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城
安徽省城市綜合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新時期背景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人們的重視力度越來越高,當前綠色環保理念已經逐漸的深入到了各個層面當中,被人們廣泛的提倡以及應用。在城市建筑發展環節當中綠色環保技術的應用是實現整體綠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對于商業綜合體而言,綠色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實現城市活動功能的有機結合,同時還可以達到城市相互協調、功能復蘇的要求。所以在商業綜合體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階段需要考慮到綠色建筑應用的方式,從而在科學選擇綠色建筑技術的同時可以將建筑給環境產生的負荷影響減少,提高人們的健康生活質量,使人們和自然實現和諧共處。因此對商業綜合體綠色建筑技術進行研究,探尋出更為科學有效的技術方案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對于商業綜合體來說它主要有三種類型;首先第一種為單一建筑功能的商業綜合體大樓,其主要特點是出口、入口都和街道相互連接在一起,具備一定的識別效果;第二種屬于復雜形式的建筑群體,主要以街道作為主軸,是通過改造周圍空間形成的一種綜合體;第三屬于復合式的商業綜合體,主要的特點是具備購物功能以及休閑、娛樂功能,同時其功能區以酒店、餐飲為主,下部多為商業區,上部多為辦公區或是酒店[1]。
全壽命周期是綠色建筑的主要特性,需要在整個綠色建筑的全周期內,也要在綠色建筑應用前進行。綠色建筑的各個環節中,都會給周邊的自然環境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需要提起足夠的重視,以消除任何不利的因素,充分的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基于此,建筑施工單位應該在全壽命周期中,綠色建筑的各個方面都要加強管理和控制,選擇先進科學技術,發揮出綠色環保的技術的優勢,保護生態環境,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綠色建筑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的保護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會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質量,所以在選擇建筑材料的過程中,應該加強管理和控制,盡量選擇使用無毒害性的施工材料,也要防止內部存在沙塵顆粒。雖然將其應用節能環保的技術,但是也不能盲目的使用節能技術,需要應用對于人體不會產生嚴重傷害的材料,體現出節能環保的優勢,實現資源合理的配置和應用,消除任何不利因素的干擾和影響[2]。
雖然綠色建筑可以完全達到節能環保的效果,但是也能夠針對自然環境做出改變和調整,要想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就要做好和自然和諧共處的工作,這也是綠色建筑應用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在施工環節盡量避免給自然環境產生任何不利的影響,且最大限度內開發和應用清潔能源,充分的利用可再生資源,達到電能節約的效果,還能夠保護生態環境。
建筑布局規劃設計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其中就要考慮到自然通風效果。只要提高自然通風性,才能保證室內空間的運行質量,而房屋建筑平面布局、立體設計、三維布局等方面都會給自然通風性產生影響,所以要想保證自然通風效果滿足要求,還要對建筑內部空氣流動情況展開全面的分析,有正確的認識,以保證建筑內部氣候狀況良好,通風性滿足要求,保證建筑內部空氣質量和舒適度,居民不會投入過多的資金就會有良好的居住環境[3]。
陽光照射與輻射對于建筑室內的舒適度有著直接的影響,尤其是夏季,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這些方面,必然會導致人們的居住和生活舒適度不高。在采光設計環節,應該在現場施工中,考慮到氣候條件、自然環境等要素,合理的開展環境設計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工程結構模型,分析建筑群體與單一建筑存在的關系,以建筑整體性為出發點,分析了解建筑群的這樣效果是否達到單一住宅建筑的采光需要。此外,還要判斷和分析建筑體型系數,這也是進行熱功能分析的重要因素。技術人員分析后發現,直面建筑的熱耗要明顯超過曲面建筑,如果建筑物的體積是相同的,那么建筑群的建筑熱耗會低于單一建筑的熱耗,所以在設計環節,建筑物的層高要科學合理的設置,盡量的減小建筑外墻結構的面積,讓建筑外表達到平整度的標準,選擇規則的平面形式,以滿足正常運行的標準[4]。
商業綜合體建筑需要室內達到完全舒適度的要求,業主才會愿意進駐到內部從事商業活動。因此,在商業綜合體的設計中,應該合理的應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建筑工程的模擬,利用自然通風的方式可以減少空調負荷,提高空氣質量,讓室內空間更加的舒適。
(1)如何設計室外環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有明確的規定:建筑物周邊人行區域1.5m高處風速控制在5m/s以內,以保證人可以正常的進行活動。同時,如果通風性不良的情況下,容易給風的走向產生不利的影響,極易產生漩渦區與無風區,造成污染物無法及時消散,散熱性能不足,影響人們居住和生活的舒適性。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進行現場環境的模擬和分析,了解建筑物外部自然環境的特點,進行氣候條件分析和研究,保證建筑設計更加科學與合理,發揮出自然資源的優勢,創造出良好的室外環境,可以降低采暖、制冷的能耗。
