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波
(朝陽市水務工程技術審查中心,遼寧 朝陽 122000)
近年來,隨著鄉村建設的不斷發展,鄉村河道污染、河岸坍塌、破損等問題日趨突出,加之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直排、生活垃圾與建筑垃圾隨意傾倒等造成水體污染,已嚴重影響到沿岸居民日常生活。因此,河道治理逐漸成為現階段鄉村建設的關鍵內容之一。河道治理涉及的專業多、部門多,傳統的治理手段主要是利用修建堤防、修筑混凝土或漿砌石護坡、硬化河床等工程措施,從防洪的角度實施治理,大大降低了河道自凈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其原有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的破壞,并且景觀效果較差、渠坡硬化范圍廣。隨著人們對生態景觀要求的提高以及河道治理工程的普遍開展,河道治理理念出現了明顯的轉變。現狀河道治理既要達到排水、防洪要求,又要創造錯落有致、景色優美、供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1-2]。
滾龍河屬于大四家子河較大的支流,規劃治理段均位于朝陽縣南雙廟鎮以及北四家子鄉境內。河道治理范圍為滾龍河入河口以上河段,治理河長16.67km,布置工程段全長15.6km,其中干流長14.4km,支流長1.2km,河道寬度為30-60m,海拔高程位于201-300m,河流比降7‰。現狀主河道蜿蜒曲折,漫灘較多,局部為偏灘,漫灘與河岸多為平緩過渡,局部岸坡高出河床1-2m,經測繪及附近探坑揭露,總體上部地層巖性以卵石為主,并沿上游至下游方向,卵石粒徑逐漸變小,局部下部揭露基巖。
河道兩岸山體與林地、耕地相間分布,沿岸有西山村、三家村2處村莊10個村民組,部分村級道路緊鄰河道;治理段河道兩岸無系統規劃設計,各個段分布著不連續砂埂及干砌石護岸,干砌石護岸由于修建年限較久遠,石頭風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岸坡未進行任何防護并且出現倒塌、變形現象;由于缺乏科學治理,河道內存在亂扔亂堆現象。
河流距離村屯較近,地勢相對平坦,河道凹岸受到嚴重的沖刷,雖然近幾年未出現較大洪水,河勢暫時穩定,但未從根本上消除河道險情,一旦遭遇較大降雨,將危及兩岸居民、工礦企業和交通干線的安全。河道兩岸有部分礦廠以及河道內的廢棄沙場,堆積嚴重侵占河道,應按統一規劃予以清除,因此迫切的需要對該流域河道進行治理,改善當地的生活環境及投資環境。
根據《防洪標準》、《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設計》等確定滾龍河入河口段治理工程護岸穩定及抗沖刷能力設計標準為10a一遇,工程等別為Ⅴ等,護岸穩定性及抗沖能力滿足10a一遇防洪標準,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為20a。
河道建設工程必須科學規劃、全面保護、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實行治理保護與發展民生并舉,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顧環境、生態、經濟等多重經濟效益,促進水土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水生態文明建設大局,逐步實現沿河農民收入的增加、區域及河道生態環境改善的總體目標。
樹立兼顧河流生態修復、河道綜合治理為主的治理理念,遵循非工程與工程措施相結合、河道治理與流域治理措施相結合的方針。同時,要有別于傳統的自然保護區管理和河道治理,兼顧河道與生態協調、同步治理。
工程規劃治理河段為大四家子河源頭至滾龍河入大四家子河河口,河道全長16.67km,均為農村段,工程布置總長度15.6km,其中干流14.4km,支流1.2km。規劃采用護岸工程、河道平整工程、生態工程等形式,消除險情隱患,減少河岸沖兌和水土流失,穩定局部河勢,美化兩岸環境,保護農田及公路等。
1)護岸型式的比選。根據各個方案的優缺點(表1),對于河道較窄、岸坎陡坎明顯的情況,設計選取Ⅲ方案直立式護岸。工程段河道為農村河段,考慮兩岸耕地較多,河道寬度較窄,選取格賓石籠護岸符合當地實情,經濟、合理。

表1 方案比較情況表
2)斷面設計。石籠護岸背為直立面,擋墻高3.2m,分3層砌筑,底層高1.2m,中層高1.0m,頂層高1.0m,由上至下,一層、二層石籠迎水側錯臺0.5m,墻頂寬1.0m,石籠底寬2.0m,擋墻設10KN/m土工布,土工布自墻頂沿墻背鋪至基礎,基礎鋪設15cm厚砂石墊層。石籠網箱4m一分籠,網箱內每米設隔斷,石籠護岸結構見圖1。

