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汝峰
新兵下連的“第二適應期”,既是新兵能否充分適應部隊生活的考驗期,也是能否在部隊長遠發展、健康成長的關鍵期。尤其在當前“兩征”模式下,戰斗力生成周期縮短,新兵補入新單位節奏加快,因此,幫助新兵順利度過第二適應期,既要充分做好經常性思想和管理工作,更要科學有效做好心理服務工作。
新兵小鄭性格內向,從小父母離異,隨父親生活,2020年畢業于北方某城市一所中專院校,2021年3月應征入伍。在新兵連訓練時不自信,學東西較慢,平時不善言辭,但為人老實,很聽班長的話。小鄭在訓練中遇到困難后,班長和同班戰友都很主動幫助他。在體能方面,小鄭有優勢,是全班第二個所有體能課目都合格的新兵。
下連后,新兵小鄭分到了班長小林的班。班長小林是下士第二年,性格活潑,做事風風火火,工作干勁很足。通過兩個星期的相處,班長小林發現小鄭學習裝備理論知識很慢,和其他新兵相比有較大差距,老兵在幫教過程中也慢慢對小鄭失去耐心。漸漸地,班長認為小鄭不適合學習本專業,并向連隊進行了匯報。三周后,恰巧炊事班缺一名炊事員,征得小鄭同意后,小鄭就被派到炊事班參加工作。
在炊事班,小鄭主要負責配菜、食品留樣和衛生清理等工作,班內只有他一名列兵炊事員。在上級的一次檢查中,因小鄭負責的食品留樣工作出了問題而使炊事班被上級通報,班長狠狠地批評了小鄭。后來,小鄭覺得自己什么事都干不好,產生抑郁心理,出現敏感多疑,偶有自言自語,伴有失眠癥狀。炊事班長趕緊向連隊進行匯報,指導員很快帶小鄭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小鄭為適應性障礙。
新兵小鄭出現適應性障礙,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個人原因。在當前“兩征”模式下,新兵征召頻率快,既要求新兵補入快,也要求新兵下連進入角色快。從征召兵員來看,當前新兵自我意識獨立、個性鮮明、探究意識強,但也表現出樂群性不足、適應環境能力弱、缺乏心理韌性,以及焦慮、抑郁等心理常見的特點。下連后,新兵常會因自我適應、環境融入、學訓任務、人際交往等因素產生對環境的不適感,從而產生孤獨、失落、自卑、恐懼等心理情緒。主要表現在:
一是心理期望落差產生的失落感。案例中,小鄭在新訓班長的幫助下逐步適應了部隊生活,下連后,新班長的管理風格和新訓班長差別較大,小鄭難免會將新訓班長和新班長作對比,加之自己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感覺和新班長難融入。“兩征”模式下,新兵往往在新訓機構被分配至相關專業和崗位,新兵常會因為沒有進入自己想去的崗位,沒有學到自己想學的專業,或是新訓結束沒有取得自己渴望的榮譽而產生失落感,個人感覺很遺憾,心情郁悶。
二是目標規劃缺乏產生的迷茫感。在“兩征”模式下,兵員素質不斷提高,三月份入伍的新兵中,大學畢業生占比較多。九月份入伍的新兵中,高中畢業生和準大學生比例居多。這些新兵來到部隊的想法更加多元,有的想入黨提干,有的想考軍校,有的想轉軍士,有的想成為典型并取得榮譽,有的想擁有從軍經歷,從而方便以后就業或是升學。下連后,有的新兵發現部隊生活并非如己所愿,感到實現自己目標和價值的門檻很高,加之部隊生活枯燥重復,常會因自己目標規劃不清、自身動力不足等原因導致結果不如預期,產生困惑、迷茫心理。
三是訓練成績落后產生的自卑感。案例中小鄭是一個性格內向、不自信的戰士。訓練中總比別人“慢半拍”,在新訓班長和同班戰友的幫助下,這種情況得到一定程度克服,并逐步找到自信和自己的閃光點。但在下連后,小鄭只看到了自己的短處,沒有聚焦自己的優點,加之缺乏支持和鼓勵,當自己和同年兵相比成績落后時,自卑感油然而生。下連后尤其在學習訓練中,每個新兵都想給周圍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訓練成績提升不足、訓練標準不達標等原因,往往容易讓新兵產生“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如果長期得不到改善則可能導致過度焦慮或是自暴自棄。
四是訓練任務繁重產生的緊張感。當前,部隊訓練任務繁重,突擊任務較多。新訓結束后,新兵需迅速補入各崗位,留給新兵自我調適時間非常有限。為了能夠快速補充老兵退役留下的“缺位”,新兵需迅速學習和掌握各類裝備知識和技能,從而迅速“補位”,加之各級對新兵訓練要求標準高,有些新兵對繁重的訓練任務不適應,感到訓練任務自己吃不消、受不了,容易出現緊張感,甚至逃避訓練,產生厭訓、怕訓心理。
五是人際交往不順產生的孤獨感。下連后,新兵身處環境發生變化,有的新兵認為自己只是一名列兵,害怕在人際交往中做錯事、說錯話而受到領導批評,不敢與干部骨干交往;有的新兵性格內向,處事謹小慎微、放不開手腳,不善與他人交往;有的新兵孤芳自賞、眼高手低,覺得別人不如自己,不愿與人交往;有的新兵在家就是“一人一機一世界”,不會與人交往。部隊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人際交往不順,就會出現相互猜疑、缺乏坦誠、影響團結、情緒壓抑的情況。案例中,小鄭由于不善于交往,常常感到孤獨,缺乏朋輩支持,遇到困難無處訴說,導致出現抑郁情緒。
