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毅琴
福建省共青團廈門市委員會 福建廈門 361004
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關系到國企的興衰,新一輪企業改革帶來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發生了深刻變化,審計面臨許多的挑戰,一方面我們要適應新環境,圍繞有關細則制定的審計內容來創新發展工作,另一方面,審計人員要創新工作方式,更多好的思路及方案需要在實踐中汲取智慧。
在我國,監管黨和政府的工作就會出現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是一種特殊的審計制度,我國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與其他國家的審計工作存在一定的差異,因為受我國國家性質的影響,共產黨員、政府機關干部和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便成為了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對象。因此,我國要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制度方面進行創新,把經濟責任審計和現代審計理論相結合,真正發揮兩者的優勢和特點,進而科學合理地指導審計工作的實踐應用,推動我國現代審計制度和審計理論的發展。經濟責任審核不僅是專業術語,更是一種審計制度,它主要是針對國有大型企業的領導干部以及國家黨政領導人進行的經濟責任的一種審計,是以中國特色為基礎,將現代審計方法和理論進行實踐的一種創新[1]。領導人的經責審計與其他常規審計相比,不僅是一項對事的審計,也是一項對人的審計,不僅是對合規性的審計,也是對效益性的審計,是通過對被審計對象在一定時期所參與的經濟活動、經濟行為和參與的經濟管理與監督的評價與鑒證,來衡量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的程度。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包括國有與國有控股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主要是企業的總經理、董事長和黨委書記等。領導人是受國家委托,代理國家和人民群眾行使國有企業經營權,對國有企業的經濟運行、經營業績和經營成果負有一定的經濟責任。
在審計關系人理論中,可以把經濟責任審計當作審計委托人,進而完善審計關系人理論。在我國,審計工作的關系人包括有三種不同角度的人物關系,并且這三種人物關系又存在一定的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分別由投資、間接實施審計和直接實施審計這三個方面來完整體現。針對經濟責任審計的特殊性,我國就要在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關系理論方面進行不斷地創新,完善理論體系。
我國的審計理論的發展根本沒有同其他國家的審計理論發展同步。就審計理論結構而言,有關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必然導致其結構出現多元化。因此,我國要對審計理論的整體結構進行創新,這樣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創新發展起著推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和審計理論二者之間的發展聯系[2]。
發展目標是整個審計理淪體系中的核心內容,而審計發展目標中的主要內容是定期研究和考慮社會中相關的經濟活動,因此,對于經濟責任審計要重視起來,對發展目標進行創新,建立規劃性的審計發展目標理淪,進一步拓寬審計理論的含義,做到創新發展,更加深入認識并了解審計理淪的主要任務和中心思想,確保創新后的審計發展目標能夠更加適用于機關領導干部和其他研究對象,保證各級機關領導干部切實履行經濟責任,促進全面的廉政工作作風的實現。
類型創新現代審計實踐工作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唯獨沒有經濟責任審計這類型,因此,我國要對審計工作的類型進行創新,適當地劃分標準,加入經濟責任審計,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作為其中一類,添加和完善審計工作類型,對主要責任人的工作質量進行分類,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實現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自身的迅猛發展,而且能夠幫助不同審計類型工作實現等級分類,促進共同發展[3]。
《指導意見》提出的20條情形就落地見效難易程度可以分為難、中、易三種,建議按照分別、分類、分層的原則對待處理,先易后難,編制審計案例,提出落實措施,逐步推進。
審計機關要根據審計方案明確各階段任務及責任人,真正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審計人員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依法依規的全面查出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做到應審盡審,不留死角。二是堅持傾聽意見。審計組長要認真聽取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查明問題所提出的意見,并將有關情形的解釋說明和事實證據收集匯總,分析問題原因,提出初步意見。三是堅持集體會審。局分管領導要組織審計組成員、法規審理人員和局審計業務骨干召開審計業務會或公開審理會,由審計組長介紹審計情況,其他審計人員各抒己見,并根據集體意見形成綜合報告提請局主要領導審定。四是堅持聯席會議制度。重大問題和難于決策的事項,召開聯席會議,由紀檢、組織、政府等相關單位共同商定。
要在認真學習的基礎上,結合基層審計機關實際,出臺落實省廳《指導意見》實施辦法,從基本原則、審計重點、審計質量、把握標準和審計隊伍素質等方面提出貫徹落實《指導意見》要求,方案要具體明確,便于操作,特別是要明確審計組成員各自責任,判斷審計人員依法辯證執審的標準和考核結賬方式。
綜上所述,經濟責任審計能夠分別從多個角度進行創新,并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相關部門就應該全面實施經濟責任審計和審計理論的創新發展,采取有效措施,突顯審計工作的特性,加強審計工作的組織管理,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加大監管力度,加強政府機關領導干部的管理,進而促進領導干部的清正廉潔,更好地發揮領導作用,促進審計系統功能的發揮和審計工作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