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吉林省長春市水務集團第三凈水廠 吉林長春 130000
近年來,我國水資源污染嚴重,在水污染治理的過程中,水質檢測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其檢測的準確性與穩定性將會直接影響水質檢測的結果。因此,有必要對提高水質檢測準確性與穩定性的方法進行研究,這對于提高我國水質檢測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公共衛生領域,水質檢測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根據水源類型、水質檢測標準和水質檢測方案的不同,水源樣品的采集過程和儲存要求也存在差異。檢測城市工業廢水時,首先要確定廢水排放口的位置。檢測生活用水時,需要提前確定管網水和出廠水的位置。在上述檢測過程中,如果不能保證取水口的有效統一和采樣點的均勻代表性布置,后續水樣檢測會出現誤差[1]。
在成分復雜的水質檢測中,水樣保存和檢測過程中干擾物質的存在對水樣檢測結果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影響很大。重鉻酸鉀法檢測生物需氧量時,氯的存在會消耗重鉻酸鉀的量,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但在紫外消毒后的出水糞大腸菌群檢測中,由于紫外消毒能力不持久,在長期保存過程中,由于水中懸浮物、消毒劑量不足等因素,容易出現電暈現象。
不確定因素是水質檢測中產生不確定誤差的原因,也可稱為偶然因素,在產生條件和影響條件方面具有突出的隨機性。在水質檢測中,檢測方操作過程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對最終水質檢測結果的合理性和準確性有很大的不利影響。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即使檢測人員嚴格按照正確的方法操作,并與外部環境條件保持一致,水質檢測結果仍會存在不確定性誤差。導致水質檢測不確定誤差的主要因素有儀器誤差、標準物質等。
一般情況下,水質檢測要經過多次檢測才能完成,水源需要多次采樣。因此,有必要合理設計水質采樣頻率。頻率過高容易污染水體,破壞水體結構,頻率過低也會導致水質檢測工作無法發揮其真正的功能和價值[2]。
在水質檢測中,主要指標是生物、物理和化學指標,包括總大腸菌群、細菌總數、耐熱大腸菌群、大腸桿菌、化學需氧量、臭味、濁度、色度和余氯。有不同的檢測方法和檢測原理,通常基于物理檢測和化學檢測。這兩種方法中,主要的方法有氣象色譜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電化學法和化學法,比較常見的檢測方法是化學法。化學方法在實際檢測中的應用有著廣泛的應用,并顯示出檢測速度更快的優勢。對檢驗人員要求相對寬松,操作流程簡單,適用性強。應用于水質檢測,可以有效解決水質檢測的相關問題,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3]。
設置檢驗點不僅是保證水質檢驗結果正確性的關鍵環節,也是首要環節。為了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充分發揮水質檢測工作的內在價值,需要加強管理和控制,設置合適的水質檢測點,科學設置水質檢測點,對不同種類的水源進行檢測。檢測不同種類水源時,工作人員應分析水源種類,根據水源特點設置不同的檢測點,進行水質檢測,確保水質檢測結果的正確性。比如在地下水檢測中,由于污水容易滲透形成海量污染,檢測點應設置在水流的垂直方向,同時在平行水流方向設置檢測點進行水質檢測,避免檢測不徹底,防止污染向兩個不同方向擴散,通過獲得正確的水質檢測結果來控制水污染。在含水層、滲井和滲坑的水質檢測工作中,應考慮水源的特性。由于含水層、滲井、滲坑位置滲透率較小,設置水源檢查點時應考慮距離,最好保證距離較近,加強水質檢查結果的正確性。一般來說,在設置水質檢測點時,要充分考慮許多因素,包括污染物的擴散程度、污染物的分布、水源的種類等。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考慮當地地下水開采等相關現場環境和相關條件,做好水質檢驗工作方案制定,確保合理設置水質檢驗點,提高水質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全面落實水質檢驗工作。
水質定期采樣檢測是保證水質檢測結果正確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水質檢測中,為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的正確性,應考慮采樣頻率和采樣時間的影響,合理設置采樣頻率,在合適的采樣時間進行水質采樣檢測,加強采樣頻率的規律性。相關工作人員應定期開展水質采樣工作,確保水質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在定期的水源采樣工作中,可以將水源采樣和測量分為不同的時段,包括旱季和雨季,使采樣和測量工作更有針對性。根據當地實際環境和條件,包括季節和降雨量,有針對性地進行水質采樣和水質測量,并定期設置采樣頻率,確保水質采樣和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特別是在一些特殊區域,需要強調采樣頻率的定期設置。比如可以修建長期檢測點,對特殊區域的水質進行采樣測量,確保該區域的水質檢測活動每個月、每個季度都要完成。通過定期采樣,應考慮枯水期和豐水期的具體水質情況,分別進行水質采樣和水質測量活動。對于一般的水質檢測點,在考慮采樣頻率時,通常一個采樣周期采樣一次就足以滿足水質檢測的要求。按照區域劃分,保證普通區域特殊區域的水質采樣檢測工作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和環境條件,定期進行水質采樣測量。在檢測飲用水水質時,為了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保障飲用水水質安全,在一個采樣周期內,相關人員應考慮完成兩次水質采樣和水質檢測,中間間隔10天左右,以全面提高水質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一支專業的水質檢測人才隊伍是保證水質檢測結果正確性的關鍵。在組織開展水質檢測的過程中,需要全體檢測人員和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水質檢測任務。