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江
城固縣水利建設管理中心 陜西漢中 723200
為了有效提高農田水利工程質量,就要對施工管理工作引起重視,針對施工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促進農田水利工程的持續發展。基于此,文章結合相關實踐,先對影響農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進行分析,然后針對管理中的問題進行探究,最后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供同行業相關人士進行參考。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包括支溝(渠)以下溝(渠)系、塘壩、小型涵閘和小型泵站等,是農業生產的最基礎支撐條件之一。在進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以水土資源承載能力為條件及適宜的農業生產需求為主要依據,以骨干水利灌排體系建設成果為框架,按排水區、水系、小流域科學規劃、設計、建設小型農田水利系統工程,保障規劃設計區域的農田排澇、灌溉、水生態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為區域農業生產正常運行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按排水區、水系、小流域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單元,以骨干水利灌排體系建設(或規劃)成果為框架,科學規劃、設計、建設小型農田水利系統工程,保障規劃設計單元的農田排澇、灌溉、水生態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以蕪湖縣六郎鎮為例,應將“八小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增糧項目、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設項目、水系連通項目、灌區節水改造項目中的擬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全部一體化整合到六郎鎮十三連圩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系統,形成多部門合力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以確保“建一片、成一片”,放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效益[2]。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影響管理的因素較多,如施工材料、設備及其施工工藝等。在工程建設時,施工人員及其材料等方面具有關鍵作用,彼此間有著互相配合的關系,只有確保使用先進的設備及其高質量的材料,才能確保工程質量。第一,重視施工過程的全面管理,尤其是進場及其人員的有效管理,對工程進度會產生直接影響。在具體建設過程中,以質量為目標,對各環節施工進行有效管理;第二,材料的有效管理,在確保工程成本的基礎上,對材料質量嚴格進行控制,確保農田水利工程材料達標;第三,有效控制施工技術,結合工程的實際特點,選擇適合的施工技術,確保技術達到質量標準。
具體施工的時候,要采取現代化施工技術進行施工,通過完善的技術手段,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塑性混凝土通過黏土等混合材料的配合,將傳統水泥成分進行代替,配制成柔性材料。此種材料彈性及其經度較低,具有較好的抗滲性能,同時能夠對地基的變形情況進行很好的適應,還能夠減少水泥使用量,減少工程成本。與常規混凝土相比,其施工方法大體一致,但結合材料的具體特點,在添加膨潤土的過程中,先要對其進行充分攪拌,配制成混合物,再加入水泥及其砂石等進行拌合。在具體施工的時候,確保膨潤土均勻分散,同時對其濃度隨時進行控制,確保能夠發揮出實際作用[3]。
根據小型農田水利的建設模式,構建小型農田水利監督管理機制,如根據降低農民水費支出、節約用水等原則,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切實提升農民的節水意識,引導他們更好、更合理地運用農田水利設備。要以提升村部的財政績效為基礎,重視績效考核工作。在農田水利發展過程中,部分小戶的農業生產戶可能對加入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積極性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村部可以繼續實施“一手包辦”的農田水利發展模式,由村部作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所有人,以租賃等形式交付農民使用。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當前發展的基本理念,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重視對農田生態環境的保護。首先,解決水利工程中存在的污水問題,減少污水的排放,對于一些機械的廢水、廢油要妥善處理,不能隨意排放。其次,進行大氣污染的防治,可以更新相關技術和設備,使得水利工程運行時更加環保,同時避免燃燒等污染較重的措施。最后,需要水利工程重視粉塵等污染問題,對廢棄物妥善處置,農田產生的廢渣二次利用等。
在項目前期工作階段,業主應組織專家組對規劃設計進行技術審查,重點審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計規模、設計水位、豎向高程、設備選型等重要設計指標是否合理;審查與骨干水利灌排體系框架的符合性,以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在設計階段無重大失誤。在項目實施前期,應明確各建設主體的責任與主要控制性工作。所有建筑物都應進行放樣確認,均需施工單位提供包括高程、平面位置的初步放樣成果,監理單位校驗確認后方可施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全面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安排專人進駐工地,現場控制建設流程與工程質量。監理單位現場監理小組人員均需持證上崗,按監理規范與施工規范對施工程序進行監理與驗收,沒有通過驗收的工序,決不能被下一工序所覆蓋。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均須配備施工員、質檢員,每一工序均需在自檢合格、向監理單位報驗通過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杜絕無驗收的強行施工與野蠻施工。質檢單位應不定期查驗施工現場,對參建人員崗位與資格是否符合要求,工程過程中形成的資料是否同步真實進行查驗。
總而言之,隨著農田水利工程的不斷發展,在具體施工時,會涉及到較多環節,同時也包含較多問題,相關單位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確保工程整體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