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益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才是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贏得軍事競爭和未來戰爭主動的關鍵因素,對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我軍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習主席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突出強調始終把加強專業技術干部和新型作戰力量人才建設作為支撐戰斗力生成的重要抓手?;鶎涌萍紕撔氯瞬攀侵位鶎討鸲妨ι傻闹匾α?,基層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直接關系到基層戰斗力建設水平,關系到科技強軍戰略在基層的貫徹落實。調研發現,基層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水平不斷加強,基層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激發,對戰斗力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基層科技人才重視程度還不夠、培養方法手段還不多、激勵措施還不完善等。這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需要采取創新手段,進一步提升隊伍建設質量,不斷提升基層科技人才對戰斗力建設的貢獻率。
一、更新理念,理清抓建思路。建強科技人才隊伍必須更新觀念、轉變思維,與部隊轉型建設需求相一致、與部隊新裝備更新換代相合拍。要盯緊新型作戰力量群體,著眼科技人員占比加重的實際,堅持“依靠技術建強基層、強化技術提高本領”的建設思路,著力強化三種理念:一是常態抓建理念。形成黨委統籌抓、政治工作部門牽頭抓、業務部門對口抓的責任機制,安排各專業領域專家牽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定期召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形勢分析會,查找問題、研究對策;堅持常態滾動抓,固化情報分析會,深化裝備伴隨保障,常抓常促、提升能力。二是系統抓建理念。對接人才建設規劃,細致分析科技人才群體,突出工程技術類、新型作戰類和衛勤保障專業人才,擬制崗位能力評價標準,從專業能力、帶教帶訓、服務保障等方面明確建設目標、推進隊伍建設。三是精準抓建理念。堅持“缺什么補什么”,針對新增力量缺專業人才、技術保障缺對口人才的實際,按照重點人才優先發展的思路,堅持優先配備、優先培養、優先保障。
二、著眼轉型,聚焦實戰培養。推動基層戰斗力提升,建設思路要轉,能力素質更要轉??萍贾茟鸲妨ㄔO,科技人才日益由保障員向戰斗員轉變,站位逐步由“后臺”向“前臺”邁進,亟待提升素質能力,為“練兵所急、勝戰所倚、打仗所需”保駕護航。堅持目標牽引。對口研究科技人才崗位能力標準,建立核心素質要求,標定培養目標方向;定期組織各級科技人員評審考核,依據核心素質要求,細化考評標準,有效增強考核評價的科學性準確性,確立正確導向。依靠培訓升級。打造“英才領建、尖子支撐”格局,與科研機構保持協作關系,定期代培一定數量骨干人才;按照新裝備新專業要求,加快推動科技人才知識更新步伐,采取依托院校廠家培訓、整合資源交叉互訓、立足自身組織集訓的方式,選送裝備技術干部到院校培訓,推薦科技人才進修深造,幫助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適應新崗位。通過實戰錘煉。注重將技術與戰術融合起來,將崗位與戰位一致起來,以戰載訓、拿敵練兵,促進科技人員遂行作戰任務能力不斷提升;堅持走開科技人才戰斗轉型之路,把科技人才選到任務一線點位、用到作戰值班戰位、放到隨隊保障崗位,讓他們走上指揮職位,探索走開指技互換路子。