從水質采樣、設置、監測點入手,可以實現專業人才的全面覆蓋,加強水質檢測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檢測隊伍人員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提高水質檢測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這類水質檢測人才隊伍的指標直接影響水質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水質監測部門需要加強對現有水質檢測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定期組織開展水質檢測相關知識的培訓活動,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加入水質監測部門,組織開展水質檢測人員責任意識和專業知識培訓。將理論知識與案例分享相結合,可以加強水質檢查員的專業技能,使檢查員樹立責任意識,不斷完善自我,定期組織人員建設考核活動,優化人員培訓結果,督促相關人員發揮自身職能和價值,提高水質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和水質檢查的綜合水平。
標準差在水質保持和處理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可以選擇最大操作濃度標準的10.00%作為最合適的相對標準差,超過這個相對標準差的樣品可以隨機選擇平行檢測,也可以選擇不同批次的樣品進行雙份樣品的平行檢測。如果平行檢測結果的相對偏差沒有超過規定的最大允許參數范圍,則表明水質檢測階段的誤差在規定的要求范圍內。相反,表明水質檢測階段誤差較大,應優化安全性更高的解決方案。
在水質處理過程中,試劑盒只會在特定的環境中發生化學反應。根據反應產物+反應現象,可以得到水質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不能滿足處理過程中水質檢測的要求。因此,檢測技術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試劑盒檢測的藥物,避免化學反應偏差對水質檢測結果準確性的不利影響。在水質氨氮檢測過程中,無氮環境的溫度在(22.5±2.5)℃,因此檢測技術人員應選擇儲存在黑暗低溫環境中的二次處理氨水進行檢測,避免環節偏差。
水質檢驗方案實施過程中,檢驗技術人員應對儀器設備進行校準。本質上,基于儀器設備的水質檢測方法是一種比較法,只有在存在標準物質和對照物質的情況下,才能同時保證測量結果的精度和準確度。因此,檢測技術人員應在水質檢測前通過測量水樣來測量標準物質,并根據標準物質的測量結果來校準檢測儀器。針對檢測儀器檢測到的標準物質與保證值的差異,找出干擾因素并逐一解決,確保儀器設備符合水質檢測項目要求。同時,檢測技術人員要注意檢測儀器設備的清洗處理,避免儀器中殘留污染物導致檢測結果準確性降低的問題[4]。
在有標準物質存在的情況下,檢測技術人員可以利用儀器對標準物質進行科學檢測,從而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綜合評價的準確性。在沒有標準物質的情況下,測試技術人員可以選擇標準加入和回收率的測試方法,以準確確定測試結果。同時,積極了解水質檢測誤差空白試驗相關的操作、數值和步驟,對分析后得到的結果進行科學處理,避免系統誤差擴大。
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是保證水質檢測質量的基礎。我國參與水質檢測的工作人員提高了數據分析處理能力,通過數據分析有效提高了水質檢測的準確性,可以使水質檢測數據與真實水質數據保持一致。分析整理水質檢測數據時,最重要的是做好數據的審核、復核和整理工作。①從數據審核的角度來看,在數據審核之前,需要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包括含磷物質、含氮物質、有害金屬物質和pH值等的分類,然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和記錄。在計算過程中,需要按照采集數據的順序記錄數據,避免數據混淆,保證數據計算和記錄的準確性。②從數據審核的角度來看,需要將計算數據提交相關部門審核,審核內容主要是根據水質檢驗的計算數據判斷水質,并做好相關記錄。③從整理的角度來看,整理主要是對審核后的水質數據進行整理,其主要目的是方便后續工作人員的查詢和管理,從而提高水質檢測管理的管控能力。
誤差是指水質檢測的數據結果與實際水質數據存在一定差距。在水質檢測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數據誤差,但水質檢測數據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通過誤差分析和處理,可以恢復真實的水質數據,從而減少誤差對水質檢測結果的影響,提高水質檢測的準確性。因此,做好誤差分析和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做好誤差分析和處理,必須保證水質檢驗儀器設備的正常穩定運行。相關工作人員應定期維護和保養儀器設備。儀器設備使用完畢后,對設備進行清理,并做好相關記錄。如果使用玻璃儀器設備,不僅要徹底清洗設備,還要進行詳細的計量校正,確保儀器設備的正常使用。
水質檢測是一項對檢測設備依賴性很強的工作。大多數檢測數據只能在高針對性檢測設備的幫助下進行。檢測設備能否正常穩定運行,將直接影響檢測結果。同時,先進的檢測設備在水質檢測精度和合理性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不僅可以縮短檢測流程,提高檢測效率,還可以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并可以實現對各種物質的檢測,對提高我國水質檢測質量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積極引進先進的檢測設備非常重要[5]。
綜上所述,水質檢測結果的正確性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產生活。為了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證我國自然資源的健康和諧,人們在水質檢測中必須嚴格控制水質,以保證水質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充分發揮水質檢測的重要價值,對社會和環境形成積極影響,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水質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從而保障水質安全,為人們提供安全可靠的水資源,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