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洋 張偉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吉林長春 130000
巖土工程作為一個大類,包含著地面、水土、巖石和土壤等多個部分,由于巖土工程與環境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能夠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所以一旦發生問題,將會造成地質災害。而且我國的地質環境非常復雜多樣,環境氣候多變,地質災害將會更容易發生,并且地質災害的種類較多,其嚴重程度較大,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為了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需要及時的提出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和預控。最直接的防治措施就是停止資源開發、保護環境,但是這種做法影響到我國的發展,不利于我國經濟建設。于是提出防治技術和預控措施時需要將發展和保護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上,既要能夠不影響我國的發展,也要能夠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1]。
泥石流一般會在強降雨天氣條件下發生,在積雪與冰川相對豐富區域或者是地勢險峻區域同樣有泥石流發生的可能。泥石流很容易夾雜巖石碎塊,進而嚴重傷害過往行人與車輛。因具有泥與碎石結合特性,所以被稱作泥石流。形成泥石流原因諸多,主要體現在巖土工程施工過度挖掘山體,對樹木亂砍濫伐,最終使森林面積減少,引起水土流失問題,使得山坡植被受破壞,最終引發泥石流災害。
滑坡是指在一定的重力作用下,沿著某一薄弱面地帶,受自然侵蝕的自然現象,像河流侵蝕、地下水活動、雨水侵蝕、地震等,斜坡上的土壤或巖石會從斜坡上滑下。滑坡原因如下:①地震;②降雨和雪融化;③地表水侵蝕;④河流和其他地表水在斜坡處的持續侵蝕;⑤邊坡層開挖;⑥蓄水排水。
崩塌就是山體突然全部塌陷下來,該地質災害具有很大的危險性。主要是因為山體下部分出現空虛導致無法承受住上部山體的壓力,從而發生崩塌地質災害。崩塌這種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為因素。因為人們對山體進行過度開采,在山體的底部過度挖掘,然后隨便堆砌,就會導致山體底部的承受能力變弱,從而造成崩塌現象。巖土工程中出現崩塌現象將會造成工程整體施工受到影響,嚴重的還會造成人員傷亡情況。
加固技術通常是在地基不穩的情況下得到應用,比如建立在河邊的建筑工程,因臨近水源,土地含水量豐富,導致地質松軟,地質是不利于建筑施工的軟土地基,除了含水量豐富之外,其還存在高壓縮性質和高觸變性質,施工時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土質,以避免發生建筑沉降的現象。
通過使用抗滑樁施工技術能夠起到一定的穩固效果,從而降低山體滑坡出現的頻率。在地質災害的防治中使用抗滑樁施工技術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夠得到非常合理的運用。但是在使用該技術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3點情況。①抗滑樁在布置過程中,需要進行綜合分析,需要考慮到滑坡體的推力和厚度,最好是將其布置在推力小且土層薄的地方??够瑯兜拈L度不能過長,一般情況下不能超過35m。抗滑樁的布置形式單排形式,也可以是分段阻滑方式,其適用范圍不一樣,前者比較適用于推力較小的地方,后者則比較適用于推力很大的地方。②抗滑樁的位置需要具有精確性:在施工過程中,如果樁體的位置不準確,或者誤差較大,就會直接造成該樁體的穩定性出現問題,于是地質災害的防護工作就難以實現。③確定樁孔:挖孔的方式有機械挖孔和人工挖孔,這兩種方式都具有各自的優勢。但是不管使用何種挖孔方式,孔洞挖完之后需要對其內部的雜物進行清理干凈,最后再通過管道的方式澆灌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水下完成該操作,則導管的位置需要設置為低于水下2m。
部分地質災害季節性特征明顯,因而在落實巖土工程項目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應利用季節性主動避讓的手段,使地質災害發生率下降。因地質災害危害程度嚴重且涉及范圍廣,因而要在區域內主動搬遷避讓,使地質災害不利影響得以消除[2]。
生物措施是指利用生物具備的功能降低并預防地質災害的預控措施,比如植被種植,可以保持水土穩定不流失,還能降低水流沖擊和其他壓力,預防土層移動導致的地質災害。生物措施成本低廉卻能取得極好的效果,只是建設周期較長。而且生物措施在理念上完美吻合了當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政策。
防止發生自然條件,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原因引起的巖土災害。因此,針對生態環境變化的生態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巖土工程災害的發生。這些措施主要是通過植樹來保護斜坡,改善土壤質量是減少地質災害發生率的重要途徑。生態防治方法不僅作用很大,而且投資少,降低經濟成本。地質災害頻發主要是由于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自然修復能力差,其他工程的建設將進一步加劇對自然的破壞。因此,加強生態防治是一種長期有效的經濟,經濟和實用的方法。
在雨季時,有些地區會出現強暴雨,并且經過多年的經驗可知該地區在雨季極可能發生地質災害,所示需要落實地質災害的避讓防治措施,即在地質災害還沒有發生之前,將周圍居民轉移到安全位置,從而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另外,有些地理位置經常性的發生地質災害,所以處于該位置的居民需要執行搬遷避讓,從而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巖土工程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施工現場情況、場地地質、地形等信息,能夠實時了解的聯合技術項目。確定優化設計,控制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對地質災害的影響要控制在最低限度。目前,地質災害的發生概率和影響范圍不斷增大,需要根據地質災害的具體內容和防治措施,采取相應的防治技術,通過多種方式與防護相結合,工程順利進行。另外,整個過程要求我們了解施工環境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通過技術和各種措施將地質災害對工程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