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忠
三門核電有限公司 浙江臺州 317112
有效的維修活動對核電廠的安全運行十分重要,它不僅保證所有承擔安全功能的核電廠構筑物、系統和部件能按設計意圖和假設保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而且保證在運行開始以后,核電廠的安全狀態不會受到有害的影響[1]。質量驗證是確定物項、或服務的質量是否滿足規定要求的活動[2]。為保證維修物項的質量,核電廠營運單位有必要建立維修質量驗證(簡稱“維修QC”)體系,對工藝復雜,失效后果嚴重的維修活動進行監督。
(1)QC組織機構。維修QC組織機構設置在設備管理部門,由其負責管理和實施。組織機構由一個QC經理和若干QC專業組組成。QC專業組分為機械、電氣、儀控、服務、土建、防腐、通訊、役檢。各專業QC組負責見證本專業QC點。
(2)QC管理流程的建立。為了保證維修QC工作有效開展,核電站在維修質量控制、QC人員培訓及授權、QC組織機構、質量計劃選點導則等方面制定了管理程序和工作導則。
根據設備的分級、維修活動的復雜程度以及維修活動所帶來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類控制。設備可靠性分級為SPV、CC1、CC2、NC類設備上的中等以上維修活動,需要制定專用的質量控制計劃對所使用的工作文件及工作過程進行控制和驗證。
維修QC管理存在以下弱項:①未全部識別SPV、CC級設備的關鍵重要工序。②未建立維修活動分級與QC選點關聯,可能導致未識別出SPV、CC級設備的關鍵重要維修活動,導致QC實施不到位。③質量監督重點不突出,質量計劃選點中包含較多的文件審查類工序。
結合內外部設備維修質量相關案例的分析,維修QC未識別關鍵、重要設備的關鍵工序是比較普遍及突出的問題。例如某核電廠汽輪機大修期間未按檢修規程要求拉伸汽輪機低發對輪螺栓且QC未對此關鍵工序選點見證,大修后機組滿功率時發生了汽輪機6、7瓦振動高問題。
通過對維修部門實施質保監查和監督發現問題的匯總分析,維修質量控制問題主要有維修活動未按要求編制質量計劃進行質量控制、質量計劃設點不滿足程序要求、質量計劃實施記錄不滿足要求、質量計劃實施記錄問題、QC人員授權問題。
其中未按要求編制質量計劃在所有QC管理問題中占比達30%。目前內部管理程序要求,SPV/CC/NC級設備中等以上維修活動編制質量計劃對維修過程進行質量控制。但程序中未對“中等以上維修活動”進行定義或予以詳細說明,缺少對維修分級的詳細定義。這樣可能導致工單準備人對“中等以上維修活動”的理解各有不同,產生漏編制質量計劃的問題。
維修QC實施以來,其中開工條件確認設點428個,質量計劃關閉設點455個,占比分別為19%,20%。質量計劃關閉、開工條件確認相關QC點占比達39%。質量監督重點不突出,質量計劃未突出技術性工序,設置了較多的文件審查類工序。
結合設備可靠性級別、維修分級進行QC選點。對SPV、CC1級、CC2級設備的中等以上維修活動設點控制,確保重大關鍵設備維修質量。為了達到此目的,需進一步完善QC選點細則,確保影響設備可靠性的維修活動關鍵工序設置了“W”、“H”點進行控制。同時還要建立設備分級、維修活動分級與質量計劃的關系。
質量計劃選點要求考慮以下因素:①出現質量問題后不能進行復檢,或復檢非常困難的工序。②出現的質量問題不能通過返工加以糾正或返工風險、成本高甚至不可接受的工序。③工藝技術標準的關鍵環節、設備檢修的關鍵/重要質量特性,如測量設備零部件的裝配間隙,轉動機械對輪中心的最終檢查等工序。
(1)質量計劃設點與設備可靠性關聯分析。根據核電站設備的特點,將設備分為高關鍵設備(SPV、CC1)、關鍵設備(CC2)、非關鍵設備(NC)和故障檢修(RTF)設備,共四個等級,各等級的功能重要度依次降低。SPV、CC級設備故障會引起機組降功率或停堆。維修QC管理可以提升SPV、CC級設備維修質量,提高系統和設備的可靠性。
(2)建立QC設點與維修分級、設備分級的關聯[3]。按維修工作的復雜性,以及它可能對電站的安全、生產和系統設備可靠性造成的影響程度,可將維修工作分為四個等級:關鍵維修、重要維修、一般維修、簡單維修。基于設備的可靠性分級和維修分級,對于SPV/CC1/CC2/NC類設備關鍵或重要維修活動需要編制質量計劃;對于SPV/CC1/CC2/NC類設備一般或簡單維修活動不需要編制質量計劃;對于故障檢修(RTF)設備所有維修活動均不需要編制質量計劃。
為了集中資源,突出質量控制監督重點。質量計劃編制時應突出技術性的關鍵工序,如關鍵重要設備的安裝、檢查、調整、修理等過程,工作包準備人根據維修規程和技術方案等技術文件,確定關鍵質量工序并寫入質量計劃。
維修QC是保障設備維修質量,協助提升設備可靠性的重要途徑。核電站維修QC管理體系的運行和實施,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分析電站內部和同行電站QC管理現狀,對QC管理存在的待改進方面進行了探討,從識別維修活動關鍵工序、建立維修QC設點與設備可靠性、維修分級關聯等方面提出了建議的QC管理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