六是教育管理嚴格產生的壓抑感。在新兵下連后的教育管理中,新兵是各級關心和關注的焦點。有的新兵民主意識強,對老兵的管理方法不認可,出現“軟抵抗”心理;有的新兵覺得在新單位比在新兵連的規矩要求還多,出現煩躁和逆反心理;有的新兵覺得在新單位只要比自己兵齡長,誰都可以來管自己。案例中的小鄭在炊事班時,只有自己一名列兵,班長批評完他后,既沒有做針對性的思想工作,也沒有及時地關心幫助,小鄭覺得在新環境中缺乏歸屬感,這種壓抑情緒持續累積,最終導致了適應性障礙的形成。
新兵下連后產生的“不適應”心理如果持續郁積得不到重視和化解,就會引發令人沉痛的心理之殤。因此,我們在新兵下連的關鍵時期,要扎實做好心理預防、疏導和干預等工作,幫助新兵培養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在部隊這個大家庭中健康成長。
準確把握新兵心理變化脈搏。一要全面掌握情況。新單位要及時和新兵連干部骨干進行新兵思想和心理交接,詳盡掌握新兵的家庭狀況、性格特點、矛盾困難等情況,同時交接好新兵心理健康檔案。二要搞好談心談話。干部骨干要和新兵打成一片,堅持做到“四個知道、一個跟上”,努力把解決思想問題、實際問題和心理問題相結合,達到最佳效果。三要加強心理測量。結合新兵下連、任務轉換等時機,依靠專業人員,科學運用量表等手段嚴密組織新兵進行心理測量,發現異常妥善處理,同時動態更新新兵的心理健康檔案。
注重提高新兵心理調適能力。一要有效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作為帶兵人,既要關注新兵心理問題的負面因素,也要幫助新兵對個人潛能進行發掘,主張通過個體努力來做好心理調適工作,比如引導新兵掌握合理宣泄法、注意轉移法、自我暗示法等多種形式的自我放松、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提升自我調適能力。二是科學組織心理行為訓練。新兵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先天條件有關,但經過訓練和鍛煉也能進行培育。針對新兵下連時的心理適應性問題,可組織破冰訓練、團隊協作訓練、挫折挑戰等心理團體訓練,增強新兵進入新單位的適應性和歸屬感。
科學優化新兵心理支持系統。一要充分發揮干部骨干的“兄長”作用。堅持為士兵著想、為士兵服務,切實用真心去幫助他們,讓他們真實感受到戰友情、兄長愛。二要充分發揮“親友團”的港灣作用。連隊要主動聯系新兵家長,及時反饋新兵在連隊的現實表現,發動他們做好新兵的工作,讓新兵感到親友就在身邊。三要充分發揮思想、心理骨干的“及時雨”作用。思想、心理骨干通常是發現問題和隱患的一線力量,要善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及時掌握新兵的情況,幫助新兵化解內心的疙瘩。
有效開展新兵心理疏導工作。一要善于傾聽理解。“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工作和生活中,干部骨干要以接納的態度,認真地聽、專心地聽,對新兵的問題及時發現和解決。二要正向說服引導。干部骨干要注重把握新兵的特點,圍繞新兵的問題,用事實說話,引導新兵注意到自己因認知偏差而導致的情緒困擾和不良行為,幫助他們理性思考,進而促進他們情緒和行為的改變。三要依靠專業力量進行疏導。對依靠本級力量不足以化解心理問題的新兵,要及時借助專業力量進行心理疏導,對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新兵要及時送醫就診。
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環境氛圍。一要營造團結友愛的氛圍。干部骨干要用信任、欣賞、發展的眼光看待新兵,善于發現新兵的閃光點,用真心去關心關愛他們,及時開展解難幫困工作,消除他們在部隊的后顧之憂。二要營造干事創業的氛圍。在部隊全面發展是每名新兵踏上軍旅之路的期望,干部骨干要努力為新兵搭建成長“舞臺”,勇于當新兵的進步“后臺”,幫助他們在軍營這個大熔爐里“百煉成鋼”。三要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干部骨干要堅持嚴字當頭、公字為上,尊重新兵的主體地位和合法權益,依法依規、公道正派處理各類事項,讓新兵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有奔頭。嚴格要求干部骨干在管理中依法帶兵、科學帶兵,杜絕以權壓人、以兵齡壓人,樹立起帶兵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