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芳
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慶云鎮人民政府 山東德州 2537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畜牧業的需求逐漸擴大,新型先進的養殖技術以及養殖理念不斷涌現,養殖模式實現了從分散養殖到規模化養殖的轉變。與傳統的畜牧養殖產業相比,規模化養殖可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但規模化畜牧養殖行業的發展會引起環境污染的問題,在養殖過程中,大量的廢棄物無法得到妥善處理,對周邊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為了實現畜牧養殖產業長遠持續綠色發展的目標,應妥善處理規模化畜牧養殖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
實際的養殖過程,畜禽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養殖廢水、尿液以及糞便等污染物,多數養殖管理人員缺乏環保意識和處理能力,不加處理地將其排放在溝渠或河道中,由此對周邊的水資源造成了污染。廢水在經過雨水的沖刷后會滲透或者直接匯入地下,導致地下水水質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養殖廢水廢物中含有多種有機物、病原菌以及其他活性物質,廢水廢物若隨地下水匯集流入江河湖泊后,會導致水體惡化,對水生物的正常生存也會造成一定威脅。
規模化畜牧養殖是科技發展的成果,能實現畜牧養殖的快速發展,并依托技術實現養殖的現代化、規范化。但規模化畜牧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將會對養殖區域及周邊區域的土壤造成污染。畜牧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一部分可以被土壤分解和吸收,但是其中的有害物質不會被土壤吸收,且會一直存留在土壤中無法釋放。有害物質存留于土壤中,會逐漸改變土壤的結構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樣性,進而造成土壤的永久性且不可逆的損害,最終影響區域生態系統平衡和生態環境發展。
規模化畜牧養殖除了對土壤、水源造成污染,還會對空氣造成污染。畜牧養殖的規模不斷擴大,排放的各種污染氣體也逐漸增多,進而影響空氣的潔凈度。特別是在畜牧養殖發達區域,大量養殖動物排出的糞便形成的有害氣體,會直接造成區域空氣質量下降,進而對人類生存環境形成危害。
規模化畜牧養殖,選址是關鍵,是減少污染的重要路徑。在選擇地址時除了要考慮交通因素,還要考慮環境因素,根據科學合理的原則選擇地址,并對養殖場進行合理規劃,以實現畜牧養殖的規范化和現代化發展。在選擇地址后,要對養殖過程中的各種設施進行配套,目的是依托科技手段對養殖過程中形成的廢物廢氣進行處理,在二次利用的基礎上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以實現規模化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首先,配置完善的廢物排放和處理設備,以實現對養殖過程中廢物的無公害處理,進而降低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其次,按照國家對養殖業的規定,完善消毒設備的配置,并結合廢氣處理設施對產生的廢氣進行處理。要對養殖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并依托科學的消毒制度減少養殖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再次,規模化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的糞便是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對糞便進行科學的處理,依托糞便處理技術,在實現二次利用的基礎上節約能源,減少對環境的危害。
規模化畜牧養殖管理人員是養殖行業的主要領導者及執行者,提升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從源頭控制畜牧養殖對于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破壞程度。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做好環保宣傳工作,同時完善健全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聯合農業部門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合作,定期開展基層規模化養殖工作的檢查,提升養殖人員的環保意識以及防治意識,促進其在自我約束以及大眾監督的過程中,不斷規范畜牧養殖管理工作,有效減輕畜牧養殖產業所造成的污染問題。
相關單位可以針對所在區域內的規模化畜牧養殖場所進行全面的勘察整合,對區域的生態環境承載能力進行調查,從而進行限養區、禁養區以及養殖區的合理劃分,以此實現對畜牧養殖結構的科學調整。要求養殖戶在進行養殖場所建立的同時建立同等規模的污染物無害化處理場所,并做好相關設施的配置,從而提升畜牧養殖場所的污染物治理能力。此外,畜牧養殖行業還可與農業發展相結合開展一體化發展模式,實現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價值,為區域內的畜牧養殖結構的科學合理化提供助力。
在規模化畜牧養殖的過程中,對糞污進行處理時總會有臭味發出,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還會浪費一定量的氮素。為此,在進行資源化處理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好氧無臭發酵技術。在規模化畜牧養殖中,利用改性多孔沸石生物處理劑能夠有效的吸附臭味,效果比較好。此外,可以使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對惡臭氣體也能夠進行轉化,并且能夠將廢棄物中產生惡臭的一些氣體進行吸附轉化。
規模化養殖場在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對養殖過程中出現的糞污有效的利用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能夠提高生態循環養殖的效果。廢棄物經過處理之后可以作為重要的肥料,這些肥料能夠有效的改善土壤的質量,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并且能夠促進我國規模化畜牧養殖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