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恩造
揭陽市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廣東揭陽 522031
我國建設行業發展至今,其建設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成果遙遙領先其他發展中國家。工程監理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筑業推行三十余年,逐步走向成熟,但縱觀工程建設市場,仍然存在監理范圍和工程師定位不準確、工程監理權責不明朗、工程監理取費太低、監理企業規模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社會評價褒貶不一。
建設工程監理制度的引入,改變了我國傳統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工程監理在促進我國建筑業發展,保證工程質量安全方面供給卓著,但目前整個建筑業市場和社會對工程監理的正確認識都略顯缺乏,很多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多頭管理現象比較嚴重,不利于政策的制定和行業管理的統一;部分業主部門把工程監理當做項目管理的輔助,隨意壓低監理費,過多干預監理工作;很多監理工程師對自己的工作也不甚明了,監理機構組織不健全,監理人員專業知識不過硬等問題依然存在[1]。
建設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和質量。監理人員對建筑物的后續使用質量具有監察責任。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可避免地導致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的管理控制出現有意或無意的缺陷。業主和施工方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標,部分承建方存在著隨意追求施工進度而忽視質量和安全管理的現象。
建筑工程監理制度的實行,使得建設單位的工程項目管理走向了社會化、專業化的發展,提高了建設工程投資決策的科學化、規范的工程參建各方的建設行為、保證了建設工程的質量和使用安全,提高了建設工程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證了建設工程的功能和使用價值。廣大建筑行業從業人員和相關部門都必須正確認識工程監理對于建設工程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客觀、公正的對待工程監理。
監理定位應回歸建筑法規和條例,政府行政管理部門應行使法律授予的權力,不能用地方行政部門文件來代替法律法規,更不能隨意出臺辦法、通知來妨礙監理企業的發展。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要使用現行國家授予的法律法規來監管執法,積極對監理企業引導和幫扶,同時監理企業自身要做到定位清晰,目標明確,要提高安全管理意識,加強企業管理,健全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培訓工作,加強對項目監理機構檢查、考核,規范監理行為,切實履行監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法定職責;監理人員要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加強安全生產業務知識學習,熟悉工程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認真落實監理安全生產管理的法定職責。監理企業要充分認識市場經濟,了解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隨著監理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咨詢一體化將進入新常態,越來越多監理企業將要做大做強,每個監理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同時,只有腳踏實地搞好企業文化,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監理人員素質,不斷學習新知識,整體提高企業全過程咨詢服務能力,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與信任[2]。
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是工程建設項目的關鍵環節,監理工作的實施對工程質量控制成效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基于這種認知,在工程質量控制環節,應當著重完善工程施工階段的監理工作,強化工程質量控制力度。在此過程中,工程監理人員需要結合法律法規、工程合同、設計圖紙、驗收規范以及相關施工技術標準等依據的要求,對整個工程施工行為進行監理。為確保監理工作的高效實施,監理人需要根據工程目標管控要求,對質量標準、控制體系進行確定,以確保各項監理措施落實到位,推動質量控制活動不斷深入實施。在施工期間對建筑材料、構配件的數量、質量以及規格型號等進行有效監理,確保相關建筑材料與工程構配件符合設計要求,最大程度地滿足工程建設施工環節對于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求。在工程準備階段的監理工作應及時完善審批手續,在此期間,監理人應與施工單位、設計單位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使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得以全面審查、效驗,以提高工程質量品質。在此基礎上,監理人檢查工程項目施工情況,對施工單位施工質量進行抽查,在抽查作業中一旦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并要求施工單位整改到位,使工程質量符合預期目標;并間接地減少安全問題的發生,保證建設項目工程質量的有效控制。
施工現場的環境復雜,不安全因素容易發生改變,同時來往人員密集,建筑材料堆放雜亂,往往就容易發安全事故。以此需要監理人員進行日常巡檢,及時排查不穩定因素。日常巡查的具體工作內容包括檢查作業人員的安全設備;現場施工材料的堆放是否符合要求;高層建筑現場的預留洞口、電梯井、樓梯間防護情況以及現場重型機械的運作情況。一經發現存在安全隱患,則立即要求施工方整改[3]。
建設工程監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了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和成本,加強建設工程監理工作是促進建筑行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現階段,我國工程監理行業還存在諸多缺點與不足,需要相關部門和行業從業人員共同努力,提高監理企業的專業化服務水平,有效提高我國的工程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