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昉蘭
近年來,官兵心理問題成為影響部隊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引起各級的高度關注。結合開展“政法服務下基層”活動,對某部官兵心理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對若干例心理疾病人員進行梳理分析,感到要想有效預防和解決官兵的心理問題,必須理清思路、分析原因、有效應對、綜合施策。
通過對干部骨干問卷調查,85%的同志認為,心理問題難察覺、難辨別、難定性,對預防工作造成很大困擾。主要是: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相交織。座談調研中,絕大多數干部骨干都知道心理問題不同于思想問題,但對兩者的區別卻說不清、道不明。分析12 例心理疾病人員,有5名患者當初被誤認為是思想問題,干部骨干花了很大精力去做思想工作,結果是“拿錯鑰匙開不了鎖”,有的甚至逆反應,加重了患者心理負擔。心理問題與性格缺陷難分辨。調查發現兩種錯誤認識:不少官兵把心理問題看作是性格缺陷,看輕了、看淡了,忽視了經常性預防,拿不準針對性對策;少數同志把官兵的性格缺陷都看成是心理問題,降低了門檻,放大了范圍,容易“草木皆兵”、無的放矢。心理問題與其他病癥易混淆。12 例心理疾病人員中,有7 人表現出煩躁、失眠、胸悶、胃疼、軀體功能障礙等生理癥狀,90%以上患者對自身心理問題不自知,個別的即使知道了也不愿向人提起,往往只反映生理上的癥狀,誤把“心疾”當“身疾”的現象在發病之初比較普遍。
分析感到,解決好發現難的問題,是做好心理預防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一要普及心理常識。把心理知識普及納入基層教育、干部學習、骨干培訓的重要內容,采取集中授課、專家輔導、配發書籍、印發手冊等方法,幫助官兵學習掌握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定期組織心理專家巡回宣講,不斷夯實心理工作基礎工程。二要建強骨干隊伍。依托部隊體系醫院,選拔責任心強、工作細致的干部骨干進行專門培訓,建立以團單位軍醫、基層政工干部和思想工作骨干為主體的心理工作骨干隊伍。利用“雙四一”和“三互”網絡,加強對官兵思想、心理、行為的觀察掌握,及時發現官兵的心理異常,第一時間納入視線范圍。三要及時會診把脈。對發現可能有心理問題的人員,要及時安排專家訪談、測試和會診,切實查清癥狀、分析原因,防止誤判。對確有心理問題的人員,及時送醫治療,加強管控措施,嚴防發生問題。
從對某部官兵和若干例心理疾患人員調查分析看,官兵心理問題主要源于四個方面:一是家族病史遺傳。此類人員占近年來發現病例的13%,個別戰士入伍前就發現病癥,采取隱瞞病情、弄虛作假的方式參軍,有的甚至就是抱著到部隊看病治療的想法入伍的,給部隊建設帶來了很大困擾。二是成長經歷影響。這類人員占近年來發現心理問題的42%,尤其來自單親家庭、留守家庭、父母有“黃賭毒”等不良習性家庭的戰士,往往性格孤僻、遇事偏激、心理壓抑,更易引發心理問題。三是環境壓力沖擊。此類誘因在新兵中表現更為明顯,有的本人不愿意當兵,迫于父母壓力入伍,產生很強的逆反心理;有的不適應部隊生活,工作、訓練落后于人,產生心理抑郁;有的自我定位過高,精神高度緊張,也容易導致心理問題。四是應激事件引發。這類情況約占32%,主要因家庭變故、進步受挫、婚戀矛盾等,深陷其中難以自拔,不良心理郁積,從而導致心理問題。
可見,官兵心理問題成因復雜,必須找準源頭、多措并舉、防于未然。一要在新兵質量上把住關口。在新兵中廣泛開展“雙四一”活動,深入了解家族病史、成長經歷、個人愿望等,尤其要認真組織心理篩查,點驗有無攜帶精神類藥品,細致觀察新兵日常表現,及時發現異常。對帶病入伍的新兵,依照規定堅決退回處理,切實排除隱患。二要在調適疏導上下足功夫。積極發揮心理骨干和體系醫院作用,健全完善專群結合、防治一體的心理服務機制,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心理巡診,建立心理專家網上門診、電話咨詢、短信服務平臺,傾心培育“知心骨干”“知心醫生”,努力幫助官兵調節心境、化解心結。三要在優化環境上做好文章。堅持“基層至上、士兵第一”,加大基層環境設施改造力度,加強人文關心關懷,積極打造舒心環境。尤其要針對部分地處山區、工作繁重的單位,大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豐富官兵課余文化生活。
調研感到,處理官兵心理問題普遍存在“三難”:一是治愈康復難。從12 名患者治療情況看,官兵心理疾病反復性強,病情時好時壞,很難根治。有的從新兵下連不久就開始患病,長期依賴藥物,給部隊造成很大負擔。二是日常管控難。對心理疾患人員稍不留意,就可能發生自傷、傷人、出走等問題,負責陪護的、跟著看管的、派出協商的,牽扯大量人力、精力,往往是一人患病、多人陪護,既耽誤了工作訓練,也增加了安全隱患。三是移交安置難。患有心理疾病的官兵,需要醫療終結才能逐級報批,納入安置計劃。戰士患病在服役期內一般很難治愈,有的親屬提出種種不合理要求,個別地方部門也設置一些障礙,給移交安置增添了很大難度。
對此,各級要堅持決心加辦法,積極妥善解難題。一是領導機關要重視。對有心理問題的官兵,及時安排送醫治療,妥善做好親屬工作,該評殘的上報評殘,該補助的給予補助,該協調解決實際困難的要積極協調,為處理解決問題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二是安全管控要從嚴。對住院治療的,要積極配合醫院做好工作,防止“一送了之”;對回家休養的,要簽訂安全協議,定期跟蹤聯系,督促家庭加強監管;對在營休養的,要指定專人負責,落實“三幫一”措施,調離采取“五離”措施,全時納入視線,嚴防發生問題。三是溝通協調要到位。基層領導、職能部門要加強與上級機關和醫療衛生部門的協調,對符合條件的及時安排評殘和列入移交安置。要積極向患病官兵親屬宣傳相關政策規定,盡力協調解決后顧之憂,爭取理解和支持。要主動與地方民政部門溝通聯系,通過軍地合力,妥善解決好患病官兵的移交安置問題,切實為基層解壓減負,確保部隊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