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
昌吉回族自治州纖維檢驗所 新疆昌吉 831100
棉花作為我國主要的農業(yè)種植作物之一,不僅在農業(yè)生產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對提升農戶人均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針對棉花纖維品質的檢驗非常重要。
綜合來看,衡量棉花作物品質的指標有很多類型,不同的衡量指標對棉花纖維的生長要求都各有差異。下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在針對棉花纖維長度進行測量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測量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測量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幾種:①分組測定法;②不分組測定法;③逐根測定法。其中應用第一種分組測定法可以針對棉花作物主體的長度基數以及短纖維率進行測量。而應用不分組測定法可以對一束棉花的纖維長度直接進行測量[1]。
棉花作物主要是由各類長度不同的單根纖維構成的,纖維的長度分布情況時衡量棉花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基于此,通過測量棉花纖維的長度可以衡量棉花的生長態(tài)勢。此外,在衡量棉花纖維長度的過程中棉花纖維的長度整齊度擁有兩種表述方式,即棉花纖維的分梳長度整齊度、跨距纖維整齊度。
除了跨距纖維整齊度之外,棉花纖維的強度淵力是棉花纖維拉伸強度的一項重要衡量指標。如果棉花纖維的拉伸強度較低,會導致紡織品的斷頭率增加,如果棉花纖維的拉伸強度較高,則可以確保后期的成品紡織品擁有較強的耐久度和堅固度。
在衡量棉花纖維質量的過程中,棉花纖維的顏色也屬于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一般情況下,棉花纖維顏色都會帶有一定的黃色,如果棉花纖維黃色部分含量越高,則表示棉花的白度偏低。
根據相關的分析研究表明,當棉花纖維中異性纖維的顏色差異不足5%時,此時棉花的顏色肉眼難以辨識,尤其是一些和棉花纖維顏色類似丙綸絲或者化學纖維混入其中后,其辨識難度更高。鑒由此可見,采用肉眼辨別異性纖維是非常困難的一項工作,鑒于此,需要利用相關的檢測方法和檢測工具來對棉花異性纖維的進行識別和檢測。
人類的眼睛辨識能力非常容易受到周邊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其中光照強度對眼睛辨識能力具有顯著的影響,在強光或者低光度下,肉眼很難辨別棉花纖維中的異性纖維含量。同時,如果棉花中的異性纖維和棉花纖維本身的色差比較低,則肉眼也難以辨別[2]。
在檢驗棉花纖維中異性纖維的過程中,手工揀選模式是常見的一種方法。在應用該檢驗方法進行檢驗的過程中,檢驗人員需要針對同一籽棉大垛且在同一天生產且在同一條生產線的棉包進行隨機抽樣,然后從棉包中抽取6斤的樣品進行手工檢驗。此外,應用這樣的檢驗方法可以針對棉花纖維進行定性或者定量檢驗。但是應用該檢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應用手工揀選時不僅需要聘請專業(yè)的手工揀選人員,同時其揀選的效率較低,還會對紡織品的生產周期和出貨周期產生一定的影響。
彩色線陣CCD數碼相機檢測技術是我國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異性纖維檢測技術之一,應用該技術可以針對棉花纖維進行高速掃描,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相應的異性纖維,此時可以在計算機驅動下驅動相應的氣閥來進行動作。和人工檢驗技術相比,該檢測技術具有檢測效率較高、耗時較短、檢測質量高等優(yōu)勢。但是將該技術應用于棉紗檢測卻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國的籽棉扎前檢驗主要依靠手工檢驗方式,在進行該項檢驗時,如果操作不當會導致皮棉纖維變得更短更細,嚴重影響檢驗效率和異性纖維的清除效率。
籽棉扎前檢驗技術是目前國外農場常用的一種棉花異性纖維檢測技術,由于國外的一些農場具有較高的農業(yè)機械化水平,所以在籽棉扎前混入的異性纖維比較少,相關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異性纖維和棉花纖維的光反應特性來進行揀選。結合大量的研究分析可知,目前美國的一些農場在針對棉花異性纖維進行檢測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籽棉進行加熱和烘干,在該階段中,棉花纖維中的異性纖維會因受熱釋放出一定含量的化學氣體,而相應的技術人員就可以應用色譜或者質譜分析設備來對棉花中的異性纖維含量進行檢驗。然而由于該技術對成本的要求較高,不適應大面積推廣。
此外,一些歐洲的技術公司借助電容式發(fā)光二極管來針對棉花纖維中的異性纖維進行檢測。舉例來說,一家瑞典的公司就應用發(fā)光二極管和智能型檢測頭拉針對棉紗中的異性纖維含量進行檢測。和其他技術相比,該檢測技術不僅擁有較高的檢測靈敏度,同時也可以大幅減弱棉紗生產過程中的切除量。此外,應用該技術可以對棉花纖維中的異性纖維進行分級和計算,并檢測出棉花纖維中極微量的異性纖維[3]。
綜上所述,衡量棉花纖維的各類指標不僅包括棉花纖維的長度以及纖維的整齊度和強度。鑒于此,為了進一步提高棉花纖維的質量,有必要針對棉花纖維中的異性纖維檢驗技術進行分析,通過科學技術進行檢驗不僅可以大幅提升檢驗質量,同時也可以保障棉花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