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建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滄州 061000
近些年來,城市化快速發展與環境質量下降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激烈,并且也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給社會的可持續建設帶來了許多問題和嚴峻的挑戰。而建筑施工作為支撐城市公共建設的重要基礎,其自身也在能源消耗中占據主導地位,給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理應得到更加高度的重視和關注。綠色施工管理作為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潮流下的新興產物,其自身之于建筑施工的意義也值得被進一步挖掘和分析。
綠色建筑主要是指建筑從開始建立之時到投入使用的過程中,最大化的來實現對水資源與電力資源的節約,這樣來打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進一步實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綠色建筑主要是在原有的傳統建筑上進行創新,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將經濟性與可持續性、實用性相結合,建立生態的居住環境,確保人們的健康生活,不斷降低建筑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不斷減少對資源的浪費,減少對能源的消耗[1]。
綠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主要指將綠色、環保理念滲透在具體建設項目中,使施工管理人員在項目實施各階段中,持續貫徹綠色、節能、低碳理念。同時以維護建筑工程質量、施工安全為基礎上,對施工過程中的環境、施工資源進行管理,最終起到節水、節約用電、控制施工材料損耗、預防環境污染的作用。在建筑行業中,綠色施工管理理念的應用,是對新時期建筑項目管理的創新與升級,對實現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并且能夠有效解決社會環境污染、能源損耗、經濟建設中存在的矛盾,推動建筑行業的進步與發展。相對于傳統的施工管理理念,綠色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更為強調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環節的綜合管理,需要管理人員集成管理施工人員、施工材料與設備、電能等要素,確保綠色環保理念與施工作業的深入融合。另外,相關人員在應用綠色施工管理理念時,需要在管理制度執行中,通過教育宣傳的方式,激發施工人員綠色意識,使其積極配合綠色施工作業的開展。但是在編制綠色施工管理方案時,還應提前梳理該建筑項目所涉及的相關制度、質量要求、現場施工環境,挖掘項目綠色施工管理價值,從而在綠色施工產品、施工個工藝的運用中,使建筑工程項目成為符合行業標準的“綠色建筑”。
控制揚塵可以很好地解決粉塵污染,具體措施有2 方面,一方面控制粉塵的產生,對易產生煙塵的位置進行處理,比如關注土方或其他土質材料,適當對其進行遮擋,避免在使用的過程中塵土飛揚范圍過大。還可以使用噴水設備定期進行噴灑水霧,可以有效緩解粉塵的擴散。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處理已經產生的粉塵,比如運輸中很容易造成揚塵,應該做好地面的硬化處理,避免因為車輛的行駛造成煙塵過大,關注現場的衛生條件,可以對設備、車輛等進行定時清洗,以避免日積月累的揚塵[2]。為了更好地控制施工現場的揚塵情況,可以引入粉塵檢查設備,做好除塵檢測。
工作人員在采購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材料的質量和價格,同時也要考慮到材料的環保性能,許多物美價廉的材料雖然能夠滿足施工的基本要求,但其自身也含帶一些有害物質,有可能會在施工的過程中產生有害氣體,影響空氣質量和身體健康。所以,工作人員應當在采購的過程中,隨身攜帶便攜的檢測設備和器材,認真分析材料的環保性,盡可能確保材料的無毒害。另外,施工單位也應當針對材料的保管制定出相應的標準和規范,要把不同的材料分類儲存,以此來維護材料的環保性。
設計是建筑工程的第一步驟,在進行設計的時候,要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建筑設計,設計方案要多樣化,對施工現場要進行實地考察,加強對施工場地的把控,不斷強化基礎設施,提升設計方案的可行性,讓建筑設計更容易運用到施工中,提升建筑方案的科學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對施工現場進行全面的了解,根據所了解到的信息展開全面的分析進行設計圖的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聲光電等設計的需要,不斷強化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工程中的運用與一體性的融合,節約資源,減少浪費,控制施工成本,為企業節約更多資金。在設計過程中也要設計多種方案,以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可以及時更改方案,保障施工的進程,提高施工的質量[3]。
綠色施工管理的推進對于施工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其實也需要施工管理人員本身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對于當前實際施工過程當中綠色施工的一系列要求和標準進行掌握,并且能夠對國家的各項規定和規范進行嚴格執行。對此在具體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上,我們應該針對于當前綠色施工管理的一系列的要求做好業務方面的培訓,讓施工管理人員對于當前綠色施工管理的各項要求和規范進行了解,提升他們的理論素養。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施工能夠給傳統的建筑施工管理帶來更多的可能性,能夠有效推動建筑行業的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筆者從材料的選擇,能源消耗的控制,管理體系的完善評價體系的建設這幾個方面論述了綠色建筑施工管理的發展措施,整體上符合綠色建筑的基本內涵也尊重了綠色建筑施工和傳統建筑管理之間的密切聯系,能夠作為行業和企業的參考依據。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行業和企業也應當具有前瞻意識,緊跟時代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