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東燕
天津伊利康業冷凍食品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食品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不容樂觀的是當下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相關的管理措施和處罰措施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以至于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目前最熱點的問題。質量管理是食品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質量計劃、質量控制、質量改進3部分,其中質量控制是為了滿足相關的質量要求,而質量改進則能提高滿足質量提高的要求,為使質量控制得到穩定的提升,故需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管控。
準確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構建工作,是構建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模型的基礎條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又可細致分為風險因素識別、檢驗計劃制定、危害指標檢驗與風險控制等,并且每一模塊之間都緊密關聯,在此種狀況下形成了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流程。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不同階段要運用不同的建模方式,為了能對食品安全風險危害程度進行精準定性衡量,在風險分析模塊中就要將風險危害分為幾個不同的等級。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正確應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模型,可最終實現食品安全風險可控。
從近幾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當前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是相關的風險評估體系沒有隨著食品企業的發展得到相應的完善。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預測和監測,相關的風險評估體系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為了有效阻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需要盡快建立健全相關的風險評估體系,利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對食品的生產銷售環節進行全方位監控。各級監管部門要建立地方特色產業風險評估體系,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提高食品監管和有毒有害物質檢測、識別、調查等技術能力。風險評估和評價應遵循科學的工作原理,進行科學監測,通過對產品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實施風險和安全預測,對潛在的質量問題進行早期干預和早期處理,有效提高食品質量規避食品安全隱患,提高管理效能。
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法是影響檢測質量的重要因素。實驗室需要選取合理的檢測方法,在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的前提下進行檢測工作,其中包括樣品的抽取、制備、流轉、處理方法,檢測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以及檢測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等。采取非標準方法以及自行制定的方法時,需要就檢測方法的有效性進行反復確認,保證該方法適用于檢測。因此,食品檢驗檢測機構需要建立完善的檢測技術文件體系,保證檢測方法的適用性和可靠性,制定相關檢測技術文件,明確檢測過程中相關的技術指標,進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要想提升行業檢測能力,就要具備統一的執行規范,并在具體的工作中不斷優化和完善,為全民的正常生活提供基本保障。食品檢測要從基層工作抓起,緊跟行業發展動態,根據社會的發展形勢及時調整檢測標準,為人們的飲食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檢測工作人員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應制定完善的整改方案,并對問題進行記錄和總結,便于后期參考和取證。對于當前工作中不合理的制度及時提出質疑并結合實際情況科學調整,進而保證檢測標準朝著科學、公正、先進、精確、適應性強等方向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食品行業的國際市場綜合競爭實力。在具體的工作執行過程中還要進行深入思考,根據工作需求選擇適宜的檢測方案,認真學習行業內先進的技術。此外,還要提高對服務的重視,以此為媒介促進工作經驗和現代化技術的資源共享,減少不同地區檢驗技術和標準的差異。提倡全民參與,保證檢測結果的公平公正,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
環境因素對食品檢測的結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條件是檢測結果真實、有效、可靠的必要保障。食品理化檢測實驗室應該注意對是檢驗結果有效性有不利影響的因素,比如:微生物污染、灰塵、電磁干擾、輻射、溫濕度、供電、震動和聲音等。實驗室應將實驗室運行所必需的環境條件的要求形成文件,并實時監測、控制和記錄環境條件。
樣品的收發、制備、檢測全過程以及其儲存環境都需要符合相關標準。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對樣品的唯一性標識和檢測狀態進行有效的管理,保證樣品實物和相關的檢測記錄不會發生錯誤。檢測樣品在流轉過程中應該有明確的出入庫記錄。在檢測作業前,需要由專門的人員確認樣本的外觀是否良好,積極配合填寫領取記錄,并進行樣本提取工作。在檢測結束后,還需要專門的人員對樣品進行處理。針對一些有毒或有可能會造成食源性疾病的樣品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設置專門收集和放置廢棄物的場所或設施,并進行有效的管理。當需要使用備用樣品時,需要對備用樣品的使用全過程進行記錄。
總體來講,隨著食品安全監測工作的有效推進,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問題得到了一定改善,在數量上呈現出減少的趨勢,但不容忽視的是,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管仍亟待加強。我們必須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的規范,從源頭上保證食品的安全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當然,單憑食品的質量檢測無法從根本上遏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只有政府部門加大對相關企業的管理監督,增強對惡意生產企業的處罰力度,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與此同時,僅僅是政府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各界應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積極遵守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提升食品安全質量保駕護航,推動食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