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寶娟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雖然智慧物流是一種高層次、高端化的新型物流形態,但仍離不開基礎設施支撐。依托互聯網,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向虛實一體化、網絡化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互聯網具有了新的基礎設施屬性,發揮著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的平臺集成作用,從而推動著新型供應鏈組織形態的建立。基于基礎設施運營新思維應用而生,物流業與互聯網結合,在新平臺上重新架構運行模式,改變了物流業原有的市場環境與業務流程,使得智慧物流大行其道。
互聯網催生了新經濟模式和業態,也帶來了物流服務需求碎片化,從經濟環境看包括物流數據、物流云和物流技術三大領域的服務需求。智慧物流具有更廣闊的市場環境和快速增長的市場前景,這種需求帶來的沖擊,迫使物流業轉型升級。從物流數據服務看,全供應鏈過程所產生的物流數據在互聯網時代已成為物流資源配置的一部分,對于這些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夠挖掘出物流業運營的規律,從而有利于合理資源配置。從物流云服務看,其伴隨無人駕駛、云倉、眾包等新型市場關系,通過物流云來提供算法應用和數據路徑分析,為參與各方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倉庫租賃需求、人力資源需求及設備使用狀態等需求方面的分析,這有利于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從物流技術服務上看,包括自動化設備、智能設備及人機交互協同作業,如何應用這些新技術來提高物流效率,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是推動智慧物流發展的決定力量,這些新技術驅動物流變化的結果,一是使物流整個場景數字化,使物流活動更具有感應性;二是使整個供應鏈內的所有元素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三是使供應鏈相關的決策更加自主和智能。未來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將更加廣泛應用于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環節,為推動智慧物流發展和迭代提升奠定基礎。
當前,以新零售、智慧零售、無人零售為代表的零售業態呈現爆發式增長,商業環境的變化驅動傳統企業構建面向終端用戶更為扁平化的渠道體系,具體體現為人、貨、場的重構,這要求在技術端操作效率更高,并實現更大的社會協同和智能化決策。顯然,新零售給供應鏈運營提出了挑戰,其迫使物流業加速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轉變。以阿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電商企業,以順豐、圓通等為代表的快遞企業,以貨車幫為代表的車貨匹配企業,都在搶奪智慧物流的風口。面對新零售,物流已不只是承擔運送貨物的服務,而是能夠拉動銷售和直觸消費者體驗。物流業需適應智慧物流的發展趨勢,對此要從企業戰略、技術創新以及設備升級著手,從而真正走向智慧化。
物流具有天然的共享經濟特點,共享物流不僅體現在信息共享,更體現在理念、技術、設施、市場等各參與要素的共享。智慧物流的業務系統包含多元經濟平臺,不僅深度連接生產與消費,也將加速物流業向融合性發展。依靠跨界融合共享,能夠推動個體、企業和社會物流資源的全面整合、開放利用,如貨物信息與資金流信息相匹配,可以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信息支撐。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熟應用,人員、裝備、設施以及貨物依托互聯網,形成全覆蓋式的信息共享,同時數據升級將全面做到可采集、可傳輸、可分析,這有利于打破行業信息不對稱現象。由此看來,智慧物流不是一種簡單的技術改進,而是依托互聯網思維重構物流業融合共享的生態體系。
互聯網與物流業的融合推動了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由信息技術引領而促動管理、組織、設備等技術的進步,最終目標是建立創新驅動的智慧物流生態體系。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數據的挖掘和應用,智慧物流采用大數據及模擬技術,將物流產業相關方與互聯網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確定如何實現倉儲、運輸、配送等網絡布局的最優化。通過歷史運營數據分析建構模型,能夠精準界定每類商品的庫存部署及分揀、配送等。期間,數據發揮了連接作用,數據流動和數據先行,保證了物流全程的動態感知、實時監控與優化執行。
全面改善物流績效,重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現代物流績效目標應是推動物流業朝著安全、高效、便利、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方向發展。智慧物流是“互聯網+”高效物流的集中體現,將以效率和成本倒逼物流業模式變革。智慧物流要扮演社會資源的整合者,通過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有效解決傳統貨運行業小而散、信息不對稱、組織化水平低等問題。如近年來涌現的倉貨匹配的互聯網平臺,其實現了供需信息的在線對接和閑置資源的實時共享,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以人工智能服務為前導,賦能物流各環節,實現了智能配置物流資源,特別是在無人駕駛、無人倉儲、無人配送等前沿領域的技術應用,已鑄造了菜鳥、京東、蘇寧等一批企業的成功。
