覺悟,妥善處理二者的關系,既要在政策宣傳、民心凝聚上下功夫,也要在服務基層發展和治理上做文章,注重從整體性出發開展工作。
其次,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統籌協調城鄉之間、不同企事業單位之間、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交流合作,不斷探索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內在規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一是將政治性放在基層黨建的首位。黨的基層組織首先是政治組織,政治性是最突出的屬性。首先,要擔負起政治責任,宣傳、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教育管理黨員,組織宣傳群眾,使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能夠為黨員群眾所掌握,并化為群眾行動的指引。其次,按照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要求,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服務的方式方法,改進服務條件,延展服務內容,打造新的服務模式,暢通服務渠道,用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服務黨員群眾的生產生活。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需要探尋內在規律。既要有外在的剛性法律法規等規章制度的強化作為外部約束,也要有內在的認同、信仰、歸屬作為內生動力。二者相互配合,才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提高基層黨建質量。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建立健全黨的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各項體制機制,扎緊制度的籠子,相繼修訂和出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為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作為基層黨組織,要嚴格按照黨中央的規定,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細化基層治黨管黨的紀律、法規,做好外部保障。同時,健全黨內的教育培養機制,從思想上堅定黨員的共產主義信仰,增強認同感、歸屬感。完善組織激勵機制,黨員在發揮先鋒堡壘作用取得良好成效時要及時鼓勵,強化黨員、干部對組織的認同感和成就感,不斷提高其對黨的忠誠度,并推動其更加積極地投身黨和國家的建設發展中。
首先,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干部隊伍建設。公開考核選拔基層干部隊伍,因時因地提高干部的入職標準,對干部隊伍的政治素養、工作能力、個人品質等進行過程性考核,并加強入職后的管理監督,切實為基層黨組織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同時,通過輪訓、崗位互換等方式加強干部隊伍的交流,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能力和素養。其次,堅持和完善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和高校畢業生到基層黨組織任職的工作,完善大學生村官、駐村第一書記等隊伍建設,為基層黨組織建設輸入新鮮血液,帶來創新活力。
其次,加強基層黨員隊伍建設。利用網絡時代信息溝通便捷的有利時機,通過國家網絡教育平臺、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基層黨組織的網站、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開展黨務工作,不斷擴充黨的基層隊伍,嚴把發展黨員的質量關,使黨員教育常態化,加強黨員的日常管理,為開展日常黨務工作、服務社會發展等提供力量支撐。
基層黨組織在開展工作時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打破原有的各自為政管理模式,優化整合本單位和區域內其他基層黨組織的各種要素資源,推動實現資源共建共享,更好地為提高基層黨建質量提供保障。同類型基層黨組織之間要共建共享黨建工作服務平臺,打破原來的封閉管理模式,優化整合現有的信息資源、組織資源、活動陣地、制度管理等要素資源,協調合作,優勢互補。不同類型的基層黨組織可以根據實際特點,探索跨類型共建共享基層黨組織的合作形式,如建立“城市社區與村鎮基層黨組織聯建”“村鎮基層黨組織與國有企業聯建”“國有企業與事業單位聯建”等聯建制度。通過考察學習、交流研討、組織培訓等方式,推進區域內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資源橫向延展、縱向深入,提升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范圍,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