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南京未來能源系統研究院 江蘇南京 210000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會計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單位中的主體經濟活動進行計算、記錄以及報告的過程,它可以為相關的決策工作提供所需的會計信息,對于單位的經濟利潤有著直接的關系,是貫穿在整個財務管理中的活動,可以反映一個階段內的資金流量情況,同時可以提供給不同的部門作為參考。會計核算通常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規范和標準進行操作,它具有一套獨立完整的核算體系,按照不同的順序進行記錄和綜合核算。在新時期下,新政府會計制度相關準則的應用和落實,對于行政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有著一定的影響。
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財務工作中,它與企業財務有著不同的特點,是以各項業務為對象,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記錄和反應的工作,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應用對原有的會計核算模式進行優化,實行雙向模式并行發展的策略,它加強了預算功能在會計核算中的重要性,改變了原有的核算過程,對于會計人員有了更多的要求,既可以保證對一段時間的現金流水進行計算和管理,還可以就未來一段時間會計核算內容進行預算[1]。
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中,會計信息是反映經營成果的財務信息,也是后續決策的主要依據,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形式下,它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從不同的角度對會計信息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在制度中的統一性和一致性。此外,在這種模式下,它強調了會計核算的系統性,使得單位中的資產具有相應的透明性,實現了精細化管理的目的,擴大了它的應用范圍。
行政單位的會計核算需要按照規定標準進行操作,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應用中,它對計算的過程、范疇以及方法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減少單位在計算中的可選擇余地,增強了會計業務和信息的可比性,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加強同期之間的對比,從而對現階段的核算方法不斷的改善和更新。此外,新政府會計制度強調了法律條例的重要性,避免會計核算結果對管理決策的誤導。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要求強調會計計算以及審核過程中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它需要根據可靠的憑據進行操作,明確的規定了它的范疇,形成完善的質量標準會計信息,可以有效的避免偽造會計憑證等現象,增加了會計數據的真實性[2]。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落實的過程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會計核算質量達不到預期的要求,導致制度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從會計信息的角度上來說,會計核算需要具備一定的可靠性,在實際的計算中,由于會計人員沒有對新政府會計制度有一個具體的了解,沒有憑借一致的依據進行計算和確認,引用的核算資料來源沒有有效的規范,從而導致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其次,會計核算需要具備一定的可比性,這也是財務人員經常忽略的問題,沒有對同期發生的類似交易進行比對,使得會計核算可能存在前后不一致的情況,數據上的變更就會對后續的單位經營造成相應的影響。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應用下,它對于財務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需要員工可以具備核算和預算兩種技能,不僅要保證會計核算范圍、計算結果的準確性,還要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對一個階段內的資金流量進行預算,為后續的財務工作提供指導方向,但是目前來說,財務人員不具備管理意識,仍然按照傳統形式下的操作模式進行計算,沒有從整體上進行考慮,這也就導致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落實中的阻礙。此外,有些財務人員本身對于會計核算的知識體系結構沒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導致財務處理工作在實際的計算上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會計信息化系統建設是推進新政府會計制度落實的基礎保障,它是將會計與信息技術結合到一起,提升會計核算中的管理決策水平,通過核算型會計軟件,解決行政事業單位運作過程中存在的誤差問題。首先,會計信息化系統是對傳統會計工作和業務流程的整合,它可以在計算機上建立虛擬的管理空間,實現信息的集成化和系統化發展,為新政府會計制度創設有效的環境,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效融合[3]。
面對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傳統會計核算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相關部門應該對現有的財務人員進行重新規劃,落實崗位責任制度,實現會計計算人員向復合型人才的轉變,通過技術培訓以及實踐考察等方式,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加強對會計結構體系的認知,熟悉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落實中的相關流程,從而實現各個環節的有效對接。
綜上所述,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優化會計核算模式,提高它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關人員需要認識到新政府會計制度在落實中存在的阻礙因素,從而加強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加強會計人才的培養,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