圖1 石籠護岸斷面圖
3)石籠護岸設計。石籠護岸:在設計河底以下埋深1.2m,石籠網箱尺寸采用1.0m×1.2m×4m的2個,基礎以上高度為2m,石籠網箱尺寸采用1.5 m×1 m×4m,1 m×1 m×4m各1個。經計算,石籠護岸設計斷面在正常運用和非常運用條件下,均滿足各項穩定要求。通過沖刷深度計算,最大沖刷深度可達0.93m,根據計算結果、河道不穩定因素,結合當地工程經驗,確定護岸工程基礎埋深為1.2m。
石籠網箱采用生態網格工藝,每4m一分石籠網箱,網箱內每1m設隔網,所用生態網格為機編五鉸六邊形,材質是熱鍍鋅絲,網孔為150×150mm,絲徑為φ3.75mm,熱鍍鋅絲含鋅量60g/m2。格賓石籠鋼絲抗拉強度應為350MPa-500MPa,采用三鉸工藝,雙線鉸合部分長度:格賓石籠≥55mm。網體綁扎間隔為200m,填充材料可采用天然塊石或卵石,要求填筑材料具有耐久性好、不易碎、無風化跡象,填料的粒徑為1.5-2倍網孔尺寸,填充料級配應合理,填充后空隙率應<30%,抗壓強度不低于30Mpa,填充材料容重>20kN/m3。
4)原有護岸的拆除與利用。根據河道基本情況及防洪現狀情況中介紹的現有護岸工程情況,護岸工程破損嚴重,使用年限過長,已失去了防護作用,并對河道安全產生一定影響,本次針對破損嚴重地部分進行拆除重建,并重新建設防護工程,確保有效的穩定河勢,保護岸坎。拆除后的塊石放置重建護岸護腳位置,作為護腳進行防護,增加護腳的抗沖能力,見圖2[3-4]。

圖2 拆除工程護腳防護位置
1)典型斷面設計。治理段部分河道因多年淤積,未曾清淤,縮窄了行洪斷面,造成河道彎曲,河床不穩定,影響行洪;部分河段由于采砂等原因造成河道下切嚴重,河床不穩定,因此對治理段進行平整,恢復河道泄洪能力,以確保河道的行洪安全。河道平整總長度13934m,其中干流河道平整長度12745m,對應中泓樁號K0+205-K12+950,支流平整長度1189m,對應中泓樁號Z0+000-Z1+189,典型斷面設計見圖3、圖4[5-6]。

圖3 河道平整典型斷面圖(Ⅰ)

圖4 河道平整典型斷面圖(Ⅱ)
2)設計比降。干流:樁號K0+205-K0+636段設計比降3.3‰;樁號K0+636-K1+800段設計比降4.1‰;樁號K1+800-K4+956段設計比降4.4‰;樁號K4+956-K6+977段設計比降5.1‰;樁號K6+977-K9+300段設計比降6.8‰;樁號K9+300-K10+853段設計比降8.9‰;樁號K10+853-K12+950段設計比降10.7‰。支流:樁號Z0+127-Z1+189段設計比降12‰。
經計算,河道平整總量20.87萬m3,其中干流段20.32萬m3,支流段0.55萬m3。土方就近運至低洼或用于墻后回填,剩余土方開挖量-填方量=17596.03m3,運至大四家子河河道岸坎沖刷嚴重區域,恢復原有岸坎或耕地。
1)護岸林。護岸護腳種植耐澇的楊樹,洪水時,可減緩洪水流速,防風防浪,搶險時又可就地取材。護岸林種植2排,株距2.5m,行距為3m,樹種為楊樹,胸徑4-6cm。楊樹栽植樹坑尺寸為1.0×1.0×0.5m,種植土厚度0.5m,種植土外運,平均運距3km。
2)護岸帶。在護岸護腳1m寬度栽種棉槐,棉槐選擇棉槐,兩年生,高50cm,每簇2株,棉槐間距0.3m×0.3m,種植2排,種植總長度12980m,其中左岸長7572m,右岸長5408m。植樹坑尺寸為0.3m×0.3m×0.3m,種植土厚度0.3m,種植土外運,平均運距3km。
3)生態帶。在河道中泓樁號K12+950-K14+605段左右岸自然岸坡種植棉槐,河道長度1.66km,每岸種植排數3排,間距0.3m×0.3m。植樹坑尺寸為0.3m×0.3m×0.3m,種植土厚度0.3m,種植土外運,平均運距3km。生態工程典型斷面形式見圖5。

圖5 生態工程典型斷面圖形式
1)石料。工程所需石料,要求質地均勻、不易碎、無風化跡象、耐久性好的優質塊石,塊石飽和抗壓強度不低于30Mpa(MU30),比重不<2.65t/m3,填充空隙率≤30%,外圍巖石粒徑≥網孔,尺寸≥200mm。
2)土工布。工程土工布標稱斷裂強度≥10kN/m。
3)石籠網箱。工程選用熱鍍鋅石籠網箱,技術參數如下:網絲采用φ3.75mm熱鍍鋅鋼絲,熱鍍鋅絲含鋅量60g/m2。網孔型號150×150mm(D×D),允許公差±5%。鋼絲抗拉強度:350MPa-500MPa,延伸率:≥10%。石籠網箱每4m一分籠,籠內每米設隔斷。
水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態環境要素,通過對滾龍河入河口段河道實施生態工程,有利于改善流域的水環境,使治理河段成為一條具有安全、生態的美麗河道,沿河兩岸環境清新,營造水清、岸綠的生態環境。通過整治河道,岸線平順,可以開發利用更多的土地資源,消除險情隱患,減少河岸沖兌和水土流失,穩定局部河勢,美化兩岸環境,保護農田及公路等。河道治理具有極大的經濟效益,能夠給沿河村鎮發展帶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