三、多措并舉,拓展培訓渠道。針對裝備更迭速度快、人才需求大的特點,堅持用新思路引領新實踐、用新舉措推動新發展,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效益。一是創新“訂單式”培訓。針對當前院校專業技術干部培訓班次較少,無法滿足現實需求的實際,推動培訓名額由院?!胺职l”向部隊“訂購”轉變,滿足各個層次、各個專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針對新增專業和職能發生變化崗位,采取相近專業改行培養的方式,積極遴選原專業骨干充實到目標整編崗位,抽調相關專業、具有受訓經歷的人才加以補充,有效解決關鍵崗位來源渠道單一、梯次結構失衡的問題。二是開展“幫扶式”培養。按照專業相近、模塊編組的原則,堅持人才團隊式打造、集成化培養,探索實踐“集中訓管、集智攻關、集師幫帶”的培養模式。充分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力量,打造新專業“樣板”部隊,通過開辦“隨營軍?!薄袄碚撘剐!钡确绞剑l揮“酵母”作用,推動形成以強帶弱的人才建設良好局面。三是探索“融合式”培育。創建軍地協作人才培養基地,借助地方科研力量雄厚、專業人才密集的優勢,形成與地方科研院所、生產廠家聯合培養人才的格局。安排基層衛勤人員到部隊醫院、軍醫大學輪訓進修,推薦優秀科技人員報考研究生升級學歷,拿出專項經費用于人才培訓,促進科技人才能力素質提升。
四、區分層級,實踐鍛煉磨礪。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崗位是成才的平臺。堅持扭住實踐磨礪這一培養途徑,始終把重大演訓任務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手段,著力提高廣大科技人才遂行任務的能力。區分階段專攻精練。按照基礎訓練、專業協同、野外綜合演練三個階段,重點抓好科技人才能力素質提升?;A訓練突出武器裝備單裝技戰術性能研究,協同訓練突出各要素組織協同,綜合演練重點按照作戰“一個過程”培養一線科技人員分析判斷、籌劃實施、臨機處置復雜問題的能力。區分專業聚力強能。按照大專業小集中、小專業大集中的教育訓練育人模式,成立維修、保障等集訓隊,進行編組聯訓、專攻精練,著力提升官兵掌握手中武器裝備的能力,提高主戰裝備編配率、對口率、稱職率。區分課題集智攻關。建立課題攻關小組,力求一個課題培養一批骨干、一批骨干撐起一片專業領域;組建技術攻關小組,從“零”開始學習裝備知識,細心摸索裝備性能,發現裝備隱患故障點,提出技術改進建議,對接廠家建立反饋采納使用機制,確保裝備操作零失誤。
五、嚴格把關,立起選拔標準。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通盤衡量選優配強干部骨干,努力做到專業技術和新型作戰力量人崗相適、各得其所。嚴把專業資格。堅持把專業資質作為選配科技骨干的任職資格,切實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從更大范圍擇優選拔科班出身的行政干部轉行做技術工作,切實把專業骨干配強,同時對不具備專業資格的科技人員堅決清退。突出綜合素質。堅持按能力標準優勝劣汰,有計劃安排能力素質偏弱、難以勝任作戰部隊崗位要求的科技人員退役交流,促進隊伍整體素質更加優化。注重工作實績。堅持以績取人,注重發現和使用素質過硬、實績突出的科技骨干,在立功受獎等方面予以傾斜,緊貼工作實績推薦享受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對象,鼓勵科技人才在本職崗位努力工作、干出實績。
六、優化環境,激發內在動力。堅持內外結合綜合施策,進一步優化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在解難幫困上,積極響應基層訴求,主動直面基層、了解掌握需求,建立為基層解難幫困工作機制,可以仿效有的單位設立“幫戰友”基金的辦法幫扶困難官兵;協調辦理官兵子女入托入學,解決隨軍家屬就業,努力在房屋分配排序、家屬隨調、子女入學協調等方面,積極營造暖心留人好環境。在權益維護上,針對科技人才隊伍特點,探索分類管理模式,切實把科技人才職業化學習提升的時間留充足、把休息休假的時間留充足。比如,某單位在大項演訓活動多、戰備值班時間長的情況下,科學統籌,技術干部休滿假率達100%,得到上下一致好評。在導向激勵上,有力激發和帶動科技人才群體爭當先進、愛崗敬業。建立“用人用能人”的激勵機制,打破到年頭就調、有空缺就用的陳規積弊,制定科技人才“晉必考、任必評”的硬性措施;建立“實干得實惠”的激勵機制,對尖子人才、貢獻突出的人才,優先立功受獎、優先送學深造、優先安排療養,不斷激發科技人才工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