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峰
大唐電信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 100191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面對日益復雜且易發多發的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公證機構應以更開放、更積極的心態應對由此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創新的方式保護創新”,在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加多元化、專業化、智能化的法律服務[1]。同時,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能,持續優化公平、透明、可預期知識產權保護營商環境,讓知識產權制度真正成為激勵和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強大保障。
(1)地域性削減。與傳統知識產權相比,互聯網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得到了弱化、削減。就傳統知識產權而言,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它是建立在“國法”的前提與基礎之上的,其依托地域性而存在。但是,互聯網的開放性較強,知識產權的地域界限十分模糊。大量的數據與智能信息可在不同區域,乃至更廣的范圍內傳播,且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很多計算機用戶都可通過上網的方式獲取對知識的使用權。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信息是以“全球”為基本范圍進行流通、傳播的,而并不是固定在某個區域。
(2)無形性增強。在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呈現出無形性的特點,且這種無形性有增強的趨勢。在傳統環境之下,知識產權是產權人智力結果與有形載體的融合,大多呈現出有形的特點。也就是說,知識產權有賴于有形的物質存在,有一定的物質載體,是有形的、可觸摸的。這種知識產權有跡可循,一旦被侵權,便可循著蹤跡進行調查、維權。但在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大都以“數字化”為依托,根本無跡可尋,對侵權行為的控制以及知識產權保護變得更為不易。
(3)獨有性缺失。在互聯網領域,知識信息流通相當便捷、迅速,加之,互聯網本身便具有較大的開放性,這導致了知識產權的獨有性缺失。也就是說,由于互聯網本身的一些特征,互聯網領域內知識產權很難再被單一的個人所有,而是更容易掌握在大多數人的手中,成為“共享知識”。當然,這種現象將嚴重地打擊知識產權所有人的知識創造激情,也剝奪了他們對知識專有的權利。
(1)增強相關人員的網絡知識產權維護意識。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需要借助公眾之力,具體而言,要增強相關人員的網絡知識產權維護意識,提升維權能力。互聯網時代,人們實現了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數據共享,借助互聯網能輕松獲取各方面的海量信息。很多人便認為網絡知識并不涉及知識產權保護,這種片面狹隘的思想應該得以糾正。因此,必須提高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以及維權意識。一方面,應加強對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宣傳。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宣傳,也可以由相關政府部門與網絡運營商合作,通過組織活動、安排公益講座等方式來進行。另一方面,鼓勵知識產權受害者與侵權行為斗爭到底。除了要靠知識產權受害者本人的努力,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協助配合,繼而肅清知識產權法律維權的障礙[2]。
(2)加強著作權登記工作合規化管理。雖然作者在作品創作完成之日起自動享有對該作品的著作權,不須經過任何批準或登記手續,因為著作權登記以自愿為原則,但是經過登記可以更加明確著作權的歸屬以及有利于開展維權等工作。在實際操作中,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依據特定的程序、可登記的作品范圍等向國家版權局、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等機構申請作品著作權登記。
(3)明確規定互聯網知識產權的行為限制標準。明確行為限制標準是互聯網領域進行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有效路徑。在互聯網領域之下,知識產權涉及多方,即知識產權權利人、知識產權使用者和知識產權侵權責任人。知識產權的產權使用者有使用知識的權利,而侵權責任人,即侵犯知識產權的相關責任人。行為限制標準不僅要對產權權利人所行使的權力、產權使用人的使用權利進行標準化規定,也要對侵權責任人的侵權方式、范圍等進行明確規定。這樣,能最大限度地確保產權權利人的利益,也避免了產權權利人對知識形成壟斷的惡性行為。再者,對知識產權侵權責任人的侵權范圍等進行規定,可讓那些經常游走于互聯網知識產權侵權灰色地帶的人,規范自身網絡資源使用與處理行為。最大限度地規避互聯網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發生。
(4)加大侵權處罰力度。嚴厲懲罰對侵犯專利和商標權等關鍵領域的侵權行為和不法行為;增加侵權者的賠償金額;對商標惡意注冊和異常專利申請等惡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為進一步加強刑事司法保護,如果侵權者的侵權行為過于嚴重,可以通過刑事程序追究其刑事責任。加強對侵犯著作權和專利權的打擊力度和制度建設,探索和完善基于數據的監督機制,開展各項打擊行動,繼續配合執法部門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5)加強對著作權侵權風險的防范。主要包括在對外發布信息時要加強著作權合規審查,建立健全公司的著作權數據庫,重點應注意幾類常見的著作權侵權風險防范,包括圖片作品、文字作品以及構成作品的字體等侵權風險防范。
(6)完善相關立法并強化制度約束。電子商務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制定符合電子商務背景的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制定專門的法規管理電子商務活動中的知識產權。比如,我國可以根據國際公約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把電子媒體中的重要信息和數字納入傳統信息復制的范圍。我國目前已經開始實施《電子商務法》,但是由于知識產權的立法速度趕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導致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一些信息變成互聯網上的仿制品快速傳播,因此要注重完善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修訂與域名保護有關的政策和法規。
綜上所述,知識產權是法律賦予個人的專項權利,是不可侵犯的。知識產權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技術手段、國際綜合實力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電子商務活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知識產權的侵權問題,知識產權的保護面臨新的挑戰。隨著現代社會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的認識日益深刻,依托知識產權運營的產業形態不斷豐富,知識產權深入滲透到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企業對知識產權合規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