(2)提高室內采光、通風質量。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建筑室內自然通風效果的模擬分析,保證建筑室內空間布局更加趨于合理化。通過室內布局以及合理開窗,讓建筑室內時間自然通風,達到通風的效果和要求,從而使得室內空間更加的舒適,降低空調能耗,促進室內空氣環保質量水平的提升。在四季交替變化的情況下,盡量的利用自然通風效果,減少室內空間的能耗。通過計算機技術模擬分析,保證建筑設計達到最佳的自然通風效果,選擇最佳的開窗方式,在保證室內亮度合格的情況下,利用自然光,減少電力能源的消耗,促進環保性的提升[5]。
在商業綜合體綠色建筑技術應用的階段,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生態環境技術的應用方式以及能源節能技術的應用方式、照明地緣分節能技術應用的方式進行分析保證各方面的綠色建筑作用可以發揮出來。
(1)透水地面。因為該建筑運行中需要開展多方面的商業活動,商業綜合體在建設之前,需要選擇硬度較高的材料進行室內地面的鋪設施工,可以防止周邊熱量存在聚集的效應,熱負荷也會有所增加,雨水難以及時滲入到地下空間中,土壤養護效果和質量比較差。該項目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在現場施工中采用增加植草格、綠化、透水混凝土建設等措施,室外鋪設的透水混凝土占比在40%以上,可以防止發生熱島效應,促進微環境的改善。
(2)立體綠化。應用立體綠化的措施進行項目的綠化施工建設,可以有效的增加綠化的面積,不僅讓人能夠充分的接觸大自然,并且還可以達到保溫隔熱的效果。通過花園式屋頂綠化的施工方式,把植被和灌木融合形成完善的綠化體系,促進綠化規模的增大。
建筑節能的方式較多,通常可以分為主動節能與被動節能兩種。被動式節能的方式是應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以及圍護結構等設計,可以有效的減少建筑運行中的能耗;主動式節能是在建筑內部應用先進技術設備,比如風機與水泵變頻控制、能源梯級利用、新風回收、高效節能燈具等,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的問題。比如,水泵與風機采取變頻調速的方式,不僅要綜合分析系統運行的能耗,還要考慮到對于電網所產生的沖擊和影響。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種能源節約方式,實現綠色建筑的建設和運用[6]。通過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符合當地的氣象條件要求,滿足建筑節能的標準和要求。發揮出可再生資源的作用,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提高項目運行效果和質量。比如通過風力、太能能進行發電,要綜合分析該建筑所處地區的日照天數、風場、太陽輻射等條件,還要考慮到建筑外觀特性。此外,利用地源熱泵技術實現供暖,避免應用過多化石能源,提高供暖水平。
照明是建筑物內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需要通過燈具選型、照明功率設計、密度的控制等方面進行照明的控制,且通過照明群控系統實現啟閉控制。普通區域內應用的是金屬鹵化物燈具、熒光燈或者其他的節能燈具類型,色溫在2500K-5000K之間,顯色指數大于80;門廳、樓梯間等公共區域內,應該結合自然采光的條件以及空間使用頻率等因素,實現分別控制,滿足日常照明的需要,但是也要避免發生電能浪費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技術應用的階段中,為了能夠提高整體綠色技術的應用效果,還需要綜合大型商業體的實際情況,對技術的應用方式應用范圍進行明確,如此才能夠保證技術的作用效果發揮出來。
地源熱泵對于建筑的供暖質量有著直接影響,也是近年來研發的可再生資源供熱系統,其可以保證室內的舒適度,并且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優勢極為明顯。通過利用地源熱泵系統實現建筑室內供熱,自然資源利用率較高,能耗比較低。為了能夠有效的實現地源熱泵運行效果和質量的提升,不僅要檢測土壤熱效應,還要分析全年度內的動態平衡系數。經過一系列的計算和分析,選擇最佳的地源熱泵的形式,滿足建筑室內供熱需要,提高資源利用率。
商業設施和其他建筑物相比起來,商業設施具有自身的特點,其特點主要體現在和周圍景觀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個商業設施想要具備生命力達到人們功能的實際需求,自身就需要具備很多的內容。例如廣場綠地、商業空間、商業鋪面以及街道空間還有園林小區等等,必須是一個具備綜合性體制的,這就說明在設計的階段中需要綜合環境景觀設計要求是其能夠連接成為一個整體性。在具體實踐的階段中,為了能夠實現商業綜合體建筑的綠色特性,在項目開展時就需要綜合綠色景觀的城市需求將針對性的綠化植物搭配構建出來,以保證立體式綠化體系能夠達到實際需要。一般來說針對辦公樓則采用垂直綠化方式,針對屋頂綠化則采用景天混合植物,使其能夠達到綠色占地面積的70%以上,這不僅能夠提高屋頂隔熱功能,同時還能夠實現綠色效果,將整體建筑的效果發揮出來,成為商業綜合體的品牌特征。
在商業綜合體建筑的建設設計和施工中,應用綠色建筑技術可以發揮出該技術的優勢,提高綠色環保的效果,改善室內居住環境,促進社會的長遠發展。從實際情況分析,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的需要,促進室內環境質量水平的提升,給企業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提高生活質量,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在往后的研究中,對于商業綜合體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還需要綜合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綠色建筑方式保證技術的作用效果能夠發揮出來,如此才能夠達到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