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霞
平原縣恩城鎮人民政府 山東德州 253103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是解決農業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關鍵,不僅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也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農業技術能否得到良好推廣,直接決定了基層農業是否能夠健康、順利發展,也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和要求。
在如今這個經濟快速發展時代中,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關鍵內容,然而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經濟的基礎,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數量能夠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所以就需要很大程度上的讓人們真正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重要性并且在農業的實際發展過程中,農業技術是農業發展的保障,也是農民增加收益和增加產量的支撐,推廣農業技術能夠促進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得到進步,提高農民勞動的積極性,增加農民種植的生產數量、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效益。此外,我國還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人口資源占有量較少,而民以食為天,為了能夠使得人們能夠滿足于逐漸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這就要在發展農業時,加大推廣農業技術的投入力度,要積極提高農業技術水平,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1]。
為了保證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質量,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推廣資金的投入力度,及時引進科技含量高的農業技術,從而為后續的農業生產環節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成立專項審批資金來支持農業技術的推廣,并且要增加推廣人員的補貼,保證推廣人員的工資可以及時發放,提升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更好地開展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另一方面,農技站可以加強與農業機具廠商的合作,為當地農民宣傳相關的農業機具,使農民可以充分了解到農業機具的使用方法,繼而為農業技術的推廣打下基礎。
想要真正意義上解決推廣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就需要制定和完善相應的農業技術推廣制度和規定,促進推廣主體的多元化和服務的社會化。一方面把農業科研院所、涉農學校、農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等與農業有密切聯系的主體盡可能地融入到農業技術推廣中來,實現農業科研、教育與農業生產需求的有效銜接,提高農業科技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另一方面,要支持經營性農業技術體系的發展,把資金實力強、有一定技術和經驗的農業實體融入到農技服務中來,鼓勵他們搞農業研發和提供市場化的農業技術服務。此外,要加強對基層農業技術服務的管理,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優質的基層結構,保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推進等[2]。
在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基礎上,建立一套新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以便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現在已經是互聯網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向網絡宣傳的方向靠攏,相關部門應該對農業技術推廣進行創新,變單一推廣主體為復合推廣主體,變單一推廣方法為多種方法、手段共用,認真研究農業區域、農戶的不同需求,然后針對不同的實際需求制定不同的技術推廣方案,為促進農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首先,推廣人員應強化對于農業新品種的推廣,對適宜不同區域農業生產發展和環境條件的作物品種加以研究和調查,與當地的農業研究協會、農業院校等建立聯系,結合調查數據研發新品種,保證其能夠符合當地的種植條件。同時,掌握農業種植中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為農民提供安全性高、針對性強的化肥農藥,提高種植產量與效益。其次,推廣單位需建設推廣項目服務體系,與基層農業發展需求相結合,構建多元化服務渠道,引領農民了解市場動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農業生產種植活動,使農產品符合市場需求。最后,還要通過多種方式對農民的種植技術加以培訓,如定期講座、多媒體視頻等,通過提高農業種植技術與知識,促進農民素養的提升。
按照我國現階段中的農業技術推廣情況來看,因為其過分依賴于政府部門所頒布的一些相應扶持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使得現階段中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不能及時得到轉變,甚至可能會變成限制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國家就需要積極引入一些社會資金來對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實行全面參與,在社會資金方面,綜合性的推廣效益是實現資金投入的關鍵,這就讓技術轉化的成果變得十分顯著,這樣不但能夠確保社會中投資者能夠得到豐厚的資金回報,也能夠將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進行提升,從而實現生態農業技術和循環農業技術的應用于推廣,這樣不僅能夠擁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而且也能為當地地區社會綜合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已經成為了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3]。
在所研究出來的先進技術研究成果之中,有很多新型技術的效果有著很明顯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推廣過程中,就會因為農民對其不感興趣,加上基層農村的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有的甚至比較落后,這就讓農業技術的推廣難度增大。而因為我國信息化技術的全面發展,這樣可以建立一個完善的農業技術網絡推廣平臺,使得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有效的應用。
目前,我國基層農業技術在推廣過程中仍存在不少的問題,例如推廣方式單一、推廣人員素質不高等,嚴重阻礙了技術推廣工作的進展。因此,要加強對農業技術的研究,加大推廣資金的投入,不斷提升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轉變過去單一的推廣渠道,從而有效提高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