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煜嫻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江西南昌 330029
經濟社會發展中,共享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市場交易額增幅提升,且市場主體的參與多,在擴大社會就業和促進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已經成為新時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但是在其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給傳統的經濟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增加了市場監管的難度,原有的經濟和稅收征收管理難以適應新的經濟發展需求。因此,在互聯網和共享經濟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要重視加強對共享經濟稅收的管理,促進其健康發展。
所謂的共享經濟,簡單講主要是為了提升社會資源的利用率,將閑置的資源共享給他人,在此過程中獲取相應的利潤,從而實現雙方互利發展。在物聯網技術、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人們獲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的途徑越來越便捷,促進了交易雙方信息的對稱性,也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成本,為共享經濟交易提供了基礎支持[1]。共享經濟發展中,借助大數據等技術,搭建供應方和需求方的對接平臺,對雙方的資源和需求進行匹配,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在運作中共享平臺收取一定的中介服務費用。在這種模式下,交易雙方都從共享經濟平臺獲取了收益,從稅法角度看這種收益,獲取增值的企業或個人,是納稅義務人,具有納稅的義務。
共享經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是否對其進行征稅,如何做好稅收管理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共享經濟征稅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統計,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萬億元,在未來發展中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共享經濟已經達到與傳統經濟發展匹敵的規模,共享經濟稅收監控的空白,會帶來大量稅收的流失問題,重視做好征稅工作,能有效遏制稅收的流失。
共享經濟快速發展中,也存在信用體系建設滯后、勞資糾紛及不公平競爭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加強對其監管,促進其健康發展。稅收是政府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能管控勞資、信用缺失等問題,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確保共享經濟有序發展[2]。
與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相比,共享經濟具有虛擬性、隱匿性等特點,給稅收征管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共享經濟運作模式下,需求方和供應方通過平臺連接,共享平臺與供應方因取得了應稅收入,需要承擔納稅義務。在稅負管理中,發票控稅是常見的方式,對發票流、貨物流和資金流的真實性進行甄別,但是實際操作中這種方式不能適應于共享經濟。互聯網和移動支付方式的發展,共享經濟下,收支渠道不斷增多,僅僅將銀行轉賬作為資金流向判斷與實際商品和服務交易不相符合[3]。同時,第三方支付數據不斷增多,稅務機關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涉稅疑點的手段不足,資金流核實的難度較大。此外,新的經營模式下,企業和個人經營交易已電子數據的形式體現,發票核實中只是數據核實,難以對實票進行識別。從貨物流層面,企業和個人貨物購買的流量大,周轉頻繁,物流行業相對復雜,有的采用聯合經營的方式,不開票物流運輸比較常見,增加了稅務機關核實貨物和服務的真實性。
共享經濟下出現了不同于傳統經濟模式的經營模式,對原有的稅收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新的經營模式中,企業、個人直接面向廣大自然人,不再是雇傭關系,對自然人的約束性相對較差[4]。同時,新的模式下降低了從業者的門檻,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行業規范尚未健全,存在地域分散和管理相對混亂等問題。稅務機關在稅收管理工作中需要了解喊個發展的規律及實際的經營情況,管理的難度相對較大。此外,因缺乏相關方面是稅收征管經驗,一些新的經營模式的出現,稅務機關原有的服務方式和手段亟需革新。如共享經濟模式下且的業務區域不固定,稅務機關只能通過業務抽查或者是通過傳送的電子數據進行確認,業務處理的時間較長且服務效率低。
我國近些年雖然共享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是相對應的法律制度和體系建設不盡完善,行政部門的監管無法匹配行業的創新發展,稅務機關難以發揮其有效的監管作用。如針對互聯網企業匯總代開發票問題,根據當前的政策規定,網絡貨運行業可以根據不同人員采取按月匯總代開發票的方式,但是企業實際需求來講,是希望所有人員都能按月匯總代開,稅務工作人員雖然收到了企業的需求反饋,但是按照當前的管理規定,匯總代開的行業未加明確,且具體的操作規范沒有加以說明,影響到工作的正常開展,也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5]。我國近些年稅收政策也在積極調整和革新,在新的政策出臺之前,一些政策規定的紅線不能隨意突破,且共享經濟發展處于不斷變化中,一些新的情況不斷出現,政策調整及體系完善仍需長期探討和逐步調整。
