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莊市畜牧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科長,山亭區徐莊鎮小隊隊長
工作隊幫包的3 個村,群眾多以種花椒、地瓜和外出打工為生,收入來源單一,集體經濟薄弱,沒有產業項目,村“兩委”缺少干事創業活力,整體發展較為落后,在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治亂、治窮、治散”的工作思路,協助幫扶村選優配強班子,籌備幫扶產業項目,促進穩定健康發展。
一、“ 治亂”強化綜合治理。一是為幫扶村選好當家人。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幫助物色年富力強、協調帶動能力強的“領頭雁”。目前3 個幫扶村都已選出80 后支部書記,總計10 個支部成員有7個80 后,年齡結構比較合理,都有干事創業勁頭。二是積極化解信訪矛盾。通過與群眾交流、拉家常,摸排掌握群眾訴求期望、潛在的矛盾糾紛,提前介入化解。去年12月,得知因高速公路修路存在用土糾紛,有村民拍短視頻發社交網站表達不滿,有發生群訪的可能。立即協調鎮黨委政府、派出所、高速項目部、村干部、村民代表與群眾見面會商,達成解決方案,有效化解了一起潛在信訪輿情事件。三是督導完成“三資”清理工作。在“三資”清理中,徐洼村有160 戶《集體土地承包合同》到期,普遍存在承包價格偏低、期限過長、程序不規范等問題。我們積極協調法律顧問,幫助制訂《關于集體土地承包問題的清理方案》,重新簽訂《集體土地承包合同》160 份,丈量土地276 畝,收繳土地承包金 25.2 萬元。去年春節前,全部完成“三資”清理工作。
二、“治窮”聚焦集體增收。積極爭取省市資源項目,助力村莊發展。一是爭取省級項目助力鄉村振興。對接省直相關部門,申報項目,爭取財政資金3200 萬元,實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和徐莊鎮特色地質小鎮地質調查與評價項目,推動生態小鎮和文旅小鎮建設。二是大力引進龍頭企業。促成山東潤品源食品有限公司與幫扶村合作,一期流轉50 畝土地建設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幫扶村每年可獲取不低于6%的固定收益和5 萬元以上的土地流轉收益。三是努力培植特色產業。引進山東岱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幫扶村發展200畝金銀花產業園。目前,正在進行項目區地上附著物二次清點、評估,建成后每年為村集體帶來30 萬元經營性收入。
三、“治散”凝聚正能量。一是“攏到一起”學知識。舉辦2 期農村黨組織建設和集體經濟管理培訓班,5 次帶領幫扶村工作組、村支部書記到外地學習考察食用菌項目,帶領徐洼村“兩委”成員和30 名群眾到平邑縣流峪鎮考察金銀花項目,更新干部群眾思想觀念、經營理念。二是“坐到一起”講政策。利用“28 日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群眾一起學習政治理論和黨的“三農”政策,我帶頭講黨課,帶動村“兩委”成員和群眾一起研究幫扶項目,征求群眾建議,凝聚發展共識。三是“走出家門”搞經濟。發展食用菌和金銀花種植,實現持續增收。食用菌種植園可為村民提供120 個穩定就業崗位,金銀花種植園可帶動零散務工300 人以上,平均每人每天收入100 多元。
下一步,我們將在工作實踐中摔打錘煉,提高本領,用拓荒牛精神耕種好幫扶村的美麗田園。