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俊賢
山東起鳳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淄博 255000
綠色節能建筑技術主要是在保證建筑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基礎上,通過改善建筑業傳統技術,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污染以及資源的消耗。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關鍵在于綠色節能,主要指的是在施工過程中對污染進行防治。大多數建筑行業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灰塵和噪聲污染。只有提高施工技術,才能保證綠色施工的高效進行。通常說的節能,是指對建筑材料的建筑過程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使建筑業盡可能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在建筑工程中,只有合理按照行業的發展目標,遵守有關原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節能原料和綠色施工技術全方位地應用。與此同時,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過程中,還要對建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進行有效回收,并采用相關技術對廢料進行集中處理,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盡管實木門窗的隔熱性能要好于玻璃門窗,但屋頂所暴露的氣流主要是由于室內熱壓升高而產生的氣流,因此室內的熱損失房間也很大。由于實木門窗的保熱性能差,因此隔熱房屋頂層的房間在冬天通常很冷,而在夏季,大多數城市溫度較高,太陽輻射將為強烈,屋頂表面的材料易于吸收大量輻射熱,從而造成頂層房間由熱傳遞引起過熱。建筑物的過熱嚴重影響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因此,在設計保溫房屋時,必須注意為屋頂保溫結構選擇合適的材料。
房屋建筑裝飾工程門窗節能施工的技術對門窗的安裝提出了一定的技術要求,門窗的安裝材質以及節能施工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安裝效果與房屋門窗所選用的材料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密封質量較為優良的門窗一般具有較好的保溫能力。比如塑料單框雙玻璃復合門窗具有較為優良的密封性,保溫性能較為優異。從房屋門窗安裝材質的不同情況可知,不同材料所制成的門窗邊框具有不同的導熱系數,如金屬鋼、鋁所制成的門窗的導熱系數要比塑料門窗的導熱系數要高。門窗節能技術安裝的質量基于節能施工的技術,在門窗安裝的過程中也是一定要嚴格把好關,基于門窗節能施工技術的安全前提,必須嚴格把控門窗的安裝施工質量,一旦在安裝過程中出現門窗變形,甚至裂縫等現象,會對房屋的安全和節能造成很大影響[1]。此外,在進行房屋門窗的安裝施工作業過程中,必須關注對門窗與周圍環境的匹配性,在對房屋門窗的密封條進行接縫粘貼和清理工作時,要特別注意門窗接縫是否存在縫隙,其他雜質是否存在堆積,必須保證密封條附近的整潔,從而保證保溫性能。
當前我國新能源光伏發電技術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進步,相關技術的應用范圍有了非常廣泛的擴大,發展速度非常快。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新能源技術有太陽能、風能、沼氣以及垃圾發電等。太陽能在城市乃至全國各地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發展應用,最常見的熱水器就是作為居民生活的主要應用設備,我國已經將太陽能技術非常深入地應用到熱水器中,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技術成就。特別是在大型村鎮住宅地區,建筑屋頂的密度相對較低、建筑層數少,可以在建筑上較多地利用太陽能熱輻射,太陽能熱水器的功能和作用也可以在建筑上得到充分的發揮[2]。總之,既要充分滿足傳統建筑功能又要充分兼顧現代建筑美學的要求,還要在設計上綜合考慮建造成本和建筑使用管理過程的設備的安全性、可能耗費的能源等各類因素。只有全方面考慮相關問題,如解決門窗、墻體及建筑屋頂等方面的節能施工問題,才能充分保證各類綠色節能技術的廣泛應用。
從住宅建設的角度看,綠色節能建筑技術的應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多元化的節能技術理念應加速推廣。比如,墻體節能技術的運行能更好地降低室內能耗,特別是在溫度穩定性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保護,整體發展空間較大。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墻體節能技術的實施主要通過抹灰施工技術和粘貼保溫施工技術兩種方式完成。抹灰施工技術的應用和墻體節能的要求更加吻合,同時應用的效果較好。但是,在其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對不同材料的質量進行有效控制,特別是水泥、石灰和其他材料的質量,并進行大量的混合比測試和分析,以降低錯誤使用的概率[3]。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大量水資源,在施工后會排放大量污水,對于生產中排出的廢水,如果采用傳統方式處理,將其排放至專業的排水管網中,會對施工地區的周邊環境包括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周邊的水資源污染。所以,將水循環技術應用于建筑施工中,可以將排出的廢水進行二次利用,還可以將雨水收集處理并使用。將處理后的廢水和雨水應用于減少揚塵與清洗機械,循環利用水資源,有效減少因廢水排放給周邊環境帶來的污染。例如,有一個建筑施工項目位于西部干旱地區,當地的水資源較少,為有效保障施工過程中水資源的充足使用,該項目部建了一個小型雨水收集處理站,收集每次自然降水中的雨水,并使用相應技術進行優化處理,充分利用先進的水循環技術,實現了對雨水的高效利用,保障了項目施工過程中的用水問題,也實現了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隨著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大量自然資源被消耗,綠色節能建筑技術的應用迫在眉睫。當前的建筑施工企業只有將建筑施工技術進行優化,不斷推動綠色節能施工的應用,才能更好地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