智慧物流的基礎框架分為前臺、中臺、后臺三部分。前臺是應用層,涵蓋車貨匹配、多式聯運、倉配端資源共享、路徑優化等;中臺是決策層,涵蓋物流云技術決策、運行規則及標準的邏輯、物流市場的決策;后臺是數據感知層,涵蓋貨、車、倉的物流要素數據化及與消費者畫像匹配。從結構框架看,智慧物流涉及跨企業、部門的深度協同,顯現出組織協同的重要性;通過智能算法,促使物流系統中各參與方高效分工協作,智慧物流將重塑產業分工和資源分配,在物流各環節和各垂直領域,以數據要素創造價值為主線,物流組織管理方式將更加趨于協同。
智慧物流的競爭核心在于服務品質,其以信息化為重要支撐,以智能化為突破方向,以強化消費感知為績效追求,智慧物流將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和業務運作流程。在運營規則設置方面,智慧物流對物流時效、運費、最后一公里等業務進行建模,通過模擬驗證后,配置在規則引擎中,以驅動各類業務按規則運營。調度方面,智慧物流依托信息化系統,通過組件化的業務應用和智能算法服務,實現動態、實時的調度,未來對入庫、存取、揀選、包裝、出庫和盤點環節中各項業務的調度都會實現智能化。在作業方面,智慧物流根據商品的件型、重量、銷量、交付時效等屬性,設計不同的作業流程,并采用相匹配的物流智能化系統,未來的物流業務運作流程將會實現實時互動、自主控制的能力。
互聯網的基本特性決定了發展智慧物流要具備融合思維、整合思維,對此要重新審視物流整個生態體系下的市場、用戶、產品、企業等參與元素的影響,重構企業觀念、組織和流程。要樹立融合集成理念,突出共享主線,為促使傳統物流配送體系與信息化網絡平臺有效對接,要突出抓好信息共享。依托智慧物流服務模式,逆向整合各類生產要素資源,徹底打通物流產業鏈的硬瓶頸。同時要從運營效率、服務水平和服務成本等角度出發,扮演好物流活動的“組織者”角色,通過網絡平臺提供供需匹配、線路優化、調度有序等方面的服務。另外也要扮演好輔助者的角色,基于設施、設備、信息、數據等服務,為物流活動提供各類支持。
智慧物流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近年來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涉及智慧物流發展的政策,在環境營造和產業引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為加快智慧物流發展,要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的工作,重點在配套政策落實。要加快智慧物流行業標準體系的研究,通過構建一個動態、開放的智慧物流標準體系,加強不同運輸方式物流標準的協調銜接,促進上下游設施設備的標準化。要以公路運輸車貨匹配為主,向鐵路、水運、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進行全面的覆蓋,實現技術、產品和服務模式兼容互通。
智慧物流的發展前提是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應用是其發展重點。對此以“互聯網+”高效協同服務平臺建設為核心,構建具有優化資源、中樞決策、流程協同、人性化服務的智慧物流協同平臺。既要推動新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高起點打造互聯互通物流新網絡,也要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不斷提高物流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和要素聚集功能。特別要重視物流云建設,這有利于全面實現物流業務數據化,充分釋放信息和數據潛能,從而為智慧物流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智慧物流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既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又熟悉物流運作規律、服務意識強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要加強智慧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各院校與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為基礎,適時優化和完善相關專業培養計劃,突出專業課程教學,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于智慧物流領域。同時企業應通過設立有吸引力的人才引進計劃和獎勵機制,并制定優惠政策,以吸引優秀人才加盟。
為創新共享合作模式,深化物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持續推動智慧物流協作發展,一是推動企業應用智能科技進行物流服務模式智能化再造,通過運用物聯網先進信息技術和自動化設備,規范銜接軟硬件標準,讓物流效率更高,通過信息化實現人、物、車、庫、資金等資源高度融合,以及管理的全方位全鏈條的智能化、精益化。二是加快推進物流企業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改造,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物流數據分析加工,優化管理、預測、決策,催生轉化為商業價值,進而降低物流運營成本。
綜上所述,智慧物流的發展是時代變革的必然趨勢,隨著互聯網技術在物流業的廣泛應用,其必將極大地推動智慧物流高速發展。對此不僅要依靠數字化、智能化技術革新傳統物流流程,還要打造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的場景物流。智慧物流業在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流通效率、拓展延伸服務等方面正顯現出巨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