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國
東營市東營區油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東營 257029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房屋建筑、路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數量越來越多,導致土地資源大規模減小。為實現對有限的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目前建筑工程領域越來越重視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導致建筑工程基坑深度越來越大,從而提高了對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要求,深基坑支護施工的難度也不斷增大。同時,高層建筑也是建筑行業針對土地資源短缺問題所采取的有效舉措,高層建筑通常體量較大,也給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隨著基坑深度的增加,地下水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相對于基坑深度而言,隨著水位不斷上升,涌水和滲水現象時有發生。因此,要科學預測基坑中可能出現的地下水問題,制定出系統的處理方案,減少地下水對工程造成影響。作為城市建筑主流的深基坑,由于深度大,又位于市區內,不止有大量復雜的管線,自然地質條件也難以完全探測清楚,比如涌水層探測,深處于地下的軟弱地層等,其實際情況可能無法精確探測,因而給工程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
灌注樁支護技術適用于基坑開挖位置地下水量較少的施工環境。施工技術要點:①嚴格按照施工工序及施工標準操作;②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支護體系的抗負荷能力;③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試樁,以保證灌注樁強度達到建筑需求。
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土釘墻是一種常用的支護方式。為確保基坑支護施工的順利開展、排水功能的有效性,應設置網狀的排水系統,并保證積水溝、積水坑等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在確定土釘大孔直徑時,應根據國家相關規范標準的要求進行,保證孔徑合格,且要對土釘進行仔細檢查,確保其無生銹、雜質等問題存在,釘入孔后,再灌入注漿管。土釘焊接托架時,加強對鋼筋、砂漿等材料的質量檢查,確保其符合建筑工程的實際要求,并要準確定位土釘的位置。注漿時,應確保漿液配比的合理性、科學性,速凝劑的用量為水泥用量的3%,同時也要對注漿壓力進行嚴格控制。注漿過程中,確保完全將水泥漿導入孔中,避免側漏現象的出現。首輪操作必須在漿液初凝之前完成,30min后再將注漿管清理干凈,然后開展第二輪注漿。注漿完成4h后再進行掛網,應使用鋼筋網,并與鐵絲進行焊接。提前將泄水管安裝在垂直、水平方向上,為保證管口的密閉性,可使用PVC管[2]。
土層錨桿形式上為承拉桿件。錨的一端與擋土墻和樁柱相連,一端錨固入土層中,既能維持結構和支擋,又能使支護土層保持穩定,有效防止土層的位移、沉降。錨桿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造價低廉,占用場地少,可作為建筑物的永久性基礎。其拆卸方便,使用靈活,所以也常被用于深基坑的臨時支護。運用這一技術,必須掌握好錨桿的位置、用途,確保噴錨點的準確性。工程中,應注意檢查現場錨桿是否完好,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然后再進行后續施工,確保錨固質量。灌漿時,要保證漿水不混雜,并使之攪拌均勻,配比合理,灌漿量也要符合規定。
基坑監測是深基坑支護安全的重要保障。通過設定監測預警值,能夠有效識別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當監測預警值發生連續跳動時,表示基坑沉降、變形等加劇,此時需要施工人員停止施工,監測人員反復核測后發現施工問題,繼而優化施工方案。由此可見,基坑監測能夠識別環境、施工等對基坑支護穩定性的影響,實現保障施工人員安全、保證施工進度的作用。各工程基坑監測的內容有所差別,監測方式即監測相關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結合工程施工實際選擇監測指標。在基坑監測過程中,監測人員需要分階段收集監測數據,并準確記錄,還需要根據數據的變化情況識別安全風險。同時,適當調整監測頻率,當基坑開挖超過2m后,需要增加監測次數,必要時進行連續監測,防止安全事故發生[3]。
①由項目部的技術人員組織所有管理人員對和該工程有關的所有文件及圖紙進行學習,掌握工程的基本特點及重難點,并制定不同施工節點對應的方法及措施,確保全體管理人員都能對工程做到心中有數。②由項目部的技術人員對工程實施工序分解,結合施工圖紙與相關規范提出的規定,以當前現有施工技術和工藝方法開展工序分析,采用表格的形式將各道工序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羅列出來,包括質量標準、測量方法與監控方式等。③由項目經理為不同崗位確定相應的工作內容、責任制度和獎懲方式。④在任何一道施工工序開始前,都要由項目部的技術人員開展全面技術交底,確保施工能夠順利完成,并采用適當的方式對質量要求予以明確。⑤項目部的技術人員要對整個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工作進行監督控制,比如對現場實施隨機抽樣,和以匯總報表為依據開展隨機抽樣工作。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多種多樣,包括土釘墻、土層錨桿、護坡樁以及噴錨支護、樁錨支護、自立式支護等組合支護方式。實踐過程中應根據建筑工程實際情況、具體要求,對支護方式進行合理選擇,以確保深基坑支護施工質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