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麗
膠州市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山東青島 266300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實體經濟與金融的相互作用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想要促進經濟的快速有效發展,就必須對實體經濟與金融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相關部門也要重視中國當前金融產業結構的發展現狀,優化市場競爭體系,同時也要加大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力度,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有序發展。
在新時期人類社會要想長遠發展,就必須解決人們日常吃穿住行等各種所需,這些人類生存所需的各種物質資料都需要通過實體經濟才能夠制造,一旦實體經濟活動陷于停滯,人們的各種消費活動也就毫無基礎可言。如果沒有更高級的生產活動,人們也就無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實體經濟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斷促使實體經濟繁榮發展,才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的自由時間,保證實體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升。
實體經濟作為財富的重要源泉,能夠真正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實體經濟的規模與競爭則能夠體現出財富的質量,對一個國家區域的真正發展水平能夠進行準確判斷,通過實體經濟可以提供更充足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改善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確保社會穩定發展,企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主體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只有做大實體經濟才能夠確保社會金融全面發展。
當前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虛擬經濟是相對于實體經濟言的,基于互聯網絡技術的經濟產業,發展虛擬經濟的初衷是為了鞏固促進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所服務,只有重點發展實體經濟,正確處理虛擬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避免盲目發展虛擬經濟,過度開發虛擬經濟,會導致實體經濟空心化,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會被掏空,使得國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穩健的實體經濟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外部危機,在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始終面臨著非常復雜的國際金融環境,任何國際金融動蕩都可能對我國的金融發展造成影響,正是憑借著龐大的實體經濟,我國多次成功應對了各種金融危機。
金融市場是依賴于實體經濟的,在實體經濟穩步發展的基礎上,金融市場才能更好地發展,實體經濟為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勞動價值也在不斷被重新定義,在科技的持續更新下,社會勞動生產率也隨之提高,產生了剩余價值,這些剩余價值作用于貨幣和信用當中,就形成了金融市場的雛形。隨著整體經濟的進步,實體經濟也必須向更高層次發展,而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金融市場產生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因為存在這些要求才能促使金融市場更好的發展。實體經濟為金融發展帶來了直接的利潤,但是金融市場中并沒有勞動剩余價值,這就使得金融市場必須依賴于實體經濟。
通過上文所述可以發現,金融與實體經濟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是互相成就,又彼此影響的,不能將其分割進行討論,只有兩者相互作用才能共同促進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通過觀察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不難看出,金融發展的根基是實體經濟,如果實體經濟的基礎不夠牢固,比如社會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實體經濟的萎靡,就會使金融發展受到影響。
政府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完善宏觀調控的手段,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要采用財政手段進行改進,積極擴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整體能力,并且有效分擔銀行的信貸風險,此外要加強政府對企業的幫助,尤其是要對中小企業頂層設計進行統籌發展,包括金融監管、信用體系政策補助等多個方面為企業發展經營營造良好的環境,有效促進金融資源快速流向實體經濟。
供給側改革關注的是資源配置效率,需求側改革則更注重內需,其內涵不僅僅是刺激總需求,而是將重心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特別是通過體制和結構改革釋放消費動能,從而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消費是經濟活躍度的重要體現,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足,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率日益上升,逐漸成為驅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然而,近年來我國CPI不斷回落,PPI長期維持負增長,反映出我國在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上依然存在缺口,兩邊都需要調整。一方面,投資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產能存在過剩。另一方面,我國居民消費率水平持續低于絕大多數國家,2019年僅為55.4%,消費潛力較大。過去側重強調供給側改革,2020年受疫情影響,主要市場需求萎縮,我國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和社會消費總額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新時期企業要積極促進內網改造,通過光纖網絡、5G網絡構建標識解析體系,提高基礎服務能力。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數字貨幣金融產品,記錄個人的互聯網數據信息和企業賬戶產品。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政府機構公務員資產全程記錄,使得資金流動變得更加透明。
針對經濟金融化對經濟的發展是否有幫助的問題,需要進行綜合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的發展也需要用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合理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系,并采取一些優化措施,促進實體經濟的部分產業轉型升級,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建立健全相關金融機制,加強金融監管力度,并調整金融發展結構和規模,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