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漢卿
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緬懷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發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度評價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和重大意義,回顧總結中國共產黨繼承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闡述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自始至終貫穿著“振興中華”這一鮮明主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思想和行動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出,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恣意妄為,封建統治者孱弱無能,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在那風雨如晦的年代,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可歌可泣的抗爭。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維新變法等許多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孫中山先生為當時中國的積貧積弱痛心疾首,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第一個響亮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1911年10月的辛亥革命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探索道路。盡管孫中山的思想中有著空想的成分,也沒有找到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道路,但這些目標的提出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之奮斗。雖然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它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廣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是辛亥革命的搖籃與策源地。從孫中山著手創建興中會,到組建同盟會,到策劃、組織和發動反清武裝斗爭,廣東成為革命斗爭的重要舞臺。武昌起義前孫中山領導發動的10次武裝起義中,有8次在廣東進行,特別是黃花崗起義影響巨大,這些革命活動都是辛亥革命的前奏與序曲,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了軍事基礎,為武昌起義的成功積累了寶貴的革命理論與實踐經驗。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紀念是為了更好的前行,重拾那段歷史,是為了牢記漫長而艱辛的探索,更是為了繼往開來、開拓前進。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需要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鑒往知來,弘揚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激勵斗志,匯聚民族復興偉力。
第一,弘揚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匯聚民族復興偉力,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表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革命是必然的選擇,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決定性的力量。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腐朽的封建專制政權日益走向沒落,國家瀕臨滅亡邊緣。中國革命要成功,必須有先進階級及其政黨領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華民族從此有了新的引路人。在國家危難之時,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遺愿,帶領無數革命志士和中國人民開展了革命、建設與改革的一系列偉大實踐,使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的社會革命持續行進,使辛亥革命先驅們的遺志得到了最終實現,使中華民族離實現偉大復興邁出了一大步。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只有擁護黨的領導,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夙愿、辛亥革命先驅對中華民族發展的美好憧憬才能實現。
第二,弘揚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匯聚民族復興偉力,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表明,無數的革命志士探索了諸多復興民族的道路,辛亥革命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在革命先驅奮斗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探索適應于中國社會發展的道路。經過一系列的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找到了契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實現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盛世如你所愿”,就是對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最好的告慰。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安寧的正確道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向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又是我們開辟未來的根本保證。
第三,弘揚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匯聚民族復興偉力,必須發揚偉大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英勇奮斗。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辛亥革命那些為了拯救家國而舍生取義、前赴后繼、矢志不渝、無私奉獻的英雄主義精神時至今日仍然鮮活無比、富有生機,為辛亥革命賦予了獨特的時代特征,同時也升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在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發揚奮斗精神,拿出迎難而上、敢于斗爭的魄力和擔當。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偉大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引領時代潮流、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撐。我們要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革命斗志、一往無前,以實際行動建功新時代。
第四,弘揚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匯聚民族復興偉力,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一戰線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法寶。辛亥革命的精神之魂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從辛亥革命先驅們振興中華的夙愿到如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愛國主義精神這一思想內核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只有全體中華兒女團結起來、共同奮斗,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才能不斷取得新的更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必須同舟共濟,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依靠團結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主義統一戰線,廣泛凝聚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力量,不懈奮斗、砥礪前行。
廣東省參事室(文史研究館)作為省政府的直屬機構,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要充分發揮文史專家學者云集的陣地作用,進一步加強對辛亥革命歷史史料的挖掘整理與宣傳研究,努力打造嶺南文史研究的新高地,為廣東文化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回顧歷史,緬懷先烈,展望未來,我們更覺任重道遠。新征程上,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以新擔當新作為奮力推動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