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建筑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貴陽 550081
物流園區是一個具有多種一體化運輸手段的樞紐。它不僅包含貨品的儲藏、配送、加工、包裝、還承載著貨物交易、展示、管理和咨詢等多方面的服務。物流園區需要多方面的管理系統作支撐,相互協調有條不紊地運轉,包含出入庫信息管理系統,分揀智能操作系統等等。因此,物流園區的選址對整個物流園區具有非凡的意義,涉及到物流發展建設的戰略性問題,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產業的集聚地,發揮著物流產業的節點作用,選址布局的優劣,涉及到整個供應鏈布局分布是否合理,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是否最優,收益相對成本能否最大化等等問題[1]。
這也是物流規劃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園區的規劃就存在著各個省與省園區間的規劃協調問題,經常有各自為政的現象出現,致使各省和地區之間不能形成互補效應,各省與地區之間相互競爭、爭奪資源和資源浪費的現象嚴重。換句話說,我國在規劃建設物流園區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各省與地區與物流園間輻射半徑的問題,導致了園區半徑重復覆蓋與園區半徑覆蓋不均勻現象時常發生。
隨著WTO 過渡期的結束和中韓自貿協定的正式簽署,韓國等其他國家的物流市場要進軍我們的物流業,這就要求我們的物流業的現代化信息程度能夠與國際物流標準相匹配,物流企業面臨著重大的優勝劣汰的趨勢,所以有著集聚功能的物流園區能否發揮它的強大作用,能否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信息化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調研的過程中,大部分物流園園區的信息化程度較低,這與現在對物流發展的技術要求相差太多,同時也影響了物流園區的運作和發展,使物流園區的集聚效應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從而影響了物流園區的規模效益。
任何一種經濟行為都應當遵循市場規律。所以,對于物流園區的發展來說,其決策應與市場規則緊密結合。一些地方在建設規劃物流園區過程中缺乏前瞻性,基本都是照抄照搬優秀園區的發展體系,不能做到因地制宜。但是各個園區的發展情況并不完全相同,這就導致了園區發展緩慢,問題百出[2]。
隨著國際物流需求的增強,物流園區需不斷豐富商貿服務性和貨運服務性的主導物流服務功能,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注重新的增值物流服務功能的開發,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園區管理水平;進一步拓展完善物流園區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加強與外部其它商貿和物流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數據交換和在線交易等功能。
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需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則,避免泛濫建設、浪費資源的現象出現。這一系列現象和問題不容忽視,為此,一定要實事求是的做好物流園區規劃建設的統籌安排工作。可以從協調好產業與產業、行業與行業及物流園區間的關系入手,從而達到科學、合理、高效的規劃物流園區效果。在此系列措施的切實保障之下,物流園區就可以與其他功能體形成一定堅實的合力,有助于推進城市向全方位協同的方向發展。
要發展智能物流,沒有物流專業人才,就很難打造智能化物流平臺,很難完成傳統物流的轉型。省內物流的發展,迫切需要懂物流、懂信息技術、懂商流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省內各大院校應該積極探索物流專業建設,培養適應未來物流發展的中高級物流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省內相關培訓機構要積極開展物流專業培訓,針對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信息技術人員以及物流基層人員制定分步驟、分層次的培訓方案,通過分層施教,提高各層級人員的專業技能,以適應物流智能化發展的需要。
整合利用和改造提升現有物流資源,鼓勵通過兼并、聯合等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和業務整合,培育一批社會化程度高、增值服務能力強、專業化運作的物流園區。在財政資金、金融服務、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幫扶。通過信息互聯互通,加強物流園區與三次產業集聚區的融合發展,針對農業、工業與商貿業的特殊物流需求,構建匹配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化物流園區,提升園區服務于產業的專業化、社會化水平,助力區域經濟價值鏈升級[3]。
省內各經濟區應該結合當地的經濟現象制定物流業管理機構,對運輸、倉儲、配送等一系列物流過程標準化,結合新時代物流的新需求,不斷完善物流法律法規,制定符合時代需要、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物流發展需要的政策措施;同時,當地政府應該建立信息部門,針對物流過程中的設施設備、作業方法等進行智能化研究,全面協調省內各經濟區的物流發展,為發展智能物流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綜上所述,物流產業發展的快慢影響著我國的經濟,而物流園區的發展又是物流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還處在萌芽階段,存在著眾多問題。本文從園區科學統籌規劃、控制規模與合理引導、強化立法及政策支持、完善信息平臺建設及培養專業人才等方面,提出在建設物流園區的相應建議,以促使物流園區在我國能夠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