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斌
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當前,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各行各業都開始走上了綠色環保健康持久的發展之路。對于建筑工程行業而言,在施工中一定要重視建筑結構的保溫施工,尤其是建筑外墻的保溫設計,選擇合適的保溫材料,優化保溫施工技術。在施工中按照設計要求,規范施工工藝,做好基層處理和保溫層的保護,保證建筑外墻保溫施工技術能發揮較好的保溫效果,降低建筑使用階段用于溫度調節耗用的能量,實現建筑行業的節能,促進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建筑外保溫節能施工就是在不對建筑美觀和工程性能造成干擾的前提下,使用諸如錨固等方法,將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固定在建筑外墻,從而使建筑具有更強的保溫隔熱性能,達到節約能源、提高建筑舒適度的目的。在節能環保已經成為世界共識的今天,在建筑工程中運用外保溫節能技術,一方面能夠使建筑的室內環境得到優化,使其舒適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因為其具有保溫隔熱性能,所以室內溫度受室外影響更小,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降低夏天的空調和冬天的暖氣的使用量,使建筑節能性得到提升[1]。因此,建筑外保溫節能施工技術的應用,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既是建筑行業的發展的方向,也是社會對于建筑行業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為了提升建筑外墻的保溫性能,降低建筑物因為熱傳遞而消耗的能源,會應用保溫施工技術來提升外墻的保溫性。
在建筑工程外墻保溫系統中,無機保溫砂漿是非常重要的組成材料。它具有自身優越的性能,使外墻整體保溫效果不斷提高。在無機保溫砂漿的使用分析中,它屬于質地較輕的保溫顆粒。將其應用于建筑外墻保溫工程中,可以提高外墻施工質量,提高整體保溫性能。對可能對無機保溫砂漿產生顯著影響的粉塵、雜質和物質進行清理,確保實際施工效果。在對無機保溫砂漿與水泥的配合比進行控制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工程施工配比進行操作,這樣才能提升無機保溫砂漿的應用價值。
聚苯板與墻體一次澆筑成型技術指的是在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筑中,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將聚苯板放置于墻體外側,隨后開始澆筑施工,將聚苯板與墻體一次澆筑成型,形成復合墻體。這種技術的優勢明顯,由于外墻和保溫系統一次成型,可顯著提升施工效率,縮短工期,整體成本較低。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需要保持連續、均勻澆筑,否則可能使聚苯板出現變形以及錯茬等問題,影響保溫性能。聚苯板與墻體一次澆筑成型技術所采用的聚苯板可以使用雙面或者單面鋼絲網,其中,雙面聚苯板和墻體連接,依靠聚苯板和墻體之間的粘接力以及聚苯板鋼絲網內側和墻體外側的配筋綁扎,二者結合性能較好,安全性高。而單面聚苯板鋼絲網和墻體連接主要是靠墻體和聚苯板鋼絲網之間的粘接力以及“L”型鋼與斜插鋼筋的錨固力,其結合性能也較好。與雙面聚苯板鋼絲網相比,單面聚苯板鋼絲網可以節省一定的材料和工時,整體造價可以降低約10%,性價比更高[2]。
在外墻保溫工程施工中,外墻保溫結構很容易受到溫度、材料收縮等各因素的影響,導致建筑外墻出現裂縫,影響外墻保溫工程的質量,降低工程的使用壽命。因此,在建筑外墻保溫施工中,必須要加強對施工細節的控制,對外墻裂縫產生的因素進行控制,確保在不影響孔眼開裂的情況下,做好相關的施工防護措施外墻外保溫結構與性能的基礎。此外,在施工的過程中,要對外箱保溫層和保溫層進行深度處理,防止外變形應力影響到保溫層的施工質量,從而使建設項目受到威脅。
外墻內保溫層施工過程中,基層處理是十分關鍵的,若未進行嚴格的基層處理,很容易出現內保溫層的空鼓和開裂。內墻保溫層施工基層處理,應基于基層材料形式進行清理方式的選擇,當基層為磚墻、砌塊時應將墻面上殘留的殘余砂漿、污垢、灰塵等清理干凈。在進行界面處理時,將墻面澆水濕潤。當基層為混凝土墻時,應用10%的火堿水來去除表面的污垢,之后用清水將堿液沖洗干凈并晾干墻面?;诒貙舆x用材料對基層平整度的要求,使用2m靠尺進行檢測和控制。界面處理一般采用噴槍或專用界面劑。按水泥、砂、界面劑的一般配比1:1:0.5的形式充分混合攪拌,均勻噴涂墻面,墻面不應出現露白。相比于外墻外保溫施工技術,建筑外墻內保溫施工技術的應用就沒有那么廣泛,主要是內部的保溫施工受到樓層結構的限制,施工不連續,部分結構位置沒有施工保溫材料,在后期的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熱橋等現象,使得墻體出現嚴重的冷熱不均出現結露等情況。內保溫施工技術具有更好的保溫效果,由于保溫材料是在墻內阻隔外界空氣,所以可以發揮更好的保溫效果,但是外墻沒有其他保護措施,在長時間的環境作用下容易被侵蝕,導致結構被破壞,最終影響內保溫的效果[3]。
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要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建筑施工,提升建筑施工中的節能施工技術,做好外墻的保溫施工。結合當前常見的保溫施工技術和保溫材料,根據其優缺點,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選擇合適的保溫施工技術,使得保溫材料能有更好的適用性,提升建筑物的整體保溫效果。這樣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品質,促進我國建筑行業走上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