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萍
王鳳樓鎮人民政府 山東德州 253109
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內容越來越多,但是在農業技術應用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導致推廣的有效性不高。因此,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增強推廣力度并豐富推廣方式。
農業技術推廣是促進農業技術化發展的重要途徑,雖然我國的農業技術事業發展迅速,農業技術推廣力度也不斷加強,但是目前依舊有一些地區的農業技術普及程度不高。究其根本原因,目前一些地區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沒有真正意識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意義,無法落實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另外,一些農民自身對農業技術的認識不到位,也是影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原因,有的農民知識儲備量少,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接受程度較低,無法真正掌握新型農業生產技術[1]。
農業生產現場一般都是處在極為復雜的農村環境之中,施工現場坑坑洼洼,地面崎嶇不平,給農機的生產作業帶來了更加嚴峻的考驗,也給農藝的應用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為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需要提高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農機與農藝和諧發展要求,必須充分考慮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保證農機與農藝和諧發展,農業生產現場復雜的環境因素如人員、設備等都會影響農機與農藝和諧發展。
我國的農村地區,其在農藝經驗方面的積累主要依靠農業種植人員自身的種植經驗,而真正能夠應用在農機中的農藝技術則處于一種初級階段。大部分農業生產工藝,其根本無法完成農業機械設備的作業需求,這就導致農村的部分種植人員仍舊以人工作業的方式為主。例如,當前的農業生產過程中,對于小麥、玉米以及水稻等農作物的種植作業以及追肥作業,通常都是以人工手段加以完成,這主要是由于農業機械化作業中農藝技術的科學性不足,導致機械作業缺乏穩定性,無法保證具體的施肥量,為農作物種植效率的提升帶來了不良影響[2]。
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創新推廣形式與推廣內容,才能提高農民的接受度,達到高效宣傳的目標。首先,以我國現階段的“三農”政策為基礎方針,推廣的工作人員需要認識到國家政策的重要性,通過自己的方式,學習了解現階段的政策方針,并結合農民的特征,準確的傳達農業技術的各項知識要點,給農民的科學種植提供完善的理論基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農業技術的推廣渠道也逐漸多樣化,可通過微信、小程序等移動端,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宣傳工作,開發以農業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線上信息平臺,讓農業技術推廣覆蓋到更多人群,實現農業推廣技術的高效發展。
農業技術時,要有多元化發展格局,不能只注重向農民推廣農業技術,還要向農業生產資料經銷商、供應商進行推廣,從多方面入手推廣農業技術。與此同時,農業技術的推廣要有分工,循序漸進,讓農業技術在推廣過程中能夠增強其影響力,提升工作效率。
目前一些地區對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在意識上存在誤區,阻礙了農業技術推廣和普及工作。隨著我國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技術創新、農業機械化生產成為未來的必然發展方向,農業技術推廣是當前農業生產領域的重要任務,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視,必須要從多方面著手,首先要強化農業部門對農技推廣的重視,農業工作人員要真正了解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結合電視、報紙、廣播等多種渠道開展宣傳。其次,要加強對農戶的宣傳和引導,很多農戶的知識水平較低,對農業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弱,不利于農業技術推廣。對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組織群眾參加學習,或者安排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深入基層對農民進行詳細講解,讓農民對農業技術有更深的認知[3]。
首先,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工作機制,對農機農藝融合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密切溝通協作,合力組織推進,通過建設實驗室和示范基地促進農機與農藝融合的實踐研究。要整合農業機械化科研資源,對農業生產亟需的農機裝備關鍵技術組織聯合攻關,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集成和裝備配套水平。鼓勵農民積極熟悉農機生產制造技術,掌握好農藝專業的技術,了解農機和農藝在農業生產中可以發揮的積極作用,加快推行農機生產作業。最后,從業人員要深入基層一線,親身感受農業生產現場的作業環境,保證農機與農藝和諧發展方案貼近現場生產實際,能夠切實有效地幫助作業人員避免風險,開展科學作業。
在我國的社會經濟中,現代化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農機產品也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優化,種植技術也越來越科學。必須要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有效融合農機使用與農藝技術,使兩者能夠更好的發揮出自身作用,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及生產質量的同時,為農業種植人員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