稅收風險識別和防范是稅收管理的重要內容。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給稅務機關風險識別帶來了新的技術手段,可以借助大數據歸類和分析手段,及時發現企業納稅異常指標,做好稅務稽查工作,但是稅收風險多集中在具體的行業和企業發展過程中,共享經濟發展模式下,多是跨行業的經營方式,增加了風險管理的難度。舉例來講,原有的稅收風險識別時,如對人力資源服務平臺企業來講,主要是根據其實際的數據和預期數據之前的差異值,分析企業是否存在通過少計收入等方式來實現偷稅騙稅公式設定,這其中會存在差錯率。而當前交通、金融、服務等多個行業融合發展,風險識別的難度更大,加上共享經濟的特殊性,也無法從稅負率等風險指標中發現異常,降低了風險識別率,給稅務管理工作帶來更大的挑戰。
共享經濟發展模式下,供需雙方可以實現跨空間交易,交易的區域性被打破,呈現出無地域化特征,常常出現交易與納稅地相分離的情況,最終帶來稅務征收管轄比較模糊的問題。以網約車平臺為例,網約車平臺給司機和乘客雙方提供咨詢服務,根據司機和乘客雙方的數據進行交通運輸資源的匹配,但是共享平臺很大程度上會被虛擬化,根據當前管轄權,網約車交易涉及到平臺所在地、提供服務所在地積極消費地區等,這三個地點難以確定哪一方有稅收管轄權[6]。此外,共享經濟模式下,通過共享平臺獲取應稅收入,一般集中于企業所在地,但是真實的交易分散在全國各地,常常帶來稅源流失的問題,導致不同地區稅收管轄權存在空間分歧。
因稅源比較分散,納稅主體個體化等,帶來征稅范圍越來越大等問題,稅務機關難以做到全面覆蓋,對稅源的監控力度不足[7]。我國納稅人自身是稅收遵從度相對較低,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一些納稅人難以清晰完整地理解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從而自覺履行納稅義務。
國外對共享經濟發展模式及對應的征稅管理進行了研究,且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我國在稅收征管方面,也可以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如從納稅方式來講,美國設立共享經濟稅收中心互聯網網站,納稅人通過此網站申報繳納對應的稅款;澳大利亞要求傳統商業活動和共享經濟活動納稅人均根據自身的經營范圍,確定稅種,公平納稅[8]。同時,可以借鑒國外稅收風險管理的方式,如美國采取預估預繳稅款的征稅方式,歐盟鼓勵成員國通過共享經濟平臺對稅源加以管控,并確定納稅人、納稅方式就稅額等,降低稅務風險。我國在借鑒應用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吸收先進的管理模式。
共享經濟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將生產消費和經營融合,活動范圍更加廣闊。在新的發展背景下,政府也要積極轉變管理和發展思維,重視職能部門的合作,建立政府帶頭,市場參與,財稅、金融、交通等部門共同參與的信息數據對戒機制,從而覆蓋政府、行業、共享經濟平臺的服務公司,并重視建立實體經營企業和消費者互動的稅收征管機制。首先要擴大稅收管理的覆蓋面,發揮共享經濟平臺的作用,做好對第三方平臺、用戶,甚至是兼職人員的稅收管理[9]。并重視與共享經濟平臺的合作,結合大數據時代發展特點,推廣電子物流單等電子憑證的使用,還要重視對電子數據集傳輸的管控,利用專業網絡平臺,開發操作簡單的稅控服務系統,確保整個交易中電子交易數據的準確性。此外,要重視對共享經濟支付渠道日常支付的管理監督,確保收入數據的真實性,加強稅基管理。
共享經濟模式下,要重視做好稅收管理和風險管理。借助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手段,改變原有的人工采集數據操作慢,時效性差等我那天,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對涉稅信息進行采集和智能化處理,提升稅收風險管理的整體質量。在實踐中要重視研發適應于全國各級的稅務機關使用的功能齊全、實用性強的智能化處理軟件,建立稅收風險管理數據庫,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開展風險識別和評估工作。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發展中融入了新的理念,互聯網+發展時代,要重視挖掘經濟發展新的動力因素,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重視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資源。對稅務機關來講,要認真分析共享經濟發展模式的特點,了解新的發展模式下自然人占比較高、業務地質不固定、業務需求較多等特點,增加納稅服務的項目,并改造升級電子稅務,給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并推廣適應發展的電子發票,確保電子系統發票安全的基礎上,采用新的技術手段,減少不當納稅行為的出現。
要加強政府、共享經濟利益方及第三方獨立機構的合作,共同制定行業發展的標準和制度,并明確行業發展的方向,避免因干涉過多影響市場競爭發展的問題。要分析當前法律制度建設的現狀,重視相關法律建設,解決當前發展模式下納稅主體、稅收額、適用稅率及征收方式和管理中不明確的問題,堅持公平與效率的發展原則,明確稅收管轄權,并積極完善共享經濟納稅人的信用體系,結合當前稅收制度改革發展,制定優惠政策,更好地適應共享經濟發展。
稅收征收中,可以采用委托第三方支付平臺代扣代繳的模式,更好地防控稅款流失的問題,針對當前稅源相對分享,納稅人控管難度大的問題,代扣代繳方式有較大的優勢。共享經濟發展模式下,第三方交易平臺和共享平臺能獲取資金交易實施情況,可以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推動稅收征收的信息化管理,發揮大數據分析在稅務稽查中的 作用,提升稽查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共享經濟發展模式下,要分析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完善稅收監管體系,做好稅收征管工作